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二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每一次大的举措或成果,在语文高考试卷结构和具体试题内容上都有明显的反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二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二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
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子”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
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
相较而言,那些一直在父权主导下的读书人,则没有像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那样,可以顺畅地实现自我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决裂。在文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徐枕亚,尽管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但其父权始终规范制约着其人生疆域,甚至于他连婚姻也无法自主,更遑论文化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变革了。
父权的在场固然限制了子权的张扬,但父权的缺失也并不必然会导致子权的凸显。如有一些传统的读书人,其父权尽管存有缺失,但他们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通过新式教育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在近代小说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李伯元,尽管也有丧父之痛,但由于他并没有接纳新式教育,更没有完成对西学的认同,这使得其创作出来的“谴责小说”依然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
当然,五四文学的发生有着诸多的原因。但是,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创建主体挣脱了父权藩篱的束缚,这的确是他们得以完成历史性蜕变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5年第5期,作者李宗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权缺失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子”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迫使他们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
B.五四文学之所以在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人的手里得到确立,与他们的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C.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让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不再承继父权的衣钵而实现了自己子权的张扬。
D.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父权缺失”是他们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能够完成历史性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是“父权在场”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没有遵父命苦读“圣贤书”,贾政动用“家法”对其进行惩戒,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了一顿痛打。
B.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改变了鲁迅既有的人生轨迹,使其踏进了新式教育的门槛,促使他留学日本并逐步参与到新文学运动之中。
C.巴金的《家》中,觉新在父亲死后也想担当起长房的责任,却总被“总家父亲”高老太爷阻挠,觉新只得唯唯诺诺,其一生终成悲剧。
D.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类封建伦理观束缚周萍、周冲,
试图让他们屈从于他所建立的家庭秩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的废除,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因此而接受了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
B.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是胡适仍牵挂着科举能成为其“上进之阶”,最终因科举的废除而选择了留学美国。
C.尽管徐枕亚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却始终没有摆脱父权的制约,最终仍然无法
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D.也有丧父之痛的李伯元没有接纳新式教育和完成对西学的认同,因此,他并没有在
父权缺失的缝隙中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B.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C.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D.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
D.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浪淘沙•中秋雨
萧汉杰【注】
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今年无月看,留滞江城。
夜起候檐声,似雨还晴。旧家谁信此时情。惟有桂香时入梦,勾引诗成。
注:萧汉杰,号吟所,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南宋末遗民词人。
8. “旧家谁信此时情”中的“情”具体指的是什么情感?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分)
9.有评论者说,“贫得今年无月看”违背常理,但却是“愈无理愈佳”。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卫风•氓》里写女子回忆自己与“氓”一起嬉戏玩耍、谈笑风生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
(2)《韩非子》里说“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意思是要赏罚分明。《出师表》中诸葛亮也说“ , ”,劝刘禅对官员的赏罚不要因人而异。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写尽了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伤:只有深夜可以梦回往昔的“荣光”,梦中哭醒后,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父 亲
奥莱加里奥·拉索·巴埃萨
一个小老头下巴蓄着又白又长的胡须,上唇的小胡子被尼古丁熏成了红色。他披着一件大红斗篷, 脚登高跟皮鞋,头戴一顶龙舌兰编的草帽,胳膊上挎着一个小篮子,来到兵营的门口,走过去,倒回来,走过去,倒回来,反反复复,显得十分胆怯。他想向哨兵打听什么,但哨兵没等他开口就高声喊道:“警卫班长!”
一个班长从门后跳了出来,仿佛是埋伏在那儿的。他仰起头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他,老头儿说:“我儿子在吗?”班长笑了起来。
“他叫曼努埃尔……叫曼努埃尔·萨巴塔,先生。”
“我不知道哪个士兵叫这个名字。”
乡下人骄傲地直起身子讥讽地笑了: “可是,我儿子不是士兵,他是军官,是正儿八经的军官……”
警卫团的号手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凑过来低声告诉班长:“是新来的,刚从学校来的……”
班长看他是个穷人,没敢请他去军官俱乐部,而是叫他去了警卫团。
老头儿坐在一条木凳上,把篮子放在伸手可及的身边。士兵们一下子围拢来,他们以好奇的目光看着那个农民,对那个篮子很感兴趣。篮子不大,用一片口袋布盖着。那帆布下面先是听到啄食声,接着便有一只红冠老母鸡露出头来,由于闷热,它的嘴张开着,不停地喘着气。
看到那老母鸡,士兵们一边鼓掌一边像孩子似的高声叫道:“炖鸡吃!炖鸡吃!”
