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政治>

2017高考政治备考相关知识点

刘惠分享

  高考政治备考时应该复习什么知识点呢?哪些知识点是比较重要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政治备考相关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2017高考政治备考相关知识点一

  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及竞争等市场信号来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

  2、市场调节的作用

  市场价格涨落能及时、灵活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竞争促进生产者、经营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物品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4、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通过制订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厉打击扰乱市场健康运行的行为,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④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但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强有力。

  7、 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8、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等等。)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应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2017高考政治备考相关知识点二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

  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消费与投资、出口相协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加大环保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017高考政治备考相关知识点三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跨国公司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②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的不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4、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①中国入世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②中国入世面临的严峻挑战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的与国内市场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会明显增加。如,大幅度削减关税,发达国家的优势产品大量涌入,必将对国内企业带来生存危机等等。

  5、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决策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①“引进来”的必要性及其方向

  必要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引进外资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

  存在问题: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农业吸引外资较少。投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较少。

  改进措施: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的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要吸引外资向高新技 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原因: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越来越迫切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措施:①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努力实现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②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出口结构。③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的名牌产品,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④遵循和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⑤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投资区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2)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并以此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把二者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