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解析全国卷2及语文期中考试卷(2)

刘惠分享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湮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②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

1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上片前两句写景,有虚有实。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易水寒”为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

B. 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 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此恨难消”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 下片后两句,“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代指被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 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1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1. AE 12. ①思念故国。“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然而生。②不忘国耻。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③渴望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几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A项,虚实分析错误,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为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 “易水寒”是词人想象之景,是虚写;E项,以乐景写哀情错,是以哀景写哀情。

点睛:这是诗词5选2的题目,这类题型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验证。

1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通读全诗,结合诗歌的注解去思考。由注解透露的信息是: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而作者向子湮,是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可见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应是思念故国。而“几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

五、名句名篇默写

13. 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3)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2). 停杯投箸不能食 (3). 欲渡黄河冰塞川 (4).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7).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垂髫”“箸”的写法。

六、语言表达与运用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安全检查座谈会上,有代表指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领导要心存敬畏,对百姓的生命高度负责,以如临深渊的心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

②电视剧《白鹿原》人物众多,诸生异相。各色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大小事件纵横捭阖,许多看似无关的事件,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③从积贫积弱到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建起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

④中国口头文学丰富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⑤蔡振华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是中国足球的福音,中国足球工作者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转思路,换脑筋。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⑤ D. ④⑤

【答案】B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四川传媒学院艺考考点,53岁的黄仁祥第十次参加艺考。人们纷纷议论这位“执着哥”,一时间成为了“网络红人”。

B. 记者调查发现,不法分子将病毒、木马程序等植入二维码,出现扫码被盗刷银行卡现象时有发生。学。科。网...

C.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计划今天在北京正式启动,奥林匹克这个最具魅力的市场开发平台再次落户中国。

D. 越来越重的升学压力和学业负担,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导致如今的中学生们很少有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语病题要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一时间成为了‘网络红人’”无主语。B项,结构混乱,“出现”和“发生”句式杂糅。D项,搭配不当,“越来越重”不能修饰“升学压力”。

点睛:解答语病题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应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

16.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① 从数字上理解,也就是经济从以前两位数的增速,下调至6.5%-7%的增速。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② 不明朗,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自然使我们不能独善其身;同时中国经济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 ③ ,这样的经济增速, ④ 与过去的高速增长相比下降不少,但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 ⑤ 考虑到中国越来越庞大的经济体量,实际上⑥ 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指标。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如果 也 毕竟 即使 进而 还

B / 还是 毕竟 还是 而且 仍

C 只 也 所以 虽然 甚至 仍

D 单 仍然 因此 尽管 尤其 还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具体表现为对虚词的考查,本质上体现为语言与思维能力的考查。做此题一般采用排除法。通读全句,首先排除BD项,第③处不能填“毕竟”,因为从后文看,这句显然是要强调下调后“经济增速”还是有挑战性的,“毕竟”一词语气与此相反,填入“因此”既可以总结前文,也连接下文。C项,第①处不能填“只”,⑤处也不能填“甚至”,都会使得与原文脱节,语气无法前后串联。

七、课内文言文

17. 指出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厌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③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④辞决而行⑤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⑥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⑧合盖隆起,形似酒尊⑨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⑩自分已死久矣

A. ① ③ ④ ⑤ ⑦ B. ② ④ ⑧ ⑨ ⑩

C. ① ② ⑤ ⑦ ⑧ D. ③ ④ ⑤ ⑧ 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厌——餍,蚤——早,见——现,亡——无,禽——擒。

18. 下列句子不含古今异义词的是()

A. 且相如素贱人

B.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C.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D.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贱人:古义,能力差,今义,一般指卑贱、品行地位低下的人;B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C下车:古义,官职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19. 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

A. 天雨雪,武卧啮雪

B. 而相如廷斥之

C.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D. 怒发上冲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雨,名词动用。

20. 选出“以”字用法全都与例句相同的一组:( )

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士亦以此不附焉。 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A. ①② B. ③⑥ C. ②⑤ D. 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例句和 ②⑤是介词因为的意思。

21. 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君幸于赵王③虞常生得④皆为陛下所成就⑤举孝廉不行⑥为降虏于蛮夷⑦幸蒙大恩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 ① ② ④ ⑤ B. ① ③ ⑤ ⑦

C. ② ③ ④ ⑦ D. ③ ④ ⑦ 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⑥介宾短语后置句,⑦没有特殊的用法。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

22. 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 子卿尚复谁为乎?

B. 何以知之?

C.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为定语后置句。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00多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D.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乞骸骨”是请求饶命的意思错误,应该是请求辞职回家。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復治 东阿 ,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 乞骸骨,赐安车駟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明史?钱习礼传》:“復上章乞骸骨,乃得归。”亦省作“ 乞骸 ”。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八.作文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名句都是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等。

点睛: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思路一: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也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思路二: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