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德豪分享

  高考试题是许多专家进行长时间研究后的结果,因此,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严谨性,不仅对语文知识要点有一个详细的归纳,而且在题目的设计上也突出了考试的重难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顾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水彩画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艺术家面临着新的、更多的选择。中国水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新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水彩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语言内涵,它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与其他画种有所不同。流动的水和透明的色相互交融,使水彩画产生种种微妙的效果。这种水色交融的绘画过程使水彩画充满无限生机。虽然水彩画是外来画种,但是中国作为“水“的民族,对水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对水彩画中国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基础。

  现代中国水彩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绘画是现代社会生活、现代人思想情感的反映,它强调主观作用,侧重去表现生活而不是机械地去模仿生活,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发挥画家的创造性。现代形态的水彩画,必定是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水彩艺术。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除了追求水彩艺术的多样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寻源”。水彩画的“寻源”并不是去研究水彩世界的源头,而是寻找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之源。现在的很多中国水彩画家,盲目地把所谓的“现代思想”嫁接到水彩创作中,宣称要开创中国水彩的新时代等等,其实细想一下,这些中国水彩的所谓创新发展其实经不起文化的推敲,不过是自我满足的一种表现罢了。

  中国水彩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传统文化,就不可能产生出中国水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家学说组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释、道混合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浸透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领域。要真正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它并不是在水彩画中简单地添加水墨画的笔触、线条或在水彩画中表现了民族的风情风貌就是“民族化”了,而应当是内在的结合和很自然的渗透。

  中国的绘画艺术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表现形式,有历史形成的占支配地位的理想文化传统。“写意”形态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点,必然有其深厚的哲学思想基础和丰富的理论依据。它在绘画领域中指的是为了表达画家胸中的意象、情感和理想而不被可观物象的具体形体束缚,自由自在地尽情挥洒笔墨。水彩画的“写意”形态应该就是画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激动人心的邂逅,是创作主体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在诉说画家的心灵。它目的在于追求具体物象之外的某种情趣、意趣,不以再现具体物象为己任。水彩画的“写意”形态提倡任意的自发行为,以非描述性的方式,或是流淌的,或是挥洒的,或是徜徉的,以此来充分表达画家内心的感受。中国水彩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一方面表现技法上汲取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的因素,同时又在画面意境的营造上受到传统绘画“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影响。

  (选自2016年5月《文化月刊》,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艺术家会有更多的选择,具体到水彩画,创新在所难免。

  B.由于水彩画是水与色相互交融,非常独特,所以他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与其他画种截然不同。

  C.虽然水彩画是外来画种,但是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对水彩画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基础。

  D.现代绘画注重画家的个性和创造性,作为现代绘画的一种,现代水彩画必定是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水彩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当下中国,水彩艺术的多样性需要追求,但更需要寻源,寻源就是寻找水彩世界的源头和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源头。

  B.现在的很多中国水彩画家,盲目地把所谓的“现代思想”嫁接到水彩创作中,宣称开创中国水彩的新时代,这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满足罢了。

  C.中国水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D.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的形成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彩画和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结合、自然渗透,才能够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不是简单地表现民族风情风貌。

  B.写意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点,其本质是让画家的意象、情感和理想不受束缚,自由自在地尽情挥洒笔墨。

  C.水彩画的“写意”形态不必以再现具体物象为己任,它着重在于追求具体物象之外的某种情趣、意趣。

  D.中国水彩既汲取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的因素,又受中国传统绘画“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它呈现出写意和写实矛盾的状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疯狂的苇荡

