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中考频道>中考科目>中考语文>

中考必考34首古诗文

建国分享

  语文中考的古诗文考试,是考验我们在初中三年有没有吧哪些古诗词背诵好,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考必考34首古诗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考必考34首古诗文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表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6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7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蒸脂凝夜紫。 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0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1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4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白发征夫泪?

  25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6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7江城子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8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0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1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2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3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4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考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课外文言文阅读是整个文言文考核范畴内最难的部分。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收效甚微的个中原因何在?

  一、课外文言文复习常常“以为”:“读懂”=“会做”

  在文言文教学中,很多师生复习课外文言文的基本办法是强调读懂文意的重要性——即逐字逐句地翻译、落实文言文的文意,帮助学生理解。其实质是相信在“量”的训练上,学生的理解能力终会达到“质”的突破。然而,课外文言文得分率“低”仍然是个不争的事实。

  其实这并不奇怪。课外文言文阅读不是熟记熟背的层面,而是运用操作层面。“知道”文章的大意是一回事,能“做对”考题是另一回事。“知道”和“做到”之间存在着遥远的距离。常常有学生考后跟我讲:我明明是看懂这篇文章的意思呀,为什么题目没能答对?又有学生跟我讲:这篇文章想要讲什么,我并不是很懂,不过后面的有些考题脱离文章也是能做对一二的。这种现象表明,学生止步于“知道”的层面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道”;同样教师止步于教会学生“知道”这一篇或那一篇的文章意思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教学之“道”。

  二、课外文言文复习之“可为”:“教”在“迁移”才有效

  苏格拉底的哲学精髓在于他从不灌输知识,他总是喋喋不休地与人“说”“辩”,就像个助产士那样催生别人的真知灼见,让别人的知识从静默的状态中苏醒过来。那么,我们在帮助学生复习课外文言文上是不是也能采取种种“催生”的办法,引领学生进入“已会”知识到“应会”知识的熟练迁移。

  研究近八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胜、名、好、病、故、为、善、行、云、得、居、实、具,这几个词我们都曾经在课内学到过,而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因此答出这几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以2009年上海中考课外文言文《慈鸡》为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而皆视为己子矣”和“竟复具一德”。加点词“为”解释为“作为,当作”;加点词“具”解释为“具备,具有”。两个词语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在课内均有出处——《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中的“为”解释为“作为”;《核舟记》“各具情态”中的“具”解释为“具有,具备”。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还以2009年上海中考课外文言文《慈鸡》为例,“为”和“具”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催生”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当然千万不能忘记“检验”,把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以确保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所做的答案是正确的。

  在词语解释之后考的是翻译句子。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的含义。仍以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慈鸡》为例,考的是“白者频来顾视之”,要翻译这句句子关键要将“频”“顾”“视”“之”这几个词翻译出来,于是又回到了上一题“词语解释”上来了。值得一提的是,虚词在句子翻译中才落实到考查范围,如本题的“之”所指代的“黄小鸡”要一并翻译出来。在“拆分”完这些词语解释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再“整合”成一句通顺流畅的话即完成了该题。

  因此,课外文言文的第一题词语解释、第二题句子翻译的解答中我们可以本着“课内积累,课外迁移”的原则。复习时多做些“迁移”专项训练,复习效果才会好。

  三、课外文言文复习之“当为”:变“操练”为“命题”

  每个人的内在的思考方式对于他的外部的表达活动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思考方式一旦系统化、熟练化,就会形成稳固的思考机制,而良好的思考机制一旦形成,那么良好的表达活动将是高效的、自然而然的。也就是说,当老师们不再煞费苦心地教会学生这一篇或那一篇,而是让学生的复习角度跳出固有的答题、做题模式,进入对这一篇和那一篇的命题模式,那么学生循叶可求根,抓住了根本一定能顺利遥控枝叶。

  我们在指导学生命题过程中要帮学生厘清命题方向:

  1.选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人的性格特征。

  2.题型。

  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都安排了四道题。四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前两题在前文已述,此处不再赘述)

  通常第三题的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命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提问题要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一旦学生能从命题者角度思考问题,他们的思维会更缜密,而当再回到考生的角色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沉下心来先审题干,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内容。

  第四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的道理。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如何命这题呢——于疑处生疑问。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课外文言文的疑处: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疑处,从这些疑处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毫无抓手的胡乱总结更有效。

  3.考点。

  要让学生明确,课外文言文考核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所以,命题不必求难求异。

  课外文言文的复习,从“以为”走到“可为”最后来到“当为”,正是发之于操练,形之于积累,成之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