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公职类考试>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

2017年黑龙江公考申论模拟真题及答案(2)

漫柔分享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生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

  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我们现在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中国的是中国当代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在文化产品输出中就输出了不少这样的优秀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也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叛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 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制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基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萃,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做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须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作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

  2017年黑龙江公考申论模拟试题作答要求

  1、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50字。)

  2、阅读“给定资料2”,在空格处填入这则资料的题目和3部分的小标题。

  (准确、简明,最多不超过200字。)

  3、假设你以BL集团发言人的身份参加一个企业家协会组织的关于“品牌战略”的论坛,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篇简短的发言稿,介绍一下BL集团在打造品牌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内容具体,符合实际;条理清楚,有概括性;语言生动,对象明确;不超过500字。)

  4、“给定资料5”划线部分写道“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合材料和自己的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

  2017年黑龙江公考申论模拟试题答案

  1、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基于在美国执教的一个中国教师在国外进行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的经历而得来的。这里的‘中国制造’并非指中国制造的产品,而是指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表。这句话体现了很多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中国人在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1.促进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2.消除国外对中国误解;3.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力。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1.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树立良好的“文化名片”;2、政府应多种渠道展示中华文化,如举办文化展览等;3、转化升级民间交流和商界合作。

  2、阅读“给定资料2”,在空格处填入这则资料的题目和3部分的小标题。

  (准确、简明,最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题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小标题一:加强国家经贸合作,开拓文化市场

  小标题二:畅通文化输出渠道,增进文化互信理解

  小标题三: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本土企业软实力,实现文化输出目标

  3、假设你以BL集团发言人的身份参加一个企业家协会组织的关于“品牌战略”的论坛,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篇简短的发言稿,介绍一下BL集团在打造品牌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内容具体,符合实际;条理清楚,有概括性;语言生动,对象明确;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打造企业自主品牌 推广中国企业文化

  尊敬的各位企业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是相当多的制造产业因为只是单纯地为世界的大品牌做贴牌生产,逐渐丧失了品牌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但BL集团,积极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加强自身品牌的建设,成为了中国企业文化推广之中的一个典范并被世界所认可。BL集团成功的经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积极寻找时尚产业较为发达的合作伙伴,积极借助外国品牌为自身发展。

  2. 较好的中国原创品牌的市场前景为企业的原创品牌的发展创造的一个安全的环境条件。

  3. 创新独特的品牌经营模式,注重品牌自身的建设能力。

  4. 转变经营理念,经营理念由以前的注重使用价值转变为追求审美价值,企业不再是单独地自身孵化,而更多地是模仿国外的方式。摒弃以往的以产量取胜的低盈利扩张模式,转为选用高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构架推进品牌的增值从品牌输出入到品牌输出,

  品牌竞争力是形成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持久的表现,一个企业不断地依据品牌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和企业的价值取向来创新品牌,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给定资料5”划线部分写道“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合材料和自己的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重文化软实力 造文化真强国

  文化输出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软实力”是相对于一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资源实力等“硬实力”而言的。软实力就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者利诱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软实力体现为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外交策略等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通过文化输出来体现。因此,文化输出是提升国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国家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做大做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是做好文化输出的关键。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而中国的发展依然是制造业大国、品牌小国,企业的文化实力不足。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是文化输出的关键,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为此,应着重扶持具有市场领导地位或潜力大的文化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走出去”,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应成为“主力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广大民营文化企业应成为“生力军”,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提升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文化输出的内在动力。文化产业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运用文化元素来聚集资金、发展经济,再用聚集来的资金、通过产业化的形式来发展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超过了农业等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攀升,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不但能够促进国家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客观上为国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有效的运作方式,从而提升了该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人是文化输出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感情的交流,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因此,在文化输出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人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在教育中重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灌输,“做好”中国文化输出的每一张“名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文化输出这个问题上,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应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科学选择、合理吸收,切实做好我国的文化输出工作,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塑造我国的文化大国新形象。

猜你喜欢:

1.2017年山东公务员申论A类试题及答案

2.2017年山东省考申论模拟真题及答案

3.2017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

4.2017国考行测黑龙江模拟试题

5.2017年黑龙江公考申论参考范文

6.2017年黑龙江公考申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