  张西祥

  刘木犁怎么就疯了呢?我问邻居,问村长。这个走路斜着一只膀子,在人流中一插一插像犁地的人,居然掂起猎枪去追他亲孙子,疯得分不清前头跑的是兔子还是孙子。村长说:“这事恐怕还要从苇荡说起。”苇荡我知道,就是村北那片大水洼子,方圆上千亩。村长嘱咐说:“苇荡那地方你可别去了,木犁一直都掂着土铳躲在苇棵里,说不定从哪里冒出来给你一枪,集镇上几个打渔打鸟的,都被他撵得像孙子,胆小的跑到家还大病一场。”我似信非信说:“这家伙年轻时以打猎为生我知道,怎么如今疯得连人和野物一起打了?”村长说:“怪就怪在如今他不打野物,只打人,不管是谁走近苇荡,他冷不丁就给你一枪。”“那他藏在苇棵里吃什么,喝什么?成仙了?”村长说:“他儿子每隔三五天背去半蛇皮袋冷馒头,像喂狗,朝滩涂上一撂,调头就跑。”从村长的嘴里我知道,木犁疯的原因很简单,木犁是想做一回真正的爷爷。这辈子拖着一躯残身子,木犁自觉得丈夫没做好,父亲也没做好,女人丢下他和儿子回黄土垄了,孙子要上学了却没钱。乡长那回在镇头上的大鸿宴应酬,说要给苇荡找个专门守护员保护野生动物。没想到这话爬进木犁的耳朵。木犁志在必得,揣上干粮赶到乡政府准备背水一战加上软磨硬磨。乡长说:“此人可以考虑。一,形象不好的人知耻而后勇,优点在于敬业,好使;二,便宜,要是雇个像样的,好赖也得七八百,这样的人给他个二百文就打发了,先试着用两个月再说。”

  木犁守苇荡头一个月,果然拿到二百元,孙子也果然有了新书包、文具盒和走进校门的新衣服。那是木犁浑身脱了一层皮换来的——就在做看守的第四个晚上,木犁拼死命抓住几个张网偷水鸟的贼,几个贼也轻而易举抓住了木犁。直到木犁被乱拳轰击得鼻青脸肿,木犁的两只手依然像铁钩,紧紧钩住人家要去见乡长,人家随即提起腿把他的头杵进湖里喂水。村长说木犁就是这样受刺激的,也不知搭错了哪根神经,一头扎进深不可测的苇荡再也不露面。可是你见不到木犁,木犁却能看见你,只要有人走近苇荡,木犁不分良莠“咚”地就是一土铳,霰弹在苇叶上留下“唰”的暴风疾雨声,来人即便侥幸逃得了性命,也自觉被打穿了几根神经。好生生有鱼有野味的苇荡,却藏着火药桶,时不时要人的命,四方那些靠着苇荡找钱,靠野味打牙祭的贼胚子最先嚷嚷起来,众多电话接连打到乡长的办公桌上。乡长拖着不管,集镇派出所的压力就大了,于是端着真家伙的三个警员威武雄壮地呵斥,举着家伙凌厉尽致比划,就是听不见枪响;疯子不仅先声夺人开了第一枪,还抱起土铳没头没脑冲上来,结果可想而知。没想到这一番折腾还带来了负面效应,疯子的骁勇被四方乡邻渲染出传奇色彩,苇荡也就此安宁下来。在苇荡安宁的大半年里,有人看见消失多年的琵鹭和天鹅又来筑巢生养。我再次回乡时,贸然听说木犁死了。村长在说到木犁死时,是吞吞吐吐的,总不肯说原因。我连灌了他几杯,村长就硬着舌头说:“木犁死的事只有俺和木犁的儿子知道,木犁的儿子那天又去撂冷馒头,猛发现前几天撂在滩涂上的馒头原封没动。儿子似有预感,找到用芦苇搭的窝棚子,爹是直挺挺躺在一把干草上,早凉了。儿子觉得事情重大,哭两声猛地转身就跑。”儿子是在村外的田头上遇见村长的,村长说:“如今你爹好赖也算半个吃官饭的人了,走,这事俺得给乡长汇报。”乡长一听,说:“这下可咋办?以后苇荡谁看守?”木犁儿子说:“这也是俺要向乡长汇报的,你看俺能不能接爹的班?”乡长神情古怪地说:“你不行,你怎能守得住?”见木犁的儿子好求歹求,乡长忽然想起说,“你要真想接班也成,不过你得瞒着所有人,不能说你爹死了。关于你爹的后事,就由村长和你这做儿子的隐蔽着料理吧。”村长和木犁的儿子回到苇荡深处,埋完木犁,木犁的儿子一屁股坐下来,才彻头彻尾大哭了一场。那之后,木犁的儿子在看守苇荡时,惬意而轻松,每隔三五天只去苇荡走一趟,背着蛇皮袋说是给爹送馒头,谁也不知袋子里装的是不是馒头,回来还不耽误做田上的活。于是每隔三五天,就听见苇荡的深处响一枪,二层小楼上就有人看见长发垂腰的木犁。在木犁上方的蓝天上,水鸟儿在翻飞,青云在游走,一番泰平景象。我狐疑地问村长:“你是在忽悠我吧?我在村头上碰见木犁的儿子时,那小子分明一个板刷头,那苇荡里长发垂腰的是谁?木犁的鬼魂么?”村长醉眼朦胧诡谲一笑,凑近小声说:“在苇荡深处的窝棚里,木犁留有一顶假发套,是用驴尾巴做成的……”

