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原题全国卷一2017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2)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定州安喜人也。父爽,赠太师。母范氏,生五子三女,太后居长。既笄归于宣祖。治家严毅有礼法。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
周显德中,太祖为定国军节度使,封南阳郡太夫人。及太祖自陈桥还京师,人走报太后曰:“点检已作天子。”太后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太祖拜太后于堂上,众皆贺。太后愀然不乐,左右进曰:“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胡为不乐?”太后曰:“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太祖再拜曰:“谨受教。”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太后崩于滋德殿,年六十,谥曰明宪。葬安陵,神主祔享太庙。乾德二年,更谥昭宪,合祔安陵。”
《宋史•杜太后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
B.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
C.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
D.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师,古时三公之首,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晋代避司马师讳,曾改作太宰。晋之后复称太师,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B.笄,古代指女子十六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恰如古时形容男子弱冠之年一般,而且古代的女子也如男子一样,待成年之后便可取字,供他人称呼了。
C.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而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至于普通百姓的死就只是“填沟壑”了。
D.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太后的家世背景非寻常人家。她的父亲杜爽,曾赠封为太师。杜太后的母亲范氏,生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杜太后排行老大。待其成年后才嫁给宣祖。
B.杜太后虽为妇人,却见识卓远。太祖即位,当众人朝贺欢庆时,她能适时提醒儿子为君者的难处;在弥留之际,又能冷静分析后周亡国的原因,为太祖做长远打算。
C.宋太祖身为人子十分孝顺。在太后病重之时,他亲自熬药并侍奉太后不离其左右。对于太后的教诲更是从不违抗,于是便成就一段“金匮之盟”的佳话。
D.太后死于滋德殿,终年六十岁,谥号为明宪。葬于安陵,神位放在太庙附祭。乾德二年,重赠谥号为昭宪,合葬于安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
(2)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寒食
陈与义
竹篱寒食节,微雨澹春意。
喧哗少所便,寂寞今有味。
空山花动摇,乱石水经纬。
倚杖忽已晚,人生本何冀。
注:①寒食:旧俗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寒食不举火,故称“禁火”。②此诗作于靖康之难第二年,陈与义遇虏奔于南山之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虽然联首句“竹篱寒食节”全句都是平声,且结尾都押仄韵,这都符合律诗的声律要求。
B.颔联写年青时爱热门,满怀壮志,哀乐随心,如今在寂寞生活里竟能品出滋味来,这种情味与遭际、时节、环境都有关联。
C.颈联“空山花动摇”,空山愈形花之动摇,以静写动,同时又是用花之动摇来写山之空静,以动写静,近于“乌鸣山更幽”的写法。
D.“乱石水经纬”中,“经纬”本指织物的纵线和横线,这里指水流湍急,和“乱石”形成对照,二字可谓平字见奇,是宋人化故为新的手段。
E.全诗首联、颈联写景,颔联、尾联抒情,情与景平分秋色。首联总写,交待时间、环境、颈联写眼前所见景物,有整体有细节。
15.试结合全诗,赏析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离骚》一诗中,表现屈原为了坚持理想,宁愿被流放或者牺牲生命的伟大情操的名句是:“ , 。”
(2)《师说》中,韩愈用孔子向不如自己的人求学的例子讲述了向人学习不应在乎对方的年龄长幼,是因为:“ , ?”
