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考复习要做到乐学勤学,善学多思。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成人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成人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清史稿•儒林传》凡四卷,前三卷入传学者共284人,第四卷依《明史》旧规,为袭封衍圣公之孔子后裔11人。前三卷为全传主体,以学术好尚而区分类聚,大致第一卷为理学,第二、三卷为经学、小学。入传学者上起清初孙奇逢、黄宗羲,下迄晚清王先谦、孙诒让,一代学人,已见大体。各传行文皆有所本,或史馆旧文,或碑志传状,亦称大致可信。因此,数十年来,几辈学人之治清代学术史,凡论及学者学行,《清史稿•儒林传》不失为一有价值之参考文献。
②然而,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局限,加以书成众手,完稿有期,故而其间的疏失、漏略、讹误又在所多有,从而严重影响了该传的信史价值。姑举数例,以见大概。
③卷一《陆世仪传》,称传主“少从刘宗周讲学”。据考,陆氏虽于所著《论学酬答》中表示,刘宗周为“今海内之可仰以为宗师者”,却并无追随其讲学的实际经历。惟其如此,乾隆年间全祖望为陆世仪立传,才说陆氏因未得师从刘氏而“终身以为恨”。又传末记陆世仪从祀文庙,时间亦不确。传称:“同治十一年,从祀文庙。”其实,江苏巡抚之疏请陆氏从祀,事在同治十三年四月,五月十六日饬下礼部议复,从祀获准,已是光绪元年二月十五日。
④又如同卷《颜元传》,称“明末,父戍辽东,殁于关外”。“戍”字不实。据考,颜元父至辽东,系明崇祯十一年为入关清军所挟,非为明廷戍边。一字之讹,足疑撰传者之立足点所在。
⑤再如同卷《唐鉴传》,记传主“咸丰二年,还乡”亦不确。此传源出曾国藩为传主所撰《墓志铭》,曾文记唐氏由江苏还乡,作咸丰三年。而传主嗣子尔藻撰《行述》,于唐氏还乡事记之甚详。云三年正月,“由苏至浙,意欲回楚”,因南昌道阻,遂“侨居武陵,暂为息足”。四年正月启程,又应友人邀,逗留江西白鹿洞书院,“冬月始抵长沙”。可见,唐鉴晚年返乡,当依《行述》作咸丰四年十一月。
⑥戴震为乾隆间大儒,影响一时学风甚巨。在《清史稿•儒林传》中,戴氏本传举足轻重,不可率尔操觚。然而此传则疏于考核,不惟于传主著述题名、卷数每多不确,而且于重要学行似是而非。传称“年二十八补诸生”,不确。据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洪榜《戴先生行状》、王昶《戴东原先生墓志铭》,均作乾隆十六年补诸生,时年29岁,此其一。其二,传称“与吴县惠栋、吴江沈彤为忘年友”,亦不确。惠栋、戴震相识于乾隆二十二年,戴少惠27岁,确为忘年之交。而沈彤已于乾隆十七年故世,终身未曾与戴震谋面,“忘年友”云云,无从谈起。疑系张冠李戴,将沈大成误作沈彤。其三,紧接“忘年友”后,传文云“以避仇入都”。倘依此行文顺序,则先有与惠、沈订交,随后传主才避仇北上。其实大谬不然。戴震避仇入都,事在乾隆十九年,三年后南旋,始在扬州结识惠栋、沈大成。于此,戴震事后所撰《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沈学子文集序》,言之最明,文繁恕不过录。
⑦他如于吕留良、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等人视而不见,拒不入传,则已非疏失可言,而是腐朽的历史观使然。
⑧有鉴于此,清理《清史稿•儒林传》之讹误,爬梳史料,结撰信史,已是今日学人须认真去做的一桩事情。
(节选自陈祖武《漫谈清代学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史稿•儒林传》对有清一代近300位学者所作记述都有依据,总体上是可信的,因此受到清史专家的普遍重视。
B. 陆世仪传记中存在的错误,从性质上看,应该是传记编撰者疏失大意所致,倘能加以精核,这类过失可以避免。
C. 戴震本与惠东、沈大成是忘年之交,但在戴氏传中沈大成却被误作沈彤,实际上沈彤和戴震二人素未谋面。
D. 唐鉴传中还乡时期出现错误,这与曾国藩的疏忽有一定关系,曾国藩误记作咸丰三年,传本于曾文又讹为二年。
2. 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②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 第③~⑥段用具体实例论证《清史稿•儒林传》存在的问题。
C. 第⑦段指出《清史稿•儒林传》更严重的问题及其深层次的原因。
D. 第⑧段提出策略,建议现代学者梳理史料,重撰清代儒林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史稿•儒林传》用专卷为孔子11位后裔作传,这种体例虽非《清史稿》编撰者首创,却体现了学不忘本的精神。
B. 《清史稿•儒林传》传主履历上的疏失错漏,其因有二,一是客观上集体创作、时间仓促,二是主观上腐朽的历史观念。
C. 颜元的父亲本来是为清军裹挟到关外,却被记为戍守辽东,这应是作传者有意为颜元隐讳,即所谓的为尊者讳。
D. 《清史稿•儒林传》的错讹虽然很多都无伤宏旨,比如进学年龄一岁之误,但毕竟有违信史的真实性,不容小视。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原文是“疑系张冠李戴,将沈成大误作沈彤”,选项把推测转述成了事实论述类文本阅读《清史稿•儒林传》凡四卷,前三卷入传学者共284人。
2. 试题分析:原文是“清理《清史稿•儒林传》之讹误”,并没有说要“另起炉灶”“重写”。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无中生有。
3. 试题分析:腐朽的历史观念是吕留良等人不被入传的原因,而非入传诸人学术履历上出现错漏的原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发布的《2016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和《2016年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调查评估报告》中指出,67%的地市政府网站存在财政、人事、统计等信息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全面的现象;72%的地方政府网站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方面,以动态新闻、政府文件为主;过半数的部委网站未以政策制定者的身份开展解读,而是以转载新闻媒体相关报导为主,且解读回应形式单一;超过90%的网站存在征集意见不反馈或反馈不及时的现象等。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报告认为,主要亮点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步入正轨、行政权力办事资源整合度较高、应用互联网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移动化的趋势等。报告也指出了平台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平台渠道有待整合、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等。
(节选自2016年12月29日人民网)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意见》,到2017年底前,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底前,将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务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 捷、更有效率。
(节选自2017年1月17日搜狐网)
材料三:
互联网+政务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政府搭建智慧城市平台,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
