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考研频道>考研备考>考研经验>

考研复试需要避免的误区

玉莲分享

  有一些误区,是我们在考研复试过程中应该避免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考研复试需要避免的误区,供大家参阅!

  考研复试2大误区

  ▶只要过线了就能进入复试。

  其实不然,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只有过线了才能进入复试。我们知道,考研复试分数线分为单科线和总分线,这是大家进入复试的最低要求。而且单科、总分必须同时过线。单科过线,总分不过,不行;单科不过,总分过线,也不行。

  而考研复试有一项很重要的操作原则——就是差额淘汰制。教育部规定的最低差额淘汰比例为1:1.2,生源充足的院校专业可适当提高该比例(1:1.5)。

  这一原则意味着什么呢?它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一,进入复试的考生人数通常是超出院校专业的招生人数的;第二,超出数量会限制在一定区间之内。

  因为有这么一项操作原则,所以国家公布的考研复试分数线并不等于实际复试分数线(同理,院校公布的分数线也不等于进入复试的分数线)。通常实际复试分数线会高于,甚至远远高于国家公布的考研复试分数线。

  它会由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差额淘汰比例综合决定。比如2013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会计硕士,国家线为155分。但该专业当年报考人数为879人,招生人数为171人,复试差额淘汰比例为1:1.2。

  那么如何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入围复试呢?

  其实很简单,当初试成绩和分数线公布后,大家首先要看自己的单科和总分是否都过线了。确认自己过线之后,大家就可以去打听,你报考的院校专业的复试差额淘汰比例。因为你报考的院校专业的招生人数你是知道的,现在又知道了复试差额淘汰比例,你就可以推算出可以参加复试的人数。

  然后再去了解你的初试成绩在你报考的院校专业的排名,这样就可以在学校公布复试名单前确认自己是否能参加复试。比如,你所报考的院校专业招生人数是10个人,复试差额淘汰比例是1:1.5,那么学校最多会允许15个人参加复试,如果你的初试成绩在你报考的院校专业排名在15名之内,你就能参加复试了。

  ▶只要初试成绩足够好,复试基本就没问题了;初试成绩如果不理想,复试翻盘的机会很小。

  这两种心态其实也是有失偏颇的。2006年,教育部明文规定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为30%-50%。而复试通常会涉及英语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即使初试成绩不是特别理想,只要在复试阶段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精炼的归纳总结能力。让老师觉得即使你目前的能力虽然还有所欠缺,但未来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让老师相信你是可以雕琢的璞玉,也不是没有逆袭的可能。

  考研复试5大误区

  误区一:“我初试成绩很好,复试一定就不会被淘汰。”

  实际上差额制复试,每年都有20%的已经进入复试的同学被淘汰。复试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因为复试表现不好被“刷”的例子屡见不鲜。

  据同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土木学院某专业的导师说,同济的土木专业是该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每年都有大批的考生前来报考。复试分数线划出之后,因为参加复试的人数多,无形中增加了复试的难度。

  复试偏重于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只会做题没用,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更为重要,所以一大批复试表现不理想的同学被“刷”下来。

  武汉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一位有着多年复试经验的老师就说:“导师在复试时将通过交谈和提问,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应变和表达能力、合作和创新意识进行考察。心理素质不好的同学,或是跨专业考而专业知识面不广的同学就很有可能被淘汰。”

  可见,高的初试成绩并不是录取的“通行证”,在即将到来的复试环节中,同学们还需全力以赴,不能有丝毫怠慢。

  误区二:“我拜见了我们专业的导师,他对我很欣赏,复试肯定没问题。”

  规范化的复试要求“双盲制”的实行,这就是说,面试你的导师不仅可能并不是你所熟悉的导师,甚至可能是5-6个其他的导师。真的要拜见的话,你能把所报的那个系的所有导师都拜见完吗?

  另外,现场抽取的试题,也使得你要回答的题目可能并不是你和导师事先讨论过的一些问题,没有好好的准备,很可能你还是回答不出来。

  误区三:“我是通过调剂来参加复试的,老师会对我有意见。”

  调剂制度的意义就在于合理安排生源,既是给没能考取自己第一志愿理想院校的同学一个机会,也是在给一些招生未能达到计划目标的学校或专业一个机会。

  既然学校提供给你复试机会,就代表他们愿意进一步了解你,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积极准备复试,把握住来之不易的机会。

  老师们喜欢有想法、有追求的学生,这和你是否经过调剂没有必然关系,积极地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在面试中展现出来。有时候考生抽到的问题比较难,可能自己觉得自己回答的并不好,但是导师面试的时候比较看重的是考生回答问题的思路。

  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只要考生有一些思路,导师就会觉得这个学生很不错。那么自己可能觉得回答得不好,但是导师已经很满意了。

  误区四:“我是从一个比较差的院校考过来的,导师一定会歧视我,比起本校的考生,我一定不占什么优势。”

  不少考生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复试的决定权在老师的手里,老师会不会更偏爱本校的学生,对比较差的院校的学生打分低一些呢?

