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硕士一年费用需要多少
去美国留学虽然是很热门的,但是留学的费用不低,今天学习啦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美国留学硕士一年费用需要多少,欢迎大家阅读!
美国留学硕士一年费用
一:资金担保资金
担保是很多学生或家长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首先,不同的申请人需要资金额度不同,一般按全奖/半奖/自费,所去学校的费用及你赴美学习时间长短来准备。原则上美国签证要求资金存期达到半年以上,定期存款是最好的个人存款。在定期存款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父母不同的职业背景来加以补充说明;房产、车子、股票、基金都可以作为辅助材料提交,要求必须是原件,这样才真实可信。
二:生活费
美国硕士留学生活费每年约合人民币8万元至10万元。
住宿费是除学费外的“大头”部分,住校的开销为每年3000-7500美元,在外租房约为3600-7000美元。
书本费为每年500-1000美元;伙食费约为每年2500美元。
健康保险费用为每年300-500美元;
此外,还有旅行费、交通费等。
中国学生如果在收费和当地生活水平高的一些大学就读,4年的全部费用有可能会达到20-30万元,况且美国大学的费用还在年年增加。有些公立大学为了吸引本州的学生还会有另外的优惠政策。
三:学费
美国硕士留学费用中的学费问题没有统一标准,因为美国大学收费标准差别很大,每个州除了有私立大学外也有很多公立大学,其中也有不少名牌。
普通私立大学本科课程每年的学费约为1.7万-2.4万美元,名牌私立大学则超过3万美元。
美国公立大学的收费一般低于私立大学,每年学费约为0.9万-1.4万美元。
其中,学费根据专业不同也不一样。
理工类和经济类比文科学费贵,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
法学院:每年,000到,000左右;
商学院:每年,000到,000左右;
工程学院:每年,5000到 class="con">
美国留学硕士一年费用需要多少
美国留学必备生活用品
服饰:主要以休闲装为主,另外备一套正装、皮鞋。
生活用品:如果带眼睛,最好携带一副备用的眼睛以及配眼睛素材资料的英语版本。
床上用品:被子和枕头可以放压缩袋抽真空后再带,或者索性去那里买。准备被罩和床单时注意买大一点,因为美国的床只有四种大小,除了TWIN SIZE窄,相当于单人床意外,FULL SIZE已经相当于国内双人床了,而QUEEN SIZE和KING SIZE 还要大。
药品:常用的小药品还是从国内带来比较合适,(比如感冒药、退烧药、止泻药、创可贴、体温表、红花油、止痛药、眼药水等,因为在美国买很贵。)但是要注意药品的保质期。
相反,国内贵重的药品美国可以买到,因为学生一般都买了医疗保险,能够报销。
如果有定期服用的处方药,最好携带充分的药量及英语处方。
文化用品:可以考虑带本双语词典或者电子词典更好。书比较重,建议不要带很多,否则行李超重机场罚钱很贵,而且很多资料可以在网上找到,美国的图书馆备书也相当齐全。如果实在要带,倒不如等下次回国后再带些去,因为第一年未必用得上很多专业书籍。
厨房用品:电饭煲之类的不要带,美国的电压是110V的,拿了也不能用,况且美国的也不贵。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三孔插座为三个互成120°的长形插孔,而美国为一个圆形加两个平行的长形,如如果拿了电器去美国,并且是叁爪插头,建议去买个插头转换器。
电子产品:大型电脑、电视,美国都比中国便宜。但小型电器(如电脑配件鼠标,摄像头、移动硬盘等美国就贵很多。)需要提醒:绝对不要带盗版光碟,特别是光盘封面还有英文的操作系统之类的软件,如果被海关抽检查到,罚金之重会超乎你的想象。
其他:在美国,理发非常贵,一般都是留学生之间互相理发,可节省下一星期的伙食费呢!可以从国内带些理发工具去美国,并且出国前记得要理发。
美国留学社交生活建议
“你们留学生的朋友圈到底是怎样的?”