农夫急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儿子, 面对那么多持枪的士兵又十分紧张, 不禁傻乎乎地笑起来,思想也乱了:“哈,哈,哈……对,炖鸡吃,炖了给我儿子吃。”
说罢,老人却是一阵心酸,脸上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又说道:“我都五年没见他了!他不愿意回村里去……”
一个卫兵去叫。正在驯马场上跟一伙军官在一起。他个子矮小,长得黑不溜秋,躯干粗得像个木桶,面容俗气。卫兵打了个立正,两脚并拢时靴子底掀起一股尘土,报告道:“有人找您……我的。”
不知怎么回事,的脑海里一下就闪现出了他老父亲那干瘪矮小的身影。他仰起头,为了让他的同事们听到,以鄙夷不屑的语调大声说道:“在这个镇子上,我谁都不认识……”
卫兵又主动解释说: “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披着斗篷……他从很远的地方来,提着一个篮子……”
虚荣心顿时把闹了个大红脸,他把手举到帽檐上说: “行啦……您走吧!”军官们的脸上露出诡异的神色,他们不约而同地朝萨巴塔扫了一眼。那么多道询问的目光令实在难以承受,他垂下头,咳嗽了一声,点上一支香烟,开始用刀鞘包头在地上胡乱划起来。
过了五分钟,又来了一个卫兵: “有人找您,我的!是一个乡下老头子……他说他是您父亲……”
没有纠正卫兵的话,他把香烟扔到地上,怒冲冲地一脚踩灭,喊道:“滚吧!我就来。”
为了不做任何解释,一头钻进了马厩。老人坚持要见儿子,卫兵班长每五分钟向上司报告一次,上司军官被弄得烦了,就去找萨巴塔。
与此同时,那个变得像孩童似的可怜的老父亲越来越心神不宁。他竖起耳朵听动静,只要听到一点儿声响他就伸长脖子往外看。那脖子又红又皱巴,跟火鸡脖子一样。听到脚步声,他就激动得浑身发抖,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来拥抱他,来给他讲述他的新生活,让他看他的武器、马具和马匹来了。
警卫团军官佯装检查马厩找到了萨巴塔。他开门见山、干巴巴地对他说: “有人找您……说是您的父亲。”
萨巴塔移开目光,没有回答。
“他在警卫团……一定要见到您才走。” 萨巴塔狠狠地往地上跺了一脚,恼怒地咬了咬嘴唇去了那儿。
他一进警卫团,有个士兵就喊道: “立——正!”听到喊声,士兵们立刻如弹簧一般霍地站了起来,团部里响起一阵大刀声、脚步移动声和鞋跟撞击声。
士兵们对儿子的尊敬弄得老头儿晕头转向,他忘掉了篮子,也忘掉了老母鸡,张开胳膊向儿子迎过去。 他那像老树皮一般的面庞上绽出了欢欣的笑容,兴奋得浑身颤抖着高音叫道: “我亲爱的曼努埃尔!我的小曼努埃尔……”
尉官只冷冷地向他打了招呼。
农夫的双臂落了下来,脸上的肌肉抖动不止。
偷偷地把他拉出军营,到了街上,悄悄地对他说: “你都干了些什么呀……干嘛到这来看我……我有军务在身……不能出去。”说罢,转身走进了军营。
乡下老汉又回到警卫团,浑身哆哆嗦嗦,茫然不知所措。他狠狠心把鸡从篮子里掏出来给了警卫班长。
“给你们吧,就你们吃。”
他向士兵们告了别,失望之下,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离开了。走到门口时,他又转过身来两眼含泪地补充了一句:“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鸡脯,你们给他一块……”
(选编自2005年《外国文艺》)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儿子一再拒绝与父亲见面,直到军官来找他时,才迫不得已去警卫团,这是因为他虚荣心作祟,不想让同僚知道他的出身,以免影响前途。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理,儿子以鄙夷不屑的语气大声说话是为掩饰内心的紧张,他点上香烟用刀鞘包头划地是逃避他人询问的目光。
C.小说背景设置在兵营,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塑造了警卫班长、哨兵、号手等军人形象,这些人物虽着墨不多,但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D.小说地域特征鲜明,尤其是父亲外貌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但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南美的风俗人情画。
E. 发生在父子之间的故事令人感慨, 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亲情伦理的忧虑,中国读者也能从中得到启示,这是小说的价值所在。