  (选自2016年2月《短篇小说》)

  4.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语言很有特点,幽默诙谐,比如“斜着一只膀子,在人流中一插一插像犁地”,让读者如见其人。

  B.木犁疯了,他疯的原因是自觉得丈夫没做好,父亲也没做好,孙子要上学了却没钱,内心愧疚万分。

  C.苇荡里有野味,木犁却不让人靠近,严重影响到了附近村民的生活,导致了百姓的极大不满,纷纷反映到政府。

  D.木犁的儿子要把木犁的死讯告诉村里人,可村长意识到如果告诉了村民,苇荡将很难保护,出于保护苇荡的目的拦住了他。

  E.小说运用了倒叙和设置悬念等技巧,让小说变得情节富有波澜,引人入胜,还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5.小说以“疯狂的苇荡”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6.小说结尾写木梨的儿子接班,有人认为儿子的这一做法值得称道,也有人认为他的做法欠妥,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沈鹏:澄怀观道翰墨仁心

  李琭璐

  沈鹏是书法家、美术评论家、编辑出版家,更是学者、诗人。赵朴初先生曾赞其书法“大作不让明贤,至所欣佩”。

  北京五环外,一幢欧式的联排别墅,沈鹏坐在书案前。片刻,一幅行云流水的草书作品现于面前,而他,刚刚还和我风趣谈天,此前的幽默也瞬间凝作认真的静气。

  沈鹏指出,今天的书法已然“专业化”,“专业化”可能促进了对书法的专门研究,但这是在丢失了普遍“社会化”情况下的“专业化”,实际上书法的根基削弱了。

  对于当代书法,沈鹏忧虑重重:“某些青年人对笔法、结构掌握较快,追求外在形式感与点面的视觉刺激,但却面临着原有文化的缺失,减弱了耐看性与文化底蕴。”

  沈鹏认为,由于书写中的“刻意”“蓄意”多于“无意”“随意”,现今的一些优秀之作,虽可称作机智和灵巧,却达不到古人那样的指挥与风范。

  是的,书法如果远离文化,远离人文精神,便失落了自身,失去了本质。“专业化”促进技巧提高,但书法不仅仅是技巧,还有远比技巧更重要的素质。

  唐代张彦远强调“先文而后墨”,明代董其昌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法家的“文”,有其独立于书法之外的一面,却也直接关系到书法作品的气息。书法家的人文素养,既是知识积累,也是精神境界。

  “书法往‘专业化’发展,也可能形成新面貌,辟另一蹊径。还要看今后实践,总体来说,书法应该是多元的。”沈鹏说。

  沈鹏曾经用16个字概括过书法工作者的全面修养: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

  “‘尊重个性’,是人文思想的要旨,尊重自己个性的同时,也尊重别人的个性。创造性建立在个性基础之上,但并非所有的‘个性’都合乎人文的‘共性’。因此,后面的八个字必不可少,否则难成大器。‘天生我材必有用’,善学者还要善于找到自身的‘才’的特点,扬其所长。对短处要‘避’,还要注意克服。”