很多人会假设来了美国的人都能马上莺歌燕舞、觥筹交错、混迹于各大名流圈子,有些微信朋友圈里晒出的照片也在强化这一印象。排除那些真的刚到就能搅动一池春水的少数派,大多数普通留学生和新移民刚赴美的生活实际上都是简单、茫然、甚至是孤独的。刚来时能建立起的社会关系往往来源于旧时联系、同学同事、教会组织甚至是邻居,而至于后来沉淀下来了多少、新发展了怎样的朋友,完全取决于个人。
对于留学生的朋友圈,有两种极端情况很常见:一类同学来到美国之后就下定决心“马上打入本地人圈子”,并受此激励想要逐步迈出comfort zone。其中一部分同学会在刚来的阶段就尝试不和其他中国同学有过多交往、在课堂上和中国同学分开坐,甚至做小组作业时也避开和中国同学合作。
与此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就是:一些同学在刚来美国时就和中国同学们结成了“紧密联盟”,加之对自己英文不自信、对其他族裔带有偏见等原因,久而久之便再也不迈出中国朋友圈一步(目前很多留学生的情况即是如此)。由于长期和中国同学待在一起,一部分同学的英语语言能力提高很慢,甚至超不出英文点菜范围。
这两种极端情况似乎把留学生的朋友圈推向了一个二选一的难题,要么混外国人圈,要么混中国人圈。处在中间地带的人寥寥无几,也时时要面对着圈子比例的平衡。
朋友圈不能多元化?也许只是你不够Open!
实际上,外国人圈和中国朋友圈不应成为零和游戏中的对峙双方。圈子可以共存,也可以多元化,而不是囿于单一类似的朋友圈。
可能会有同学认为,针对第一种情况,牺牲中国朋友这个圈子没什么大不了,来国外读书又不是为了交中国朋友的。这样完全的排斥实际上是对中国朋友圈和外国朋友圈树立了偏见与门槛,假设只有在外国圈子里交到的朋友才是“高大上的”、“值得交往的”,而中国朋友的圈子却是要“低一级”、“无意义的”。
类似的排斥心态在第二种情况中也有体现,一些同学拒绝甚至不愿意去和其他国家的人交流,把原因归结在嫌自己英语不够好、怕丢脸,或者直接归结于外国人很无趣、理解不了笑点等种族偏见上。这些心态同样也是在还未尝试过交流之前,就树立了偏见与门槛。
问题在于,“交朋友”这一行为本应是多元的、涵盖面广泛的。每一个能成为朋友的人带来的都会是不同的信息和感悟。朋友和圈子应当是根据共享的特点、背景及喜好自然形成和融入的,强行融入某个圈子或者抛弃某个圈子都会带来得不偿失的结果(所谓圈子不同,不必强融)。无论是外国人圈或者是中国人圈,首先得学会变得开放一些(Be Open),愿意去接受并欣赏不同事物的存在,才能真正让自己找到合适的朋友。
有了中国朋友圈也别忘了外扩其他朋友圈。
目前而言,很多中国同学来到美国之后都主要和中国朋友玩。如果是因为确实喜好相同、交流更方便等原因成为朋友,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很多时候,我观察到的却是很多同学在形成了自己的中国朋友圈之后就逐渐放弃了继续外扩自己的朋友圈,在美国和自己的朋友一起保持着”中国胃“、看中国电视节目,对其他国家的人也不再感兴趣。关于这点,我往往会感到非常可惜。
可能一些同学会认为来美国只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实际上,美国这个汇聚了全世界民族和人种的地方能提供的不仅是优秀的教育资源,还有丰富、多元甚至是强大的人际资源。在美国,你能遇上各种不同家庭背景、国籍、种族、宗教信仰的人,通过这些个体,你能了解到的也许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生活方式、甚至是国家制度。在其他环境下,可能你都不会再有机会遇上这么多不同的人,即使有,也不会再有充裕时间了解他们。如果留学的这几年都花费在了和相似背景的同学们在一起,看早已熟悉的电视节目,实在是一种浪费。
在我13岁来美国时,我的班级除了美国本地人之外,还有着来自波多黎各、墨西哥、西班牙、法国、印度等等国家的同学。那时候凭着对世界万物强大的好奇心,我努力练习英文去和他们沟通交流。刚开始,由于一些同学的英语也是第二语言,我们的沟通有些时候会变成非常滑稽的鸡同鸭讲式对话。但在这过程中,我能逐渐从一些皮毛类的小事去了解那个人甚至是那个人的国家和文化。在后来去法国交换期间,我惊喜的发现,那些年少时期累积下来的”小知识“最终帮助我在法国无障碍四处游走,并且能理解很多本地笑话。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向外扩展朋友圈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不仅对中国留学生来说很难,对于外国留学生也是如此。尴尬和冷场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依旧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变得更开放一些,对外界的好意对话能够主动回复,并试着去和不同的人交流。既然站在了世界上文化最多元的土地上,为什么不试着去体验它的多元性呢?
猜你喜欢:
上一篇:美国留学的学费需要多少钱
下一篇:美国留学前期手续费用需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