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四川高考题型答案

德豪分享

  高考,旨在为高校挑选文化素质合格的新生。高考语文试题,要为挑选语文素质合格的新生服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四川高考题型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四川高考题型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地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剧中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戏剧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语言”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这些语言可以用来展开戏剧冲突,直接展示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B.剧作家主要通过舞台说明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示戏剧的情节,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C.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有内外之分。《雷雨》中周萍打鲁大海,是内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外部动作。

  D.戏剧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一般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能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欣赏戏剧,了解戏剧冲突尤为重要,包括冲突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冲突的性质,从而完整地把握剧本的情节。

  B.戏剧冲突主要有三方面的,一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三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C.戏剧中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D.欣赏戏剧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其次,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最后,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雷雨》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交待了舞台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情绪,预示着雷雨的到来,也会使读者或观众感到压抑。

  B.戏剧和小说都要塑造人物形象,而且都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的。

  C.社会上的矛盾冲突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因此,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也往往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

  D.戏剧中矛盾冲突越尖锐越强烈就越有“戏”看,可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剧作家必须想方设法在剧中设置尖锐的复杂的矛盾冲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张鼎,发常平粟振之。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知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事闻,诏加一秩。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松夜延丙议。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① 。于是传檄诸道,按堵如故。曦僭位凡四十一日。三月戊寅,丙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自劾待罪,函曦首级与曦所受金人诏印及所匿庚牌附驿。

  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时沿边关隘悉为金毁,丙遗时相书,云:“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

  贼张福、莫简叛。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丙欲自持十万缗②往益昌募士。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耳。”诏起丙为四川宣抚使,予便宜。丙奏:“臣不辞老以报国。”至遂宁,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丙下令诸军合围,绝其樵汲之路以困之。未几,俘获张福等十七人以献。

  先是,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分遣将士趋秦、巩、凤翔,委丁焴节制,师次于巩。夏人以枢密使子宁众二十余万,约以夏兵野战,宋师攻城。既而攻巩不克,乃已。丙卒,讣闻,辍视朝二日。

  (选自《宋史•安丙传》,有删改)

  ① 拊定:击掌约定 ②缗:量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事闻,诏加一秩 秩:官职级别

  B.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 副:做副职

  C.松夜延丙议 延:邀请

  D.师次于巩 次:依次

  5、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

  B.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

  C.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

  D.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安丙心系百姓,关心民生疾苦。安丙担任大安军知军的时候,当地发生旱灾,他用自家财产到下游买了几万石米救济吃饭困难的百姓。

  B.安丙敢于建言,目光敏锐。安丙提醒程松说吴曦会贻误国事;吴曦冒称伪号建置百官,向金国称臣,安丙就与杨巨源、李好义等人谋划除掉吴曦。

  C. 安丙威望很高,平乱能力强。叛贼张福等人作乱,皇上首先想到安丙并主动起用他平乱;安丙受诏亲自领兵平叛,俘虏了张福等十七人。

  D. 安丙竭诚效国,死而后已。边境关口遭到金国人破坏,他写信给宰相,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一边上奏一边行动,派兵和夏国人联合攻打金国;他去世后皇帝停止上朝两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张鼎,发常平粟振之。 (5分)

  翻译: ▲

  (2) 丙下令诸军合围,绝其樵汲之路以困之。(5分)

  翻译: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②。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③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罢官乡居时。②些(sā):句末语助词。③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先简要概括景象,再结合文本作具体描述。(5分)

  答: ▲

  9、“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主要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同样是写赤壁之战,杜牧在《赤壁》中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似乎是对周瑜成功的讥讽;而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却说儒雅的周瑜“ ▲ , ▲ ”,表达了苏轼对周瑜的赞赏。

  (2)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 ▲ ,归去, ▲ ” 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也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3)我国古代送别诗大都表达离别之苦,但也有少量例外,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就以“ ▲ , ▲ ”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空间的阻隔,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小题。(23分)

  玩 笑

  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

  A.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

  B.“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天那么热情地迎接“我”,已策划好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

  C.“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D.“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似乎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E.“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概括人物主要特点并作适当分析。(6分)

  答: ▲

  (3)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正面刻画人物的方法来塑造“我”的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两种描写达到的效果。(6分)

  答: ▲

  (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2、下列选项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是( ▲ )(3分)