  久雨初晴色色新,山光峦表逐层分。

  路回忽听风雷吼,百丈飞流大写人。

  这是先生的一首精彩诗作。然而,“人”,字虽好写,做好却难。不久前,沈鹏整理出多年收藏的六千余册图书,还有他的自书作品和名人书画,分别捐给了故乡、母校等地。

  “这比留在自己身边要好。”沈鹏的话朴实无华,毫无炫耀之意,只是旁人很难想象他为此付出的心血。

  “回报众乡亲,此身何惮劳!”沈鹏把祖产“四进三院”的房屋捐献给江阴市政府,所得资金在江阴书画院设立了“沈鹏书画奖励基金”,每年奖励该院有成就的专兼职画师;他还先后担任江阴书画院名誉院长、江阴天华艺术学校沈鹏书法学校名誉校长。

  都说字如其人。沈鹏外表文弱,倘若见过他,定难与“狂草”和“金文大篆”联系起来。然而,只要能懂得他的“狂”与“拙”,就一定能领略到这位书法大家深埋于心的感情世界。

  沈夫人自称是先生的“书童”。但是,这个“角色”演起来不容易,条件苛刻:第一要有最快的速度,第二要各个学科都涉猎。

  “他问英语的一个单词你要马上查找,他查平找仄你要马上找出诗词原句。”其实,这位与沈鹏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同龄“书童”,也已进入耄耋之年,但她也还在不停地学。

  是啊,不用思考生命的意义,沈鹏在别人眼中,一直在“做啊做啊做个不停”。或许,正是这么一种简单的智慧,令他以一种灼热而源自生命内在的本能战胜着重重磨难,最终抵达优雅从容的大自在、大无畏。而这种精神,也令今天的我们自惭形秽。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一段先交代了沈鹏的身份,由此我们可见他在书法、美术、诗歌等方面的成就,然后借赵朴初先生之口,对他的多才多艺大加赞赏。

  B.沈鹏在和人谈话聊天时幽默风趣,而一旦做起学问来就严肃认真了,作者在一次和沈鹏的交往中就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C.对于今天书法的“专业化”,沈鹏持完全否定态度,因为他认为“专业化”削弱了书法的根基,达不到古人那样的指挥与风范。

  D.沈鹏用16个字对书法工作者提出要求,其中强调了“尊重个性”,但又对这个个性提出要求,即它要合乎人文的“共性”。

  E.文章最后几段提到沈夫人,写到他要帮助沈鹏做学问,也写到她进入耄耋之年还在不停地学,意在赞扬沈夫人帮助他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8.沈鹏对于书法有哪些深刻见解?(4分)

  9.本文介绍了书法家沈鹏的一些情况,你能从本文中学到些什么?它对你有何人生启示?(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②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新唐书·卷一五八·列传第八十三·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兴起于秦,完善于汉,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盔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5分)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中夜忽然愁”一句“托物言志”,夜半了,作者依然没有入睡,还在忧愁,突出愁之深、之切。

  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可以像庄周一样,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孤独凄凉的故国之思和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聊与绝望。

  E.“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15.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入景,借明月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2)苏轼《赤壁赋》中“,”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筑家梁思成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完整保留老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可惜经历大拆大建运动的北京城如今已失去了古城的韵味。

  ②“蹭网”曾经为人不齿,然而曾几何时,从人均消费好几百的私家菜馆到路边烧烤摊,免费WiFi已成为标配。

  ③这个建筑设计事务所设在绿地中央广场的顶层,在这里,员工们可以居高临下地看到整个南昌城的风景,视野格外开阔。

  ④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做了具体而微的讲解,而今天的演练更让我有了切身的体验。

  ⑤文化名嘴纪连海受邀做客山东卫视《新杏坛》,他惟妙惟肖地为大家解读了唐僧为何去印度取经,取经路上一向桃花运极佳的唐僧是否动过一点凡心等问题。

  ⑥公众人物广受关注,其言行对社会起着示范作用,所以更应该身先士卒,努力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B.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实现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电子商务、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

  C.如何在继承古代书院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其可取部分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是当代书院面临的共同课题。

  D.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本没有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上 ① 是先播种后浇水, ② 由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 ③ 吸水软化后,种子 ④ 能放进去, ⑤ 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里铺上一层保鲜膜, ⑥ 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水分流失。

