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山东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刘惠分享

  高考是让学生迈入高等学府的一次重要考试,入场券需要学生靠努力和坚持换取而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山东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是中华文明最早成书的经典之一,里面有大量劳动场面的描写,浓缩了广大民众辛勤工作的身影。《国风》中最长的诗是农事诗《七月》,起首“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段描述,说的是周历九月时,妇女们就在为严冬准备粗布衣服,而农夫正月里就在修理农具,二月下地春耕,妻子小孩把饭菜送到田边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以下七段又用平铺直叙的手法,顺着农事活动的季节性,叙述豳地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状况。农活一桩接一桩,根本没有歇息之时。虽然辛苦,但农夫懂得“人勤地生宝”的道理,对劳动从没有丝毫的抱怨。偶尔也能“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享用汗水换来的佳肴。辛勤工作在他们看来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是他们的存在方式。《芣苢》是一群妇女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的短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劳动中一唱三叹,苦中有乐,后人平心静气地咏诵这些诗句,仍能感受到她们劳动中辛勤而欢悦的情感。当然,民众出于勤劳的本性,对不劳而获的贵族老爷总是看不惯的,《伐檀》中就有这样的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尚书》是上古官府重要文献的汇编,反映底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记载不多。提到辛勤工作之事,不少是指君王和官员勤于政务,如《皋陶谟》中称赞帝尧德行时说“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不过,统治者对于民众的勤劳是高度认同的,甚至认为官员们做事要像农民种地那样勤劳才是正道。如《盘庚》中希望部属“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反之,“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大诰》中则感慨“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农民努力耕种才有好收成,勤政的道理与之相通。

  《仪礼》《礼记》是礼乐文明方面的经典,依然有反映民众勤奋劳作的记载。《礼记》中的《月令》就是逐月观察天文物候,敬授民时,以农事为中心排列十二个月事务的政令。其中对天子及百官的职事规定得非常具体,既不能春行冬令,也不能冬行春令,否则会遭受天灾人祸。

  到《易传》问世,勤劳的价值更为哲学家所升华。在世人的眼中,大概没有比天体“运转混没,未曾休息”那样不舍昼夜、不知劳累的了,《周易·乾》因之借天象以发论,表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希望人们像上天不知劳累那样,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状态。自强不息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精神之一,而勤劳是基本点,没有勤劳,其他所有美德和人类理想无从谈起。勤劳由此成为中国人性格的底色,它对于社会的重要性,犹如空气、阳光之于生命一样不可或缺,似乎再也无须多加提及和论证了。(摘自2017年4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里面有大量劳动场面的描写,浓缩了广大民众辛勤工作的身影。其中《国风》中的《七月》是最早的一首农事诗。

  B.《七月》中叙述了豳地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状况,农活一桩接一桩,根本没有歇息之时,农夫虽然辛苦,但对劳动没有丝毫的抱怨。

  C.我们能从“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等诗句中感受到农民在劳动中辛勤而欢悦的情感。

  D.《伐檀》中的“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反映了民众看不惯不劳而获的贵族老爷,这是出于他们勤劳的本性。

  A

  【解析】选项A中“《七月》是最早的一首农事诗”无中生有。文中只有“《诗经》是中华文明最早成书的经典之一”“ 《国风》中最长的诗是农事诗《七月》”等信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是周历九月时,妇女们就在为严冬准备粗布衣服、修理农具、下地春耕的繁忙景象。

  B.《尚书》中提到辛勤工作之事,不少是指君王和官员勤于政务,因为它是官府的文献汇编。

  C.《尚书》中虽然反映底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记载不多,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统治者对于民众的勤劳还是高度认同的。

  D.统治者认为官员们做事要像农民种地那样勤劳才是正道,因为他们懂得农民努力耕种才有好收成,勤政的道理与之相通。

  A

  【解析】选项 A 对应的原文“起首‘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段描述,说的是周历九月时”,选项“七月流 火,九月授衣”说曲解文意。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虽是礼乐文明方面的经典,依然有反映民众勤奋劳作的记载,如其中对天子及百官的职事规定得非常具体。

  B.《月令》是以农事为中心排列十二个月事务的政令,认为春行冬令或冬行春令,会遭受天灾人祸。

  C.在世人的眼中,天体“运转混没,未曾休息”那样不舍昼夜、不知劳累,是哲学家对勤劳的价值的升华。

  D.勤劳是中国人性格的底色,它对于社会非常重要,所以勤劳是基本点,没有勤劳,其他所有美德和人类理想无从谈起。

  D

  【解析】选项 D 因果倒置,原文“勤劳是基本点,没有勤劳,其他所有美德和人类理想无从谈起”是“勤 劳是中国人性格的底色,它对于社会的重要性”的原因。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郭永怀小传