互联网+政务与以往提出的搭建政府网站、政府平台完全不同。有一些政府网站,信息更新滞后,而且各个职能部门间的数据互不来往,单打独斗。“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其实就是信息不透明、不共享的结果。“互联网+”的落地,不仅要把所有信息打通,而且让政府随时随地为个人提供政务服务成为可能,这将彻底改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节奏。
互联网+政务创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互联网+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
互联网+政务的实现还将不断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最终将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
(节选自2015年6月30日新华网)
材料四: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十政务服务”,要求各地加快清理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各种规定,凡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
“应上尽上、全程在 线”彰显了国务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决心。“三个不得”则给各地政府划定了利企便民的底线:加快信息跑路、减少群众跑腿没有回头路。而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 务职能部门必须舍得“割肉”。
与此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部门虽然将办事大厅搬到了“网上”,群众却只能浏览办事流程,无法进行网上审批申报;有的虽然开放了网上受理渠道,但核心审批仍要群众跑腿;有的政府部门固守各自数据信息,导致部门信息无法互通互联,信息跑路遭遇“梗阻”。
(节选自2016年9月20日新华网)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材料一发布的两个评估报告中,第一个是对“政府网站绩效”的评估,第二个是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评估,二者的问题包括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等。
B. 材料二介绍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前景规划,明确了2017年底前及2020年底前所要达到的目标。
C. 材料三解释了互联网+政务的目的是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以及互联网+政务对政府工作部门的作用等。
D. 材料四介绍了国务院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具体要求,“三个不得”具体、实用,明确了对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工作的具体要求。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列举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的优缺点,优点方面如政府在线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行政权力办事资源不断整合、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等。
B. 材料一列举了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如网站信息公开不及时,重点领域的信息解读不到位且回应形式单一等。
C. 材料二和材料一的偏重点不同,材料二是意见,材料一是评估,换句话说就是材料一是根据材料二的预定准则去衡量材料二涉及的内容已有或将有的效果。
D. 材料三中“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说明文本作者对这类要求必须证明但没有必要证明的反感和嘲弄,以此证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性。
E. 材料四在讨论问题时很注重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如“信息跑路遭遇‘梗阻’”中的“梗阻”,形象地表述了政务信息不畅通的状态,更易于读者理解。
6. 我国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哪些具体的好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4. A 5. BD
6. ①通过政府部门建设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让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能够共享,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②让居民和企业享受信息带来的便捷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居民和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解析】
4. 试题分析:A项,“政府网站绩效”的评估中没有“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的内容。
5. 试题分析:B项,没有“解决方式”的内容;D项,“作者对这类要求必须证明但没有必要证明的反感和嘲弄”无中生有,作者只是列举现象,分析原因。
6. 试题分析:注意对四则材料进行归类,然后概括,主要从“政府平台”的建设和方便快捷的服务的角度进行概括。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貌似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宽泛,实际是对文中的观点的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喝茶
杨绛
①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不久,喝茶之风大行,一六六O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制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莱登大学的庞德戈博士(DrCornelius Bontekoe)应东印度公司之请,替茶大做广告,说茶“暖胃,清神,健脑,助长学问,尤能征服人类大敌——睡魔”。他们的怕睡,正和现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怎么从前的睡魔,爱缠住人不放;现代的睡魔,学会了摆架子,请他也不肯光临。传说,茶原是达摩祖师发愿面壁参禅,九年不睡,天把茶赏赐他帮他偿愿的。胡峤《饮茶诗》“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汤况《森伯颂》:“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而四肢森然。”可证中外古人对于茶的功效,所见略同。只是茶味的“余甘”,不是喝牛奶红茶者所能领略的。