(2)小说主人公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两次说到吃鸡, 父亲的表现和心情都不同,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有较大篇幅是在写儿子,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弗朗西斯·高尔顿与优生学
弗朗西斯·高尔顿以创立并且热情地传播优生学而被大家牢牢记住。优生学是一种建议人类可以像动物一样促进“好的”特性,抑制不必要的遗传的理论和计划。
1822年高尔顿生于英国伯明翰,父亲是一位银行家,母亲是伊拉兹马斯·达尔文的女儿。父母最初计划让他学习医学,因此十六岁的时候他开始在伯明翰综合医院学习,之后进入伦敦的国王学院。1844年1月他在剑桥的三一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不久他父亲去世了。
高尔顿继承了巨额遗产变得十分富有,因此可以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从1845年开始,他和朋友一道赴尼罗河流域进行考察,穿越萨哈拉大沙漠,游览贝鲁特和耶路撒冷。
1850年,经过与皇家地理学会协商, 高尔顿决定考察从非洲西部和南部到恩加米湖的道路。这次探险充满了困难和危险。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与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历尽艰辛,获得了大量西南部非洲资源和风土人情的第一手资料。
到了夏季,他喜欢到设得兰群岛去捕鱼和收集海鸟标本,有时也驶帆出海,或者乘热气球升空。 后来, 他通过观察发现了一种顺时针旋转的大规模空气漩涡, 并把它命名为“反气旋”——如今更为人所知的名称是高压系统。
1859年高尔顿的表兄达尔文出版的 《物种起源》 引起了他对人类遗传的兴趣。他的科学研究很快转移到与生命有关的领域。他把达尔文关于围绕着群的平均值的偶发变异原理应用于人类研究,与1869年发表了专著《遗传的天赋》。他确信身体特征、智力和性情等是遗传的,“在人类的发展中,遗传是比自然有力得多的动因”。高尔顿写道:“我以一种最没有资格的方式反对自然平等的主张。” 他相信解决的办法是通过控制人类繁殖的血统。 “在培育者意愿的控制下,后代的身体结构看起来似乎像粘土一样具有可塑性。”
在完成了智力天赋的家族谱系研究后,高尔顿又致力于建立更精确的测量方法来考察人类才能的差异。1883年他出版了专著《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书中概述了自由联想和关于心理意象的问卷调查这两项在实验心理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这本书中,高尔顿还第一次提出了一个以人类的自觉选择来替代自然选择的社会计划,为此他还创作了“优生学”这个词。如他后来定义的, “优生学是一门研究能够改进一个种族的先天品质的所有影响以及将这些影响发展到极致的科学”。
然而,优生学也成了禁止不同种族间通婚的法规背后的智力动因。 丹尼尔· 凯维勒斯写道,“从高尔顿开始,‘优生学’成为了一个具有丑陋含意的词——这是理所应当的。” 需要注意的是,高尔顿是在做一项有缺陷的工作,它被称作“遗传的祖先定律”。 他相信父母的每一方对后代的特征做出的四分之一的贡献,每一方的祖先对剩下的部分负责。
高尔顿熟悉“高斯曲线”或者“钟形曲线”,他还成为生物测定学的创始人之一。1884年他在南肯辛顿举办的国际健康展览会上开设了人体测量实验室,在那里测量参观者的体重、身高、肺活量、力量、视力和听力,还有其他变量。为了优化社会,他提出了一种度量智力能力的方法,对阿尔弗雷德·比奈的普通智力测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888年,他开始对指纹研究产生兴趣,并于1892年在其专著《指纹学》中提出了指纹分类法。他的指纹编码法被伦敦警察局采用,作为伯特隆测量系统的补充手段来建立犯人档案。
高尔顿于1911年1月17日去世, 他创立的优生学协会在1989年由伦敦创办的高尔顿研究所继续下去。
高尔顿一生发表了300多部作品,范围很广,表现出不羁的好奇心。在广泛的旅行中他成为一位卓越的超然物外的人类学家。
(摘编自约翰·西蒙斯《科学家100人》)
相关链接
① 弗朗西斯·高尔顿,从小就聪颖过人,出生12个月后,便能认识所有的大写字母,18个月后则能辨别大写和小写的字母。 3岁时他学会签名,4岁时能写诗,5岁时能背诵并理解苏格兰叙事诗。《马米翁》,6岁已精通《荷马史诗》。7岁对博物学产生兴趣,并按自己的方法对昆虫、矿物标本进行分类。他曾到西南非洲探险,因树立功绩而知名并被选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三年后又入选英国皇家学会,晚年受封为爵士。他的学术研究兴趣广泛,包括人类学、地理、气象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百度百科)