(3)《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宋濂讲述自己家境贫困而同学们物质丰盈却并不自卑的原因是“ ”,而忘记了外在的物质条件不如别人。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中国人的历史知识,多半儿是从“讲史”中得来,有本事、有耐心抱着二十四史读下来的,孤鸾寡鹤。
B.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其并六国之威,不惜用销毁兵器的办法消灭“抵抗力”,自以为这样能长治久安,其实是厝火积薪,大乱不远。
C.入口处耸立着一座大石牌坊,三重檐歇山顶,高低错落,气势恢弘,主体建筑随着山势层叠而上,使人顿生高岸深谷的庄严感。
D.工作中,也有一些干部以谋“巧”为荣,偷奸耍滑,不热衷于脚踏实地干出成绩,却倾心于以表面文章营造歌舞升平的气象。
E.宋元时期刊印的古籍当过百万部,迭经社会动荡,兵燹水火之厄,至今天,存世的吉光片羽仅有4000部左右。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消费者,你是否想过,正是某些畸形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商业经营对生态的污染和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既是受害者,又是自己的加害者。
B.中日农副产品的贸易争端,历经反复多次磋商,都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未来可能提交世贸组织仲裁。
C.只有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D.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见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国际奥委会日前表示,巴西奥运会将不会①寨卡病毒肆虐而取消、延期②是改变举办地,③国际奥委会首席医疗官理查德•布吉特表示,国际奥委会将持续关注当地事态的发展。
加拿大公共健康专家阿米尔•阿塔兰教授在《哈佛公共卫生评论》杂志上撰文称,寨卡病毒目前在里约热内卢肆虐的现状“超过任何人的想象”,④一个国际旅客被感染,⑤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灾难”。⑥阿塔兰教授提出,国际奥委会应延期或改变举办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因为 甚至 / 只有 才 所以
B 由于 就 可是 除非 都 /
C 因为 或 但是 只要 就可能 因此
D 由于 / 然而 无论 总是 那么
20.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概括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5分)
G20杭州峰会的精华可概括为14个字,即:“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因为是“诞生”在杭州,人们把它称之为“杭州精神”。这种“杭州精神”,顺应时代潮流,既是中国的,也是G20的,具有世界影响和普世价值。它一是要创新发展,科技驱动和绿色经济;二是要强劲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和以邻为壑;三是要努力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计划,扶助弱势群体,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快发展;四是要转型,从头痛医头应对危机,到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实现全球治理;五是要进一步实现金融体制改革,使之更加公平合理。总之,它具有里程碑意义,引领G20发展方向。
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四个“共同”,即共同创新增长方式、共同完善全球治理、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共同促进国际发展合作,这一倡议也获得了高度认同。
21.扩展下面的语句,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并保持原意。(不少于65个了)(5分)
秋天的叶满天飞舞,每一片落叶都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落叶在风中尽情地舞动,向大树告别。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6年12月,“工匠精神”入选年度十大流行语。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也有人说,工匠精神实为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还有人说,工匠精神更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
其实,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从工匠精神中汲取营养。
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第一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出现在小说中间部分,其前主要描写了“父亲”在小区中坚持问候邻居,最终获得大家热情回应的故事,是父亲的“种”与“得”。其后是父亲回老家后,“陈春”发现邻居们对“父亲”的想念以及“陈春”与邻居们关系的改善,“父亲”的“种”福及“陈春”的“得”,因此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次的出现是在文章结尾,“种瓜得瓜种豆便得豆”,这是“陈春”对“父亲”的做法彻底的承认与赞赏,是对文章的总结与升华。(5分)
6.善良淳朴:“父亲”来到城里后主动与遇到的邻居打招呼;父亲回乡下后邻居们都表达了对他的想念,这些都表现了父亲的善良淳朴。热爱土地、热爱劳动:父亲到了种瓜种豆的季节就坚持要回乡下种地,说明他热爱土地热爱劳动。勇于、善于坚持:父亲到城里后与邻居打招呼,从最初无人理睬一直坚持到最后回应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自然,说明父亲做事情勇于且善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想法。有生活智慧:父亲能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的农业劳动中总结出为人处事的原则,说明父亲有着中国老一代农民的生活智慧。(6分)
7.B
8.BE
9.尹默先生少年所居之定远,远有青山近有溪水,内有池亭花木,环境优雅宁静,少有朋友往来,多是孤居独游,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先生不善辞令的性格,同时也造就了先生乐山乐水内有诗书的气质。居定远城中,与兄弟姊妹聚学韵文,由父亲评定甲乙,这就奠定了先生严谨务实治学态度之基础,遂成一代书、文大家。(6分)
10.C
11.B
12.C
13.(1)我听说“为君难”,皇帝位在亿万兆民之上,如果治国有方,则皇位可尊,一旦国家失去驾驭,即使想当匹夫也不可能,这是我所忧虑的啊!
(2)太祖悲泣不能回答。太后执意问他,太祖说:“我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亲积德所致啊!”
14.AE
15.全诗描写了一幅静谧山中,春日微雨,清冷静寂的寒食节景象。在这样的日子里,诗人回想起少年时的喧哗,感叹此时的寂寞;尾联里,诗人意识到年华已老去,此生更是无所希望,联系到诗人此时境遇,靖康避难南山,可以看出尾联中的这种对人生日暮已无希望的感慨;同时也包含着对国家逢难,自己忆却无所作为只身逃难的悲叹与自责。(6分)
16.(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以中有足乐者
17.AC
18.A
19.C
20.在中国杭州召开G20峰会,达成“杭州共识”。
21.秋天的叶,带走了春季的“绿”,带走了夏季的“壳”,带来了一段满天飞舞的动人场面。每一片落叶都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落叶在风中尽情地舞动着婀娜的身姿,时而偏偏下落,时而转圈,时而随风而行,身披黄衫的它们,此时是在以最优美的舞姿向大树告别。感谢大树母亲的养育之恩。秋天的叶铺满了世界各个角落,一走过,犹如在弹奏着动听的钢琴曲,此起彼伏。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气势。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