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公职类考试>公务员考试>公务员面试>

2018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解析

漫柔分享

  公务员面试是在特定场景下以考官对考生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的考试,为了帮助考生们,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2018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分析,希望能帮到你!

  2018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分析

  【背景来源】

  当下雾霾确实是个能击中社会痛点的严重问题。很多人吐槽冬日里频袭的雾霾时也会担心,自身痛切感受无法形成“自上而下”的痛感传递,变为决策者、治理者加强环保层面善治的动力。对公众而言,治霾不看广告看疗效,无论“铁腕治污”祭出了多少治理举措,人们在评估环境治理成效时,都无法回避以能触碰的空气质量好坏为度量衡,毕竟那也是最现实的“治霾效果呈现图”,而在落实的过程中,却有“偷工减料”之嫌。

  【预测题目】

  日前,财政部通报了关于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其中,安徽有一些县区将专项资金挪用,用来搞招待、修大楼。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此题为社会现象类。解题思路为审题——分析——答题

  1、审题:

  关键词汇为专项资金挪用,即为话题。

  2、分析:

  (1)现状、背景:专款专用谓之专项资金。国务院于2013年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地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到2015年累计安排250多亿元。从秸秆禁烧到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再到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都由专项资金提供资金支持,治理效果也正在不断显现。

  (2)影响:① 阻碍“大气十条”的落实 ②类似情况诸如:检查中发现河南郑州采购的小型垃圾压缩车中,部分车辆型号无法与垃圾站对接,造成大量财力、物力的浪费。

  (3)原因:① 地方监管存在漏洞 ,管理及处罚制度还不健全

  ②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大气污染治理不重要、不必太较真,“风吹吹就散了,不如把钱拿来干其他重要的事”,如:添置办公设备、人员保障支出,甚至搞接待、盖大楼。

  通过分析可得出观点: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想人不能也不敢在专项资金上动歪脑筋,必须从源头上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流程。

  3、对策:

  ①加强思想教育,通过个别谈话、动员会或观看治理宣传片等方式让官员提高认识,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

  ②严把关、严审批,对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督。规范专项资金使用流程、制定公开透明的使用管理方案

  ③建立专项资金考核制度。对资金进行评估,考核不合格的相关责任人,必须有相应处罚。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不让这些动歪脑筋的人拖了治霾的后腿。

  公务员面试取胜的关键步骤

  面试相对于笔试更重要,因为面试是决定我们命运的关键,有很多考生本来在笔试的排名很靠后,后来通过训练,翻盘成功,成为一名黑马,笑到了最后。

  一、语言流畅

  这看似很简单的语言流畅,但在考场上真正做到却有些难度,有些考生答题各种卡壳,各种口头语,比如,“然后”、“就是”、“额”等。也有些考生说话声音小、语调平平,没有吸引力等。面试实际上来说就是面对面的交流,向考官表达我们的想法,这无不需要发挥我们语言的力量、声音的魅力,吸引考官听我们的内容,如果声音不具有吸引力,内容再好也不见得答高分,就像好的产品必须要经过包装、打广告才能让大家记住它。所以在答题时,我们一定要把声音打开,学会用丹田发音,并用自己的话语风格讲出内容。

  二、交流感强

  在我看来交流包括两个层面:眼神交流与语气交流。如果考生在面试中,很好的做到这两个方面,一定会吸引考官,给考官留下好印象。第一、眼神交流,有的考生因为紧张的原因,不敢和考官有眼神交流,所以整个答题过程中都在盯着桌上的题本。比较自然地眼神交流是:看对方的脸部三角区(眉毛与鼻子间)尤其是鼻子的中间,时间最好能停顿一会儿,比如说一两句话,即十多秒以上,再移开视线,把视线收回桌面或其他考官身上,如果在答题的过程中发现有其他考官看你,最好也和他们有一个眼神交流,毕竟给你打分的是对面所有的考官。第二、语气交流,大家要知道,面试是面对面的交流,要给考官有交流感,要让考官深切的感觉到你是在和他交流,而不是自说自画。这就需要考生在答题是把握适当的语速,语音语调,以此为基础加入自己的感情来答题,让考官感觉到你真的是在阐述你自己的看法,说给考官听。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感很重要,这就需要多听多练,比如多听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或记者说话,感受学习一下他们的表达方式。

  三、条理清晰

  答题内容也要讲层次的,不能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让考官听的很迷糊,质疑你说不清楚、说不明白,比较好的习惯就是用要点式答题,使用逻辑词分清条理,如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等。

  公务员面试冲刺的注意事项

  关于面试流程应该和历年大同小异,在面试当天,考生应携带必备证件在规定时间内到达考场参加面试。进入考场后考生要通过抽签确定面试顺序,其次是候考 → 面试 → 等候面试成绩 → 面试结束。注意等候面试成绩一般是考生面试结束后退出考场,由引导员引领考生到休息室等候,待本场次面试结束后统一引领考生返回考场听取主考官当场宣布面试成绩,考生本人在成绩单上签名确认后,方可离开考点。

  最后冲刺关键要转变思绪调整好心态

  距离面试还有2天时间,在2天里考生想要提升自身硬实力还是比较困难的,硬实力也就是指知识方面的素养,如果考生在考前突击,大量背诵考点热点、名言警句等内容,面试时很容易脑袋一团浆糊。因此在最后2天考生冲刺复习可以选用视频学习教材转换思路,另外一个关键就在于调整心态,轻松应战。思路清晰、简介明了的答题方式要比看似高大上,实则毫无内容可言的答案更让考官青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卑不亢答出自己想法。

