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申论b类真题及答案解析(2)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内核,基层是文化的展现园地。文化之功,如滴水穿石。只有基层文化活起来,百姓精神才能富起来。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自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基本文化需求将实现从行政性维护到法律性保障的跨越。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文化服务思路的转变,要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基层文化服务由政府主导,但不是政府包办,只有让群众“点菜”,让群众主动参与进来,才能激发起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基层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过程或许漫长,但只要改革围绕群众一步步展开,必能赢得所有基层民众的点赞。
2017江苏申论b类试题作答要求
1.如果你是给定资料4中的民警小邢,请你结合文化部的通知要求,给辖区内的年轻人写一份以“远离网络‘三俗’,共建网络文明”为主题的倡议书。(25分)
要求:针对性强,条理清楚,言辞贴切,篇幅350字左右。
2.给定资料5中J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所开展的春联春贴专项整治活动,遭到网民质疑和民间舆论的抵制,请你对这一事件做出评析。(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3.给定资料呈现了当前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一些新现象,请对此进行归纳概括。(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篇幅不超过250字。
4.请围绕给定资料7中的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1000字左右。
2017江苏申论b类试题答案解析
(一)【参考答案】
“远离网络‘三俗’,共建网络文明”倡议书
各位青年朋友们:
当前,网络已深入到千家万户,但网络乱象丛生,“三俗”内容比比皆是,一些年轻人为此误入歧途,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此,我们郑重向辖区内的年轻人发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年轻的一代,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规范。
二、坚持文明上网。不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有害信息,不借助发布“三俗”信息牟取暴利。
三、传递社会正能量。向网络中的正面形象学习,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争做正面典型。
四、自觉进行监督。要远离、拒绝不健康文化,并及时举报有害信息和违法行为。
文化部将重点打击“三俗”等违规内容,保持对网络乱象的高压态势。希望广大青年能够以身作则,加强自律,做文明上网的大使。
W市××区
××××年××月××日
(353字)
(二)【参考答案】
春联春贴整治活动本意是为了减少安全隐患和视觉污染,改善市容市貌,维护洁净、文明、清晰的城市环境,其初衷是好的,但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一是这种执法方式欠妥,过于粗暴。贴春联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习俗,为百姓带来喜庆,营造了节日气氛。不顾市民的感受和看法,一味地强制清理,不仅破坏风俗,也伤害群众的感情。二是执法人员权力观、政绩观有所偏差,忽视了民俗、民意,易引起民愤。
文明城市的创建,应该科学治理,循序渐进,对此执法部门应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改进检查办法、倾听百姓意见,切实为群众提供好的服务。(248字)
(三)【参考答案】
基层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现象:
一、群众自办文化热情高涨:“基层文化人”为群众文化需求而奔走:创建文化街区、撰写学术专著、坚守传承传统文化;自办剧团,百姓成为文化主角,传递价值观;参加电视节目,宣传传统文化。
二、政府、社会共同合作:盘活资源,祠堂改建文化礼堂,保障乡村文化栖息和传承;“二楼南书房”“江东书房”“百家书房”的书千计划,满足各类单位的文化空间需求。
三、依托互联网新科技:开展“农家书屋+电商”模式;启动文化服务数字化项目;网络直播的兴起;打造文化品牌,满足文化需求。(239字)
(四)【参考例文】
论基层文化的三个发力点
--内容供给,服务创新与群众参与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的范围广、群众多、根基厚,要实现文化小康,核心任务就是基层文化建设。从农家书屋到歌舞表演,从读百本书到看百部戏,基层文化形式可算是花样百出,可是好与坏又该如何评价?应当有三个标准:一是内容供给的齐全度,是否接地气、有人气、亮点多;二是服务形式的创新度,是否周到细致、喜闻乐见;三是群众的满意度与参与度,群众是否愿参与、乐参与、勤参与。
首先,文化内容的供给要贴切,要优质,更要多元。贴切是把群众“要文化”和我们“送文化”匹配起来,输送符合群众需求的文化,让好钢用在刀刃上,为社会节约有限的资源和力量,避免出现内容陈旧,不符合农村实际、农民需求、农业发展的“一锅煮”和“一招鲜”的现象。同时,内容设计要精细入微、内容供给方式要多元,避免出现粗制滥造。对于政府不擅长的内容要大胆引进社会主体,购买服务,而政府只需把好质量关。
其次,服务形式的创新要追求设施全、人才多、覆盖面广,唯有如此才能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目前大部分农村都有农家书屋、群众活动等基础文化设施,可是仍然信息孤立、不成气候。庆幸的是少数地区已经率先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技术联通基层。它们搭建好市、区县、街镇、居委和村等公用文化服务网,明确责任,配备人才,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这类联通基层、惠及百姓的举措更需要制度化、常态化的保障。重大文化购买项目的公开,重点文化工作的督察督办,重要经验的分享交流都需要建立机制,否则只能是一阵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最后,群众的满意度、参与度是基层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内容供给和服务形式已是标本兼顾了,只要做好了这两件事,群众的满意度不难提高。但是群众的积极性该如何激发呢?其实群众不单单指农民、居民,更应该包括各行各业、各类主体,只要是有心参与、有力参与的对象,我们都应该举手欢迎。比如文化志愿者、乡村电影放映员、文艺骨干甚至投资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等都应该加入到基层文化群众的队伍中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政府也不能闲着,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都要加强,让群众看到基层的文化前景,看到利益,看到希望。
文化深耕于大地、根植于人民,只有贴近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文化,才能繁花似锦、群星璀璨,才能历久弥新。与此同时,内容供给有人气,服务形式受欢迎,群众满意愿参与,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力点,只有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1016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