② 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重视遗传素质的研究, 但夸大了遗传素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后天生活环境的作用,这是欠妥的。(佚名《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高尔顿违背了父母让他从医的意愿,转而学习文学,后来又去研究气象学,这表明他在年轻时代就具有了特立独行的性格和过人的毅力。
B.高尔顿考察尼罗河流域,穿越萨哈拉沙漠, 游览贝鲁特和耶路撒冷,到非洲西南探险,正是这些旅行使他成为一位卓越的超然物外的人类学家。
C.高尔顿具有银行家和科学家血统的遗传,这让他确信身体特性、智力和性情等是可以遗传的,并在表兄达尔文的影响下写出了专著《遗传的天赋》。
D.高尔顿在地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而给他带来巨大声名的是对优生学的研究,尽管他所创立并传播的优生学并未完全得到人们的认可。
E.度量智力能力的方法对后人科学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指纹编码法为警察局建立犯人档案提供了帮助,这都体现了高尔顿作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价值。
(2)高尔顿在优生学的研究过程中有哪些开创性的贡献?请简要概括。(6分)
(3)高尔顿在优生学之外的其他科学领域也能取得重大成就,请结合材料简析其内在原因。(6分)
(4)作者在文中引入了丹尼尔·凯维勒斯的评价“从高尔顿开始,‘优生学’成为了一个具有丑陋含意的词”。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屠呦呦,一时间引发了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然而诺贝尔奖并不能衡量中医药妙手回春的效果及其巨大潜能。
B.QQ、微博、微信等出现以后,信息铺天盖地而且传播迅速,加上国内版权意识比较薄弱,使知识版权的维权成了一件更困难的事。
C. 一场车祸让这位阳光男孩突然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巨大的人生落差让他不知所以,在残疾的阴影中整整消沉了5年之久。
D.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我和几个朋友去黄浦江边散步, 看着街上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真正领略到了上海目眩神迷的佳节盛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积分圆梦”项目把公益需求通过金融网络延伸到消费者身边,消费者可以便捷地捐赠积分,这是以“互联网+”方式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新选择。
B.古龙的作品在武侠小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不仅引入了戏剧、电影、诗歌等元素,而且融进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哲学。
C.美国宇航局希望在2040年向土卫六发射一艘智能潜艇的实验,对土卫六上的海洋环境进行全面探测,以寻找不同于地球的生命形式。
D.我们从实验报告中了解到,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一是生物体缺氧引起的结果,二是宇宙带电粒子变化造成地球生物的不良反应。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宝库资源丰富,可以向西方推出的东西十分巨大。
②因此,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去粗取精尤其重要。
③中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因为我们的文化输出远小于文化输入。
④这一方面要靠挖掘,另一方面要靠内容创新。
⑤当前中国应该提出“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但要面临一个思考:哪些东西能够走出去?