  一位上海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教授认为,据他们系往年的经验,来自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但在实践能力和做事能力方面确实不如本校的学生。不过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也确有一批比较出色的学生。招生单位在复试的时候是一视同仁的,只要优秀,一定会在复试中脱颖而出。

  误区五:“我对这个问题理解得不太透彻,答案不全面,得分一定会很低。”

  最重要的不是答案。自我介绍要进行一定的事前准备,你的经历比你的名字更重要。重点要介绍你做过什么研究、论文题目是什么等学术方面的经验,其他证明自己能力的事情都可以简要介绍。注意只做介绍,不做评价,要让事实说话,用经历不言自明。

  回答问题的过程是考生各方面能力的展现过程。首先考生对提出的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想当然地给出非此即彼的答案,要把你的思考过程、分析脉络表述出来,考官看重的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其次,在口头表达上尽量简洁明了,要运用学科专业术语对问题进行专业解读,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切忌乱扯乱谈。言语尽量做到利索干练,不要絮絮叨叨。

  优秀的面试者是占据主动权的考生,你要用你的话题吸引考官的关注,提起考官的兴趣,把他们往你熟悉的领域引导,扬长避短主动出击。

  考研复试8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误以为高分就会公费录取。这无疑是片面的,别说是还有复试,就是高考也还有个录取的步骤要进行。高分只代表你获得了下一步的入场券,顶多就是站在了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记住这只是暂时的、相对的。

  第二个误区:误以为高排名就不会淘汰。高排名并不意味着最后会入围录取,同样的道理,这也只是暂时的表象,在复试环节很可能有许多你意想不

  到的事情发生,不要盲目高兴;相反,要更多地做好准备,保持和扩大自己的优势。

  第三个误区:误以为名校就不接受调剂。有的,名校也有调剂的情况的,视专业而言的,也视当年报考情况和上线情况而言的。如果你考了高分,而所报学校又竞争太激烈,面临不妙的情况,记得赶快收集此类信息。

  第四个误区:误以为学校存在暗箱操作。公正问题不是你一个区区学生能独力扭转的;怨天尤人的最后下场都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聪明人不会老纠缠在这个问题上。务必记住这不是自己目前要努力的方向,你所要做的所能做的就是苦练内功巩固和加强自己。

  第五个误区:误以为导师提问都很刁钻。恰恰相反,导师绝大部分都是见识广泛、通情达理、笑容可掬的非凡之士,他们普遍理解寒窗苦读的不易。导师 提问一般就是两个方向,一是涉及你的专业的内容,二是有关当前时事的内容。前者你不会摸不到头脑,后者适当关注点就可以了;事先要思考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六个误区:误以为复试时就选定导师。只有博士考试招生才是报考之际就基本选定了导师,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选派不是复试的时候决定的;某些不知情 的报考者甚至以为自己一开始准备考试就可以预定某某老师,真正选导师是在新学期开始后进行的。可以和导师取得些联系,但不要一厢情愿地捆绑。

  第七个误区:误以为招生目录上的名额是真的。不要太相信那个数字了,在扩招后那个数字就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不信的话,可以去打听打听你报考的 学校前几届的招生情况,最后招生的数目通常要大于该数字,搞不好还是翻了一番的数字。所以不要轻易打退堂鼓,要认真衡量和计算一下。

  第八个误区:误以为听力口语考试都是一样的。并非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外语听力口语考试形式,但还是有比较多的模式的。比如有些学校的口语是要对 话的,有些学校的口语则只要自己演讲就可以了;又比如有些学校的口语听力是同时进行的,有些学校则是分开进行的。情形不一而足,要先了解清楚。

  

看过考研复试需要避免的误区的人还看了:

1.面试中要避免的误区

2.应该避免五种心态误区是哪些

3.食疗养生的要避免什么误区

4.2018考研复试英语要注意的问题

5.日本留学要避免的误区

6.孩子的右脑开发要避免一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