②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冽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卢仝一气喝上七碗的茶,想来是叶少水多,冲淡了的。诗人柯立治的儿子,也是一位诗人,他喝茶论壶不论杯。约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不过他们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汤。若是苦涩的浓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细细品。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么,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③法国人不爱喝茶。巴尔扎克喝荼,一定要加白兰地。《清异录》载符昭远不喜茶,说“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茶中加酒,使有“和美之态”吧?美国人不讲究喝茶,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不是为了茶叶税么?因为要抵制英国人专利的茶叶进口。美国人把几种树叶,炮制成茶叶的代用品。至今他们茶室里,顾客们吃冰淇淋喝咖啡和别的混合饮料,内行人不要茶;要来的茶,也只是英国人所谓“迷昏了头的水”(bewitchedwater)而已。好些美国留学生讲卫生不喝茶,只喝白开水,说是茶有毒素。代用品茶叶中该没有茶毒。不过对于这种茶,很可以毫无留恋的戒绝。
④伏尔泰的医生曾劝他戒咖啡,因为“咖啡含有毒素,只是那毒性发作得很慢。”伏尔泰笑说:“对啊,所以我喝了七十年,还没毒死。”唐宣宗时,东都进一僧,年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惟嗜茶”。因赐名茶五十斤。看来茶的毒素,比咖啡的毒素发作得更要慢些。爱喝茶的,不妨多多喝吧。
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作者引用1660年茶叶广告和庞德戈博士做的茶叶广告,其用意相同,有重复之嫌,去掉一处不影响文章的完整。
B. 符昭远之所以在茶中加酒,理由是他认为茶的形态过冷,完全不符合和美之道,他甚至揶揄茶为冷面草。
C. 西方人品味不出茶叶的甘甜,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茶甜微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饮茶方式不当,不应加牛奶和糖。
D. 茶不但能驱疲健体,减肥旺神,还能解口渴,填腹饥,甚至能陶冶情操,触动诗情,产生清澈的作品。
8. 英国作家说,“茶只能产生散文”。请分析作者引用这句话的意图。
9. 本文在结构上像一首律诗,也有起承转合,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答案】7. D 8. ①说明西方人的饮茶方式,他们加糖和牛奶,茶味甘甜,只能产生平淡的散文。
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作者观点,中国人喝茶能细味茶中的苦涩,并写出清澈的诗。
9. 第①段是起段,写喝茶的功效。第②段写喝茶的方式,紧承第①段。第③段笔锋急转,写古今中外对喝茶的偏见。第④段表明作者的态度,即喝茶还能延年益寿,可以多喝,与起段相合。起承转合的结构,使得文章张弛有度,又浑然一体。
【解析】
7. 试题分析:A项,“其用意相同,有重复之嫌”错误,虽都是广告,前者是针对普通人群,后者是精英学者,两者并引,更见喝茶之风的大盛。B项,茶中加酒的是巴尔扎克。C项,“他们饮茶方式不当,不应加牛奶和糖”的表述不符合文意。
8.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这句话的含义“说明西方人的饮茶方式,他们加糖和牛奶,茶味甘甜,只能产生平淡的散文”。然后从结构上分析“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作者观点”的作用。
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
9. 试题分析:先打出各段落的内容那个第①段写喝茶的功效,第②段写喝茶的方式,,第③段写古今中外对喝茶的偏见,第④段表明作者的态度,然后分析各段之间的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日:“翰林学士亦为之。”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纯仁敬谢。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章悖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迁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问,任谏争 ,危言谠论,朝野推仰。”复其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节选自《宋史•邹浩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己/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B.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C.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D.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11.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学中的教员,与现代“教授”的含义不同。
B. 在“纯仁敬谢”一句中,“谢”应解释为“为自己的错误向别人认错道歉”。
C. 在“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一句中,“治”应解释为“惩罚”。
D. “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朝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
B. 邹浩正视灾情,重视消灾关键。面对京东的水灾,邹浩认为虽然不能逃脱自然的变化,但是要谨慎地施行消灾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天理所致。
C. 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D. 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2)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
【答案】10. A 11. A 12. C
13. (1)邹浩所上奏的言论常常触及到章惇,但邹浩仍上章弹劾,罗列他对皇上不忠怠慢的罪过,没有回音。(2)尚且还有五朝的圣政盛德,希望陛下查考而继承,发扬七代的光彩,造福万代。
【解析】
10. 试题分析:“以持胜为难”中的“以为”不要断开,“将帅”作前句的宾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 “以持胜为难”中的“以为”不要断开,“将帅”作前句的宾语。
11. 试题分析:“教授”,官职名,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12. 试题分析:“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有误,原文“杨时过常州,往省之”,是杨时经过常州,前往探访生病中的邹浩。
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触”“露劾”“数”“慢”“报”“尚”“稽考”“扬”“贻”的翻译。
参考译文:
上一篇: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成人高考语文试题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