  提前准备好面试物品

  面试必备证件、面试私人物品都要提前准备好。尤其是面试必备证件如身份证、面试通知单等,具体见各地面试公告。如果考生没有携带必备面试证件是不能进入考场的,山东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要提前整理好这些物品,可以把它们统一放在一个文件袋里,以免丢失。

  面试其他物品,考生可携带一些私人物品进入考场,如零食、水杯、纸巾、零钱等物品,但各种通讯工具、电子储存记忆录放设备严禁带入考场。由于面试顺序采取抽签的形式,考生也不确定自己的面试顺序,如果考生抽到比较靠后的次序,在之前的候考中可以吃点东西补充体力。

  提前熟悉自己的考场

  如果条件允许考生最好要提前查看考场,公务员面试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考场视为自动放弃。

  在这样一份模板化答题内容中,虽然讲得有模有样,乍一看还真有可能被唬住。但其实际上并未涉及“火灾逃生演习”,与题干严重脱节,让考官一听就知道是模版套路、背诵得来的。

  公务员面试解决语言问题的方法

  一、语言表达的抑扬顿挫

  面试不是说一定不可以停顿,适当的停顿可以显得面试者成熟稳重。现实中,有很多考生误解了语速快和流畅的概念,认为说话快就是流畅,结果导致在表达时,思维跟不上语言,出现了大量的停顿和嗯啊等口语的现象,结果反而导致出现了表达的硬伤。另外,中国语言是很博大精深的,逗号、句号都是用来让人在说话时停顿的,短幅度的停顿既可以解决思维速度的问题,又考虑了考官在接收信息时的接收速度,是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所以,考生如果想训练合适的语速,去掉语言的毛病,不妨从练习停顿开始。逗号是短停顿,句号是长停顿,早上在朗读积累材料的同时也要注意停顿。

  二、克服求全求完美心理

  很多考生在考场中还会出现卡壳以及倒带现象。追踪了很多次,终于找到了根源。就是考生在讲话时,发现自己用词不准,或者说想要个更好的表达,选择重新再说或者停顿或者嗯啊来进行调整时间。殊不知,面试是一种沟通,它强调的是一种自然性,一个两个词的问题不会影响大局,但是如果你选择重新来过,那就会破坏整体的美感。另外,在面试中,考官也不是时时刻刻在注意你的每一个用词的,所以阻碍你表达的是你的求全求完美心理。其实,平时跟人沟通的语言稍加点规范性就可以去面试,既然是你自己的答案,那么同样一套题就是应该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三、注重日常的素材积累

  语言的问题,如果你想流畅,做到上面两点基本上已经可以达标了。但是还有些同学在语言流畅之外,存在着说话空,没有语言可讲的情况。这其实就是个积累的问题了,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写文章甚至有些工科生话都很少说,那自然语言就是空的啦!训练的方法很多,第一是多积累,多看看新闻评论,了解下国家大事,多看看哲理故事,多阅读下名人传记都是有好处的。第二就是多练习,面试靠的是表达,说一遍不会说,多说几遍就是你的啦,所以面试之前的充分练习是十分重要的,甚至说是最最重要的。

  公务员面试杜绝的常见问题

  一、事实不清:对热点事实不了解

  考生对于热点事实不清主要体现在:不知事件的五个“W”(What、Who、When、Where、Why)、不熟悉相关政策。面试考场中,这是不少考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拿到一道面试题,却不知道题目中的热点为何物,或者知之甚少。

  二、方法不明:对分析方法掌握不科学

  任何事物都有普遍规律,而这一规律是可以被我们掌握的。因此,对于任何一个问题而言,都是可以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解决的。在综合分析试题中,这一点体现得非常明显。并且,思维方法运用得如何也直接影响作答。在面试考场中,不少考生在明晰热点事实的情况下,常常因为分析方法不当而表现不佳。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考生对于某一问题的具体分析上。不科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孤立、局部、静止、片面地看问题,现象与本质不分,原因与结果不分等。

  三、观点不当:观点偏激

  观点是考生与考官交流的主要内容,准确而鲜明的观点往往让考官眼前一亮。观点是作答的核心,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在面试考场中,考生因为社会阅历不足,在观点上常常会栽大跟头。主要体现在:观点偏激,有点愤青的感觉,这主要发生在对于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上,不少考生血气方刚,容易激动,不小心说出了偏激的观点,剑走偏锋、与主流观点存在重大偏差,这主要发生在存在争议热点的试题中,由于对热点的定性出现偏差,结果观点跑偏了;观点错误,不能有效反映试题本身的主旨,这主要是对热点本身的错误理解、反方向理解导致的,其常常出现在一些难度较大、存在不少陷阱的试题中。

  四、素材不足:无话可说

  素材是答题的血肉,没有血肉做支撑的作答是难有亮点的。考生往往苦恼于无话可说,没有名言警句铺垫,没有鲜明事例论证,没有规范语言支撑,甚至无法寻找合适语言组织答案。这些都是考生缺乏素材的表现。特别是在作答观点理解类、漫画类试题时,素材显得更为重要。

  五、内功不深:缺乏理论基础

  内功是考生的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这需要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而对于广大应届毕业生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内功不深就造成问题看得不透、谈得不深,始终做表面文章。考查考生内功的综合分析题主要集中在社会热点类、观点理解类、政策理解类试题中,三类试题都需要比较强的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

猜你喜欢:

1.最新的公务员面试题目及最佳答案

2.公务员面试举例素材都有哪些

3.公务员面试演讲稿3篇

4.公务员经典面试题及答案

5.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详解

6.公务员面试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