⑥但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
A.③⑤②⑥①④ B.①③⑤②④⑥ C.③⑤①⑥②④ D.①③②⑤⑥④
16.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开发海洋油气资源,首先要寻找何处有油,____①____,而物探船就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先锋。它使用的方法,就是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因为石油聚集在储油构造里,而储油构造深埋在地层深处,看不见,摸不着,____②____,20世纪80年代,我国相继建造改装过4缆和6缆的物探船,不过这些都只是二维物探船。随着油气开发向深海迈进,海上物探装备需要向高端方向发展,_____③_____,国家需要研制新一代的三维物探船。
17.阅读下列的图表,按要求作答。(6分)
图表1 2014、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
图表2 2015年全国及主要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根据图表1和图表2信息,各写出一条关于广东经济增加值的结论。
(2)根据图表2信息,写出对全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球星大黎以队长身份带领球队为北兴俱乐部赢得了赛季冠军,他与俱乐部的合同也已到期,竞争对手南旺俱乐部以更高的待遇力邀他加盟。北兴俱乐部以对他多年的培养为由希望他留下继续效力,球迷因对他感情深厚也苦苦挽留。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最终还是转会到南旺俱乐部。为此,大黎受到北兴俱乐部球迷的责骂,北兴俱乐部也未按惯例邀请他参加盛大的冠军庆祝仪式,但私下仍然把象征冠军荣誉的戒指给了他。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 北兴俱乐部的球迷和大黎均遭到了非议。
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等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2017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二答案
1.【内容理解】(3分)
C(错在“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原文的表述为“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积极主动”错。)
2.【概念理解】(3分)
B(材料属于“父权缺失”,不属于“父权在场”。C项中“觉新在父亲死后”只是“父亲缺失”而不是“父权缺失”,《家》中的真正父权人物是 “总家父亲”高老太爷。)
3.【内容分析】
A(“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时间的先后表述错位。原文的表述为“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可见,是先有“新式教育”,后有“科举制度的废除”。)
4.【文言断句】(3分)
B(原文为:“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全句表时间的词语有“以来”、“今”可做时态上的提醒;名词有“陛下”、“公卿台谏”、“在位者”、“忠贤”、“廷臣”标明动作发出者,难度在于“台谏”较陌生;动词“登极”、“罢归”“无”、“发露”、“断”,可作理解句意的关键;反问句式“复何顾忌”不能折开。)
5.【文化常识】(3分)
D(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
6.【概括分析】
B(题目设错误点两个:一是“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原文为“忠贤欲侈其事”,“欲”为“设想”“准备”,此事并未实施,这里是未然成已然,故错;二是“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原文为“尊素上言”,意为上书朝廷,进言皇上,皇上才制止此事,并不是“劝说魏忠贤”,动作对象错误。另外,特别提醒:C项中的“君父”为“皇帝”“皇上”的意思。)
7.【文言翻译】(10分)
(1) 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翻译: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无才无德的人,反而像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
(本小题满分5分。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贤”“不肖”均为形容词活动为名词。“贤”译为“贤能的人、贤才” ;“不肖”可译为“无才无德的人、不成才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译对“进贤退不肖” 1分,“进”可译为推荐、举荐、提拔、晋升,“退”可译为斥退、辞退、使退去;疾:厌恶、憎恨、嫌怨,1分;仇雠:仇人、仇敌,1分;社稷:国家 1分。②重点句式翻译:独……乎?译为“难道……吗?”,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翻译: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
【参考译文】