  ①②③④⑤⑥

  A通常\只要就因此也

  B一般但只有才所以就

  C通常但只有才因此也

  D一般\只要就所以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许多人都知道农作物收割之后受潮长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其实,黄曲霉在农作物的生长期间也可以形成。比如玉米,土壤中的黄曲霉“种子”会在玉米棒中“萌发”。

  对农业生产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玉米,科学家们①。比如可以与不超标的混合,把总的含量降到比较低。这种玉米不能用于人的食物,②。可以喂给成年的猪、牛、鸡等食用,黄曲霉素很难残留在肉中。此外,③。经过蒸馏,黄曲霉毒素无法进入酒中。

  21.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5分)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形式排放量(万吨)贡献率(%)

  煤炭燃烧217986.7

  炼钢168.56.7

  炼油682.6

  机动车99.84

  合计2515.3100.0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5字以内)(2分)

  (2)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45字以内)(3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对于李云飞使用捐款的方式,你怎么看?请将你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1. B (应是“有所不同”,不是“截然不同”)

  2. A (扩大了范围,文中意思是“水彩画的‘寻源’并不是简单去研究水彩世界的源头,而是寻找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之源”,“不是——而是”属对照并列关系,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3. D (强加因果,“呈现出写意和写实矛盾的状态”文中无据)

  4.A.E(B木犁疯的原因是那些捕猎者的疯狂报复使他受了刺激;C.“严重影响到了附近村民的生活,导致了百姓的极大不满”错;D.不是“木犁的儿子要把木犁的死讯告诉村里人,村长拦住了他”,是“乡长把‘隐瞒死讯’作为木犁的儿子接他父亲班的条件”)

  5. ①设置悬念,(1分)引发阅读兴趣(1分) 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1分),渲染了紧张的氛围(1分)③言简意赅,耐人寻味(1分),“疯狂”二字意蕴丰富,捕猎者捕杀野生动物是“疯狂”的,捕猎者对“守护员”木犁的迫害是“疯狂”的,导致木犁受辱后的报复是“疯狂”的,“乡长把‘隐瞒死讯’作为木犁的儿子接他父亲班的条件”的想法更是“疯狂”,木犁的儿子居然答应了更是不可思议(对“疯狂”意蕴进行解释1分)。(答到其中一点给2分,2点满分)

  6. 木梨的儿子接班的做法值得称道:①继承父志,子承父业,体现孝道。 ②为保护野生动物出力,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尽心,值得称赞。③在知晓父亲遭受“疯狂”迫害并目睹父亲凄惨死去的情状下能够迎难而上,难能可贵。(答到其中一点给2分)

  木梨的儿子接班的做法欠妥:①为了接班,以“答应隐瞒父亲死讯”作为交换条件,实乃不孝②接班只是看重带来的经济利益,并非为保护野生动物出力,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尽心③接班只为所谓“半个吃官饭”的名声,并非为了继承父志(答到其中一点给2分)

  7.BD ( A. 只是赞赏他的书法,故多才多艺不当。 C. 从文中“‘专业化’可能促进对书法的专门研究” “书法往‘专业化’发展,也可能形成新面貌”等信息看,“完全否定”错。E. “意在赞扬沈夫人帮助他人、刻苦学习的精神”错,写沈夫人的目的是表现沈鹏做学问的严肃认真,这是对沈鹏的侧面描写)

  8. ①书法的专业化不能丢失社会化 ②书法讲究耐看性与文化底蕴 ③书法应是无意随意而作 ④文化和人文精神是书法的本质⑤ 书法讲究技巧,但更讲究素质 ⑥书法应该是多元的(答到其中一点给1分,四点满分)

  9. ①书法应少些“刻意”“蓄意”而多些“无意”“随意”。做其他事也是如此,如果“刻意”地想做好,可能反而不能做好,而顺其自然,“随意”而做,反而能做好。② 尊重自己的个性,也要尊重别人的个性,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能人云亦云,应发展自己的个性还要尊重别人,允许别人有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③简单是一种智慧。沈腾一直在“做啊做啊做个不停”,正是这个简单的动作造就了一代大家,我们的人生也应该如此。(其它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答到其中一点给2分,2点满分)

  10.A(原文标点: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11.D (刺史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