  A、鳏寡(guān) 蟊贼(máo) 越俎代庖 毋庸置疑

  B、埋怨(mái) 狼藉(jí) 前合后揠 相互龃龉

  C、离间(jiān) 篡夺(cuàn) 负曲衔冤 毁家纾难

  D、戕害(qiāng) 谛听(dǐ) 愀然不悦 白头谐老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14、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B.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或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C.昨日,重庆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D.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的幽香。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 , , , 。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16、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保障食品安全 ① ,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② ,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 ③ ,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答:① ▲ ② ▲ ③ ▲

  17、下面是京剧《王子复仇记》(《哈姆莱特》)的海报之一,图中 处需要配上一个对偶句作广告语,已写出上句,请你为之拟写下句。(4分)

  中国的翩跹舞步,舞出丹麦的王室气象;

  ▲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屠呦呦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和实验,发现并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给予她的颁奖词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注。” 【注:孔,很。昭,显著。】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意:立意自定,但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题目自拟。

  2017四川高考题型答案

  1、D 【A项“直接展示戏剧情节”错;B项“主要通过舞台说明”错;C项“内部”“外部”互调。】

  2、D 【“首先”应为“最后”,“其次”应为“首先”,“另外”应为“其次”。】

  3、B 【小说是纯文学,有描写。根据第一段,戏剧“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戏剧是舞台综合艺术,无所谓描写,即使是戏剧文学即剧本也无所谓描写,那叫人物语言、舞台说明。】

  4、D 【次:驻扎。《陈涉世家》中有“次所旁”,《赤壁之战》中有“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5、A

  6、C 【“首先想到安丙并主动起用他”错。】

  7、(共10分)

  (1)嘉泰三年时,郡中发大水,安丙禀告守臣(太守)张鼎,发放常平仓的粮食救济灾民。

  【“大水”是名作动,1分;“白”“发”“振”各1分;大意正确1分。共5分。】

  (2)安丙下令各军合围,断绝他们砍柴 取水的道路而使他们陷入困境。

  【“绝”“樵”“汲”“困”各1分,大意正确1分。共5分。】

  8、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节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共5分。景象概括3分(时间1分、地点1分、景象特点1分),对景物的叙述2分。意对即可。】

  9、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都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共6分。写作手法2分;感情4分,意对即可。写作手法答“借景抒情”1分。】

  10、【共6分,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填“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给分,但填“羽扇纶巾,谈笑间”不给分。】

  (2)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11、(23分)

  (1)C E 【共5分。答E项3分,答C项2分,答D项1分,答CE两项5分;答其他项或者答三项不得分。 A项“一系列”不合实际,并且小说也没写“我”怎样开别人的玩笑。B项是小说中的“我”的假想,非事实。D“放松了警惕”依据不足,睡着了也可能是因为太疲倦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似乎更能说明“我”并没有放松警惕。】

  (2)“我”是一个敏感多疑、胆小谨慎的小人物。(分析此略)

  【共6分,每个形象特点3分(形象特点概括到位2分,相关分析言之有理1分)。】

  (3)①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通过内心独白等方式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举例此略)

  ②动作描写。小说借助连续的动作描写推动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同时生动的刻画出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特征。(举例此略)

  【意思对即可,共6分(每点3分,其中点明手法1分,举例1分,分析1分)。】

  (4)

  ①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

  ②“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一切都值得怀疑”等语句就是当时代的社会缩影。

  ③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

  【分析合情合理即可。共6分。】

  12、A 【3分。 B、埋怨(mán) 前合后偃。C、离间( jiàn) 负屈衔冤 D、谛听(dì) 白头偕老】

  13、A 【3分。 A.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B.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这里对象使用错误。C.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这是贬义成语,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对。D.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应改为“不绝于耳”。】

  14、B 【3分。 A“海内外”已包含了“国内”,删“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或者将“海内外”改为“海外”。C“通过”一词使用不当,改为“进行”。D属动宾搭配不当,“看见”与“幽香”不能搭配,后一句可改为“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原来幽香是从那里释放出来的”。】

  15、D 【3分。 从表意上说,⑤③是一组表意项,阐述人与书籍之间的关系;①④⑥在表意上都是阐述读书的益处的,在层次上①是最终结果,应放在最后,获得知识后才能进一步辨析美与丑,所以④属于基础层面,⑥属于高级层面,这样三者的顺序就确定了;②属于转换话题的句子,另起一个层次。从分析上看,前两个组合属于同一话题,应该相衔接,前一组合表原因,后一组合表结果,这样前后的顺序就确定了,正确的排序应为:⑤③④⑥①②。】