黄尊素,字真长,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二年(1622),提拔为御史。(黄尊素)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而以愚蠢迟钝的原因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指责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掌军权的大臣)孙承宗的意愿。此时皇帝即位已有多年,从没有(一次)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空闲,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
天启四年(1624)三月初一,京师三次(或“多次”)发生地震,正好皇帝身体欠佳,人心惶恐担忧不可终日。黄尊素极力陈述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陛下厌恶鄙视言官,使人人心中怀有顾忌,掌权者对国家安危的关键昏昧不清,误国者对于失败的局面多方掩饰。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像仇敌(或对待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奏疏递入,魏忠贤大怒,图谋将他处以廷杖的刑罚。韩爌大力营救,于是遭到被剥夺一年俸禄的处罚。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接着上疏直言。大意说:“陛下自登基以来,公卿台谏一个接一个地被罢免回家,使得在位的人没有坚定的志向。现在魏忠贤违法的情况,朝廷大臣已揭露无余。陛下如果不早做决断,(那么)当他的情形暴露,势力陷入困境(后),(他)还会有什么顾虑呢?”魏忠贤看到奏疏更加恨他。八月,河南进贡玉玺。魏忠贤想大操大办这件事(来迎合皇上),命令(让进贡的玉玺)从大明门进入京城,举行(盛大的)接受玉玺的礼仪,(并让)百官奏表祝贺。黄尊素上奏说:“本朝弘治年间,陕西进献玉玺,只是命令(陕西把玉玺)进献给朝廷,只给了五两黄金作赏钱。这是祖宗的先例,应该依此办理。”这事就这样中止了。
黄尊素正直敢言,尤其有深识远虑。杨涟将要(密谋)攻击魏忠贤,魏大中(把这个计划)告诉了黄尊素,黄尊素说:“(要)清除皇帝身边的人,必需有内援(才可成功)。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成功,我们这些人将会连命都没有了。”黄尊素委婉暗示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受到迫害。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魏忠贤的党羽也认为黄尊素智慧多谋,想杀死他。使者来到苏州(后),苏州城外的百姓一同攻击准备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黄尊素的人把逮捕证遗失了,不敢到苏州城来。黄尊素听说这个情况,立即穿上囚服到官员那里,自己投身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后来黄尊素)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他就)叩谢皇恩,写诗一首,随后受酷刑而死,这时是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初一的(时候),年(仅)四十三岁。(后来到)南明福王时,(黄尊素被)追封谥号为忠端。
8.【情感理解】(6分)
参考答案(1)“情”具体指的是“愁”。(1分)(2)产生“愁”的原因是:①中秋夜雨,无月可赏;②贫穷无助,漂泊在外;③孤独寂寞,无人理解,无人诉说;④国家灭亡,内心伤感。(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 4分。)
9.【鉴赏分析】
参考答案一:同意这种说法。(1分)
(1)今年不可能无月看,月亮自有它运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人的境况而变化;有月或无月不因贫富而有别,所以这句诗违背了常理。(从为什么违背常理的角度分析,2分)
(2)这一句“无理之语”更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飘零在外、孤独寂寞、贫穷无助、失国失家,愁绪满怀,把握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人生。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真情。(从更强烈地表达感情的角度分析,3分)
参考答案二:不同意这种说法。(1分)
(1)“今年无月看”,因为今夜中秋有雨,确实无月可赏,符合自然常理。加上词人此时情绪低落,无心赏月,符合人之常情。(从为什么符合常理的角度分析,2分)
(2)这一句“贫得今年无月看”,深刻写出词人生活困窘、贫穷无助,飘零在外、孤独寂寞,失国失家、愁绪满怀,连自己的生活都把握不住,何来赏月之心绪?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这句诗符合常理,让人更真切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境遇与忧愁。(从对表达感情的角度分析,3分)
10.【名句默写】(6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1.(1)【内容分析,特色鉴赏】(5分)
EB(A.“以免影响前途”的分析只是推测,小说并未明确交代。C.“性格鲜明”是不准确的,小说对哨兵、号手的形象一笔带过,没有鲜明的性格。D.“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但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更为读者展开了一副南美的风俗画卷”是不恰当的,小说情节在军营中展开,人物对话没有乡土气息,小说也未对当地风俗进行描写。)
(2)【形象鉴赏】(6 分)