  12.C(农夫被拘,皇帝查明缘由后,罢免宦官,赏赐农夫十匹帛,而非张建封求情)

  13.(1)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谁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得分点:但、何、大率、直,句意各1分)

  (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得分点:残逋、积负、敛、虽,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居在兖州。小时候喜爱文章,能言善辩,性格豪达崇尚气节,自以为能以功业扬名。李光弼镇守河南,盗贼在苏州、常州出没,残害抢掠乡助。代宗下诏命宦官马日新与李光弼部下一起去征讨。建封见过宦官,请求前去晓谕盗贼,可以不用交战。于是到盗贼驻地晓谕祸福,一天就使数千人投降。朝廷就将他们放归乡里,张建封也因此出名。当时马燧任三城镇遏使,向来了解张建封,上表朝廷举荐他任判官,升监察御史。马燧讨伐李灵耀,军中事务大都向他咨询。杨炎想让他担任要职,卢杞不喜欢他,出任岳州刺史。

  李希烈打破梁崇义以后,专横跋扈不遵守臣下礼仪,寿州刺史崔昭与他互通消息,德宗召见宰相吩咐他选取替代崔昭的人,卢杞仓促之间来不及挑选其他官吏,就禀告德宗任用张建封。李希烈多次打败官军,非常嚣张,于是越分即天子位。当时天下还有很多变乱,张建封于是修缮城壕,加紧练兵,四境归附悦服。李希烈派遣猛将强兵前来交战,张建封都使他们遭受挫败。叛贼平定,建封加官晋爵。

  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痛殴宦官。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谏官不断上书论谏,皇上都不采纳,因此张建封趁机会向皇帝陈述此事,皇帝欣然接受,又赶上皇帝下诏书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皇帝询问怎么样,张建封回答说:“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张建封治理徐州十年,亲自处理政务,全军都治理得很好。善于容忍他人过失,即使最狡猾的人也绝不枉法宽免他(即在法内宽免)。他的言辞忠义激奋,因此部下都心悦诚服。他生性喜爱贤士,无论贤能与否游历他的门下他都同礼相待,因此来到他这里的人就如同到了家一样。许孟容、韩愈都是他从幕府中上奏给朝廷的人,有文章在当时流传。

  14.BC(B. “托物言志”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 C.“虽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 “虽言”、“定自”两个虚词却是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选对一个得3分,两个都对得6分)

  15.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1分)。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1分)。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1分)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 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1分),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1分)。

  16.(每空1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弟子不必不如师

  17. C(高瞻远瞩:指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曾几何时:

  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没过多久。居高临下:处于高处,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地位;也比喻高高在上。具体而微: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此处属“望文生义”。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应该用“绘声绘色”,此处属“近义误用”。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此处属“不分对象”)

  18.C(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成分赘余,“经常性地”与“频频”重复,删去其中一个;B句式杂糅,删去“实现”,或把“达成”改为“的”;D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恰当,“一种”移到“万能”之前)

  19.B(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二处讲与前面的不同,故使用转折词“但”。第三处和第四处构成必要条件关系,第五处与第二处的“由于”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所以”)

  20.(1)采用了一些使用它们的合理方式(2分)

  (2)但作为禽畜饲料是可以接受的(2分)

  (3)酿酒也是一种出路(2分)

  21.(1)煤炭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它污染物结合形成的固体污染物。(2分)

  (2)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由煤炭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加大环保管理力度,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3分)

  22.作文参考立意:

  (1)赞成:

  视野决定高度;

  选择高楼就是选择远见,选择发展;

  点燃心中信念的灯;

  只有看到高楼,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把握现在,引领未来;

  精神援助胜过物质援助;

  激发内心的渴望比物质的获得更重要

  (2)反对:

  对于落后的山村学校添置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才是当务之急;

  开阔眼界,激发渴望方式很多,不是非得用“实地考察”的方式;

  把孩子带到深圳看世界还容易被人误解为老师借机去旅游;

  有吸引别人眼球,借机炒作的嫌疑。

  (3)辩证地看待李老师使用捐款的方式:动机很好,但方式值得商榷。



猜你感兴趣:

1.2017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4.2017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5.2017全国高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