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政治>

2017年上海高考政治试题

刘惠分享

  废寝忘食的学习,创造成功的机会;分秒必争的考验,打造梦想的实现;高考在即,学习有张有弛,时间安排有条不紊,祝你高考取得好成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上海高考政治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上海高考政治试题选择题

  1.“全民阅读”应该重在培养公民的阅读习惯,从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转变。光靠强制力量不足以达到“全民阅读”期望的成效,营造“书香”社会才是“全民阅读”的根本所在。这是因为

  ①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人创造和发展文化,又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氛围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C

2.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实际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说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一定的文化会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此次会议精神,重视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关系,注重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认识到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③④说法正确;①②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

  3.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 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A.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B.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C.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答案】B

  【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B符合题意。选项A中的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均不能说明其意义,排除;选项C中的传统文化和文化多元性不合理,排除;选项D中的历史文化,文明演进都正确,但是文化的继承与批判不够合理,排除。

  4.“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回来,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一坛坛不是老兵遗骨,而是满满的乡愁。”这是《感动中国》栏目组对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两岸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④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5.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人们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是因为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据此可选出③④;传统走向现代,完全可以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城镇现代化的关系,因此①错误;②与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不符。故答案选C。

  6.“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多少的笑,多少的哭。”春晚创作的主题曲《回家的路》以归乡思乡的情愫打动着无数国内外的游子,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说明

  A.文化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B.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发展大众文化是文化强国惠民的必由之路

  D.发展先进文化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答案】A

7.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

  ①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③中华文化占领世界文化市场 ④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占主导地位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①②正确;③本身说法错误;④中的“主导地位”说法错误。

  8.《赶圩归来阿哩哩》、《掀起你的盖头来》或明快喜悦,或热情奔放,或开阔辽远,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地域文化受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的影响,但地域不起决定作用,①错误;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不可能走向最终的统一,故④错误。

  9.“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公祭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慎终追远,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纪念活动并不涉及时代精神,故排除①;④夸大了纪念日活动的意义,与“引领”文化发展方向无关。

  10.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11.在法国,人们视遗产为生命,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公立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法国人举家出动,与文化珍品亲密接触。而在意大利,人们坚持与遗产的消失抗争,该国对文化毁损方面的修复技术在世界都属一流……这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

  A.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

  D.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答案】D

  【解析】A项说法错误,自身文化并不都是最优秀的文化;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责任,不是公民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说文化自尊意识不准确,且C选项也不符合题意;发展文化需要每个公民都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历史责任、保护文化遗产,故D项符合题意。

  12.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愿望。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做到党媒姓党要

  ①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②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先继承后发展 ④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13.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通过实验发现,凡是在黑夜间翻耕的土壤中,仅有百分之二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而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百分之八十。这表明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③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解析】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黑夜间和白天翻耕土壤,野草种子的发芽率不同,说明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故题肢①不符合题意;题中人们通过实验得出了白天和黑夜种子的发芽率不同,人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为人类谋福利,故题肢②正确;野草种子的发芽率与黑夜和白天有关,说明了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题肢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故排除题肢④。故本题答案选D。

  14.疟原虫,这种已经存在了大约3 000万年的生命体,在抵抗药物过程中已形成了抗药性。1960年,氯喹和其他抗疟药的治愈率接近95%以上,但是几年后降至20%。青蒿素的化学结构是全新的,这种全新结构使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但是青蒿素使用之后,病毒和寄生虫仍然会产生耐药性,我们还要为此而努力。这告诉我们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疟原虫会产生抗药性,要求我们要不断努力,找出新药抑制疾病,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也体现了真理是永恒发展的,A符合题意。②和题意无关,材料没有体现真理的性质;④和题意无关,材料没有强调条件限制我们的认识,而是要求我们要不断发展真理。

  15.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一种新技术。“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是它与PC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也决定了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联系是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矛盾普遍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据 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2017年上海高考政治试题非选择题

  16.中医药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衍。有些人认为把中医“西化”,才有发展,其实不然。我们一直在提倡与国际接轨,在文化上当代中国人应当提出来“与祖先接轨”。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人能够接受的,也是有益于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而且,“开放”要有自主性、双向性,如果我们只是单方面向国外开放,文化安全将会受到影响,没有自主的价值观、文化观,把自己祖先的东西丢弃了,振兴什么都是徒劳。

  坚持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应对“反中医狂想症”、“黑中医症”、“观望症”、“怀疑症”、“伪中医症”的良药。中医药学不是神学,不是完美之学,有其缺点和短处。遵循总书记“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的精神。建立文化自信,中医的存在和发展是必然的。

  (1)中医的发展首先必须要“与祖先接轨”,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点,分析材料中该观点的合理性。(12分)

  (2)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大,也不是妄自菲薄,运用辩证否定观点,说明应该如何建立中医药文化自信。(10分)

  (3)结合材料,就提高中医药文化自信提出两条建议。(4分)

【答案】(1)①民族文化起到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此发展中医药文化必须坚持“与祖先接轨”,不能把自己的文化丢弃了;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够起到积极作用。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因此我们在发展中医药文化中,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使中医药文化成为中国人能够接受的,有益于人类的一种文化;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只有对自身文化充分肯定、主动担当,才能坚持自主的价值观,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每点4分)

  (2)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建立中医药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积极有益成分,也要认识到中医药文化中与当前国情不相符合的内容,坚持扬弃的原则,发展中医药文化。②培养创新意识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中医药发展要立足我国国情,为其注入时代精神,解决新的问题,促进中医药进一步发展。(每点5分)

  (3)①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中医药;②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扩大中医的世界影响力;③尊重本民族文化,吸取世界优秀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等。 (回答任意两点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7.中共中央2015年10月发布《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文艺繁荣发展大计”垒基砌阶、立柱支梁。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内容形式丰富,风格手法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面对丰饶而富于创新性和成就感的时代文艺景观与现实文化生态,颔首认同者有之,拊掌称颂者有之,不置可否乃至不为所动和不予首肯者亦有之。对此,有专家认为,尽管见仁见智历来就是文艺作品和文化状况评判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正常现象,但以解读和阐释的方式对之进行拔翳纠谬,以求返璞归真,也还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2)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阐释材料中专家观点的合理性。(12分)

  (3)结合材料,请你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2分)

进行分析,具体来讲可以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围绕材料中专家的观点进行解答即可。(3)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请你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本题考查的角度是哲学方法论,设问指出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建议,可以从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立足社会实践等角度分析。

  【答案】(1)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社会主义文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产生深刻影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综合国力。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能培育“四有”公民,提升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团结中华各族人民。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发展。(每点3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所以对文艺作品和文化状况评判会产生不同的观点。②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对文艺作品和文化状况评判中产生的冲突,我们必须分辨出对错,对之进行拔翳纠谬。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到返璞归真。(每点4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①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文艺发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②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出高质量的精品力作。③立足社会实践,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汲取营养。(每条1分,答出2条即可。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猜你喜欢:

1.2017高考文综政治试卷及答案

2.2017高三政治高考模拟题含答案

3.2017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

4.政治2017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5.2017高考政治试卷及答案

6.历年全国卷高考政治真题集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