  16、【共6分,每空2分,符合逻辑语意连贯即可。】

  ①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 (需要生产经营者自律)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 (食品产业涉及诸多环节)

  ③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 (必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17、答案示例:东方的咿呀唱腔,唱出西方的权力斗争。

  【共4分。对偶2分,内容2分。内容上兼顾中国戏曲特点和《哈姆莱特》的有关内容且符合对偶要求即可。】

  18、(60分)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参考立意角度:

  1、执着(坚持)

  2、使命感(责任心)

  3、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4、中国人在国际社会如何赢得话语权?(国家、民族的尊严)

  5、文明古国的复兴之路

  【立意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就不算离题。】

  【参考译文】

  安丙,字子文,(四川)广安人。淳熙年间考中进士,调任大足县主簿。任隆庆府通判,嘉泰三年,郡中发大水,安丙禀告守臣张鼎,打开常平仓救济灾民。不久又开凿山石使溪水改道,从此没有水灾。任大安军知军,发生旱灾,百姓吃饭困难,安丙用自家财产到下游买了几万石米来救济。事情报告皇帝后,下诏增加一级官阶。

  开禧二年,程松担任四川宣抚使,吴曦做他的副职。程松晚上邀请安丙商议。安丙向程松说吴曦一定会贻误国事,程松没有明白(安丙的意思)。因为安丙曾经是吴曦父亲的门客,一向了解吴曦。开禧三年正月甲午日,吴曦冒称伪号建置百官,向金国称臣,任命安丙担任丞相长史、代理行都省事。事态已经严重,安丙不能脱身,考虑到白白送死没有好处,表面上参与暗地里却在谋划。于是和杨巨源、李好义等人谋划除掉吴曦。安丙派弟弟安焕去联络各位将领,相互击掌约定。于是传达文告到各道,安居如前。吴曦僭位共四十一天。三月戊寅日,安丙陈述吴曦反叛的原因以及假托圣命平定叛贼乘便奖赏有功人员的情况,自我弹劾等待治罪,用盒子装着吴曦的首级和吴曦接受的金国人的诏书、金印以及隐藏的庚牌交给驿使。

  当时正在议和,只有安丙告诫整顿将士,以攻为守,威名声望很显著。当时边境沿线的关口全被金兵毁坏,安丙写信给当时的宰相,说:“现在在关外广泛交结义士,按月供给粮食,让他们各自保住田地房屋,等到事情平定,就把他们编入军籍并鼓励他们耕种,或许可以保持长久。”

  叛贼张福、莫简作乱。贼兵从阆州赶往遂宁,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残杀灭绝的。安丙想亲自带着十万缗钱去益昌招募士兵。魏了翁写信给宰相,认为安丙不起用,那么贼兵不能马上平定,蜀地不能安定,即使叛贼也说:“必须安相公做宣抚,事情才能平定。”朝廷下诏起用安丙担任四川宣抚使,准予方便适宜地行事。安丙上奏说:“我不辞年老以报效国家。”(安丙帅兵)到达遂宁,贼兵依然在普州的茗山倚仗(险峻地势)固守。安丙下令各军合围,断绝他们砍柴取水的道路以使他们陷入困境。没过多久,俘虏了张福等十七人。

  在这以前,夏国人来朝请求派军队合力攻打金国人,安丙一边上奏一边行动,分别派遣将士去秦、巩、凤翔,委派丁焴指挥,部队驻扎在巩地。夏国人由枢密使子宁众带兵二十多万,约定夏国军队在野外作战,宋国军队攻打城池。不久进攻巩地失败,于是休兵。安丙去世,报丧给皇帝,停止上朝两天。

  辛弃疾《鹧鸪天 代人赋》

  【白话译文】

  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赏析】

  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 ”“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

  词人发现和捕捉农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风光景物和生活情境,运用清新明快的笔调、素净淡雅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意象鲜活、层次清晰、生机盎然的图画, 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进而触发出心弦的共鸣。



猜你感兴趣:

1.2017四川高考英语题型

2.2017四川高考英语真题

3.2017四川文综高考试题

4.2017四川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5.2017年四川高考文科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