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考研频道>考研备考>考研政治>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3章复习重点

玉莲分享

  总是说毛中特,其实是为了复习好我们的考研政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3章复习重点,供大家参阅!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3章复习重点1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926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出:“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①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②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③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极目标是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占少数,这是“两头小”。最广大的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是“中间大”。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③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④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是革命性和软弱性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3章复习重点2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①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④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①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反对封建主义)民族(反对帝国主义)革命。

  ②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①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③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④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2、毛泽东同志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看过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3章复习重点的人还看了:

1.2018考研政治多选题如何复习

2.2018考研政治多选题如何复习

3.2018考研政治参考书选择推荐

4.2018考研政治不平等条约知识点总结

5.2018考研花多少时间复习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