①贫穷卑微:穿着朴素,探视儿子只能带一只鸡,进入军营前胆怯紧张,遭到士兵的嘲笑和轻视。②以子为荣:为儿子是一个军官而骄傲,看到儿子受到尊重而喜悦。③念子心切:在军营中等待儿子时忐忑,见到儿子时激动,被儿子赶出军营时虽气愤,但仍对儿子十分牵挂。
(3)【技巧鉴赏】(6 分)
①第一次是士兵起哄要“炖鸡吃!”老人不禁乱了方寸,说“炖了给儿子吃。”这背后是初进军营的紧张和对儿子的掂念;②第二次是父亲把鸡送给警卫班长吃,还不忘请求分一块鸡脯给儿子吃,这背后是对儿子的失望和无法割舍的爱。③两次描写,对比鲜明,凸显了父亲的心理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揭示了小说主题。
(4)【特色探究】(8 分)
示例:
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儿子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与父亲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对儿子的刻画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儿子是父亲探视的对象,所以对儿子行为和心理的描写对塑造父亲形象、表现父亲的心理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对儿子的描写和对父亲的描写随着故事的发展交替进行,使情节更富悬念,儿子的冷漠虚荣与父亲的真切深爱互为比照衬托,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对儿子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儿子冷酷无情的批判和对父亲爱子之心的同情,这不仅使小说的内涵更加深刻,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12.(1)【概括分析】(5 分)
D E(A.“特立独行的性格和过人的毅力”的分析是不恰当的,高尔顿年轻时的经历说明他兴趣广泛、智力过人。B.“这些旅行使他成为一位卓越的超然物外的人类学家”表述不当,原文中是“在广泛的旅行中他成为一位卓越的超然物外的人类学家”,因果分析不当。C.“高尔顿具有银行家和科学家血统的遗传,这使他确信身体特性、智力和性情等是可以遗传的”对传主的经历概括错误,高尔顿的遗传不是“他确信身体特性、智力和性情等是可以遗传”的原因。)
(2)【筛选整合】(6 分)
①把达尔文关于围绕着群的平均值的偶发变异原理应用于人类研究。②研究更精确的测量方法来考察人类才能的差异。③第一次提出了一个以人类的自觉选择来代替自然选择的社会计划。④提出优生学概念,开创了优生学学派。
(3)【内容分析】(6 分)
①兴趣十分广泛(好奇心强)。他热爱文学,一生发表 300 多部作品;他爱好探险,喜欢旅行,发现“反气旋”现象;他对人类学、地理、气象学、心理学、统计学等产生兴趣。
②天资聪明(敏锐观察)。他年少时即精通《荷马史诗》,形成自己的思考方法,表现出过人的天资。
③意志力强(善于钻研)。他与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历尽艰辛,获得了大量西南部非洲资源和风土人情的第一手资料。
(4)【主题探究】(8 分)
丹尼尔·凯维勒斯的评价指出优生学的不足。优生学夸大了遗传素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后天生活环境的作用,同时它也成了禁止不同种族间通婚的法规背后的智力动因。引用这一评价的好处有:①表明作者对优生学的结论持保留态度。②使读者对高尔顿及优生学有全面客观的认识。③指出高尔顿研究的弊端,使人们在运用优生学理论时能避害趋利。
13.【成语辨析】(3分)
B (A“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用来形容中医药不恰当。C“不知所以”意思是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应改为“不知所措”。D“目眩神迷”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一般与“令人”连用。)
14.【语病辨析】(3分)
B (A 项,语序不当,“通过金融网络”应放在“把公益需求”之前;结构混乱,“提供了新选择”应改为“提供的新选择”。 C 项,成分残缺,应在“向土卫六发射”前加“进行”。D 项,句式杂糅。去掉“引起的结果”“造成地球生物的不良反应”。)
15.【语言连贯】(3 分)
C (本段话的话题是“中国文化输出”。第③句是总观点句,定位我们的文化输出远小于文化输入,不是文化强国。第⑤句提出“文化输出”时所要解决的问题。第①⑥句强调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向处输出,但面临着困难。“但是”一词,承接上下文的语气。第②④句是阐明输出的正确方法,“因此”一词承接上文,“这”一词,对应“去粗取精”的方法。)
16.【准确、连贯、简明】(5 分)
①为此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②所以只有通过“物探”方法才能找到
③落后的二维物探船将被淘汰
17.【准确、简明、连贯】(6 分)
(1)示例
结论1: 与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依然增长但增长率回落明显。
结论2:从与全国趋势的比较来看,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发展情况整体好于全国,但比苏、鲁等略差。
(2)示例
全国主要城市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不平衡,但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
18.【写作】(60 分)
猜你感兴趣:
上一篇:2017湖北省高考语文真题
下一篇:2017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