  李家春 戴世强

  1909年,郭永怀出生在胶东半岛荣成县的一个海边小村--西滩郭家村。在中学里,郭永怀废寝忘食地钻研学问,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自然科学方面开始显露才能。

  抗日战争开始之后,郭永怀随校迁往昆明西南联大。这时他的兴趣从光学转向力学。1940年9月出国开始了留学生涯。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国外航空工业蓬勃发展,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其标志之一就是飞行速度不断提高,达到每小时700公里。可是,当人们尝试进行跨声速飞行时,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1945年,郭永怀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钱学森的评价是:“郭做博士论文,找了一个谁也不想沾边的题目,但他孜孜不倦地干,得到的结果出人意料。”

  郭永怀在跨声速领域里的学术成就博得了世界公认。值得指出的是:他和钱学森一起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的概念。这是一项重大发现,为解决跨声速飞行的工程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人类终于在1948年突破了“声障”,跨声速飞行获得了成功。郭永怀的研究成果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美国已经获得的荣誉、地位和优裕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类进入了空间技术时代,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开展巨型导弹与火箭、人造卫星的研制。这时飞行器的速度已经接近或达到摆脱地球重力所必须的第一宇宙速度,于是,高超速空气动力学自然地成了力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看准了这一方向之后,郭永怀毫不迟疑地从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组织队伍开展工作。由于郭永怀的出色组织和指导工作,在高超声速气体流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在高超声速领域里,由于飞行器周围空气的强烈压缩和摩擦,造成了摄氏几千度的高温环境,普通材料制成的飞行器必定会烧融成一堆废物,因此,“热障”就像当年的“声障”一样,成为力学工作者和工程师们必须逾越的障碍。郭永怀很早就认识到,必须在飞行器表面涂上防热材料(烧蚀材料),并且坚定地认为,与理论研究同时,必须大力开展烧蚀材料的实验研究。我国洲际导弹的试制成功和人造卫星的返回,标志着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克服“热障”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而这里面就凝聚有郭永怀同志的一份心血。

  1980年1月,钱学森同志在《郭永怀文集》后记中写道:“郭永怀同志归国后奋力工作,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做的比我要多得多(因为钱已把主要精力用于国防科研事业--笔者注)。但这还不是他的全部工作,1957年初,有关方面问我谁是承担核武器爆炸力学最合适的人,我毫不迟疑地推荐郭永怀同志。郭永怀同志对发展我国核武器是有很大贡献的。”事实确实如此。作为国防科研事业的忠诚战士,郭永怀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我国核武器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我国核武器的水平在短时期内迅速接近于世界水平。

  在学术问题上,郭永怀以严谨著称,从不容许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更不容许草率从事,滥竽充数。他生前兼任《力学学报》主编,有一次对力学界一位权威的来稿发生了分歧,审稿者提出了肯定的意见,有一位青年人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为此郭永怀特意组织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结果发现基本方程有误,郭永怀就坚决支持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小人物”的意见。

  1965年,郭永怀曾经讲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来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为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摘自《中国当代科学家传(第一辑)》,有删节)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学里,郭永怀因钻研学问废寝忘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因而在自然科学方面开始显露才能。

  B.郭永怀随校迁往昆明西南联大之后,抗日战争爆发,这时他的兴趣从光学转向力学,并于1940年9月出国留学。

  C.当人们尝试进行跨声速飞行时,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时郭永怀的研究成果突破了“声障”,使跨声速飞行获得了成功。

  D.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飞行速度不断提高,达到每小时700公里,标志着国外航空工业蓬勃发展,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D

  【解析】A 项,强拉因果;B 项,应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郭永怀随校迁往昆明西南联大”;C 项,应 为郭永怀的研究成果提供理论基础,起了重大作用。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钱学森认为郭永怀的博士学位论文出人意料,是他所选的题目与众不同,并且孜孜不倦地研究。

  B.郭永怀在跨声速领域里的学术成就博得了世界公认,是因为他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的概念,为解决跨声速飞行的工程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C.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类进入了空间技术时代,郭永怀紧跟时代潮流,开始从事高超速空气动力学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D.我国洲际导弹的试制成功和人造卫星的返回,标志着我国已克服“热障”,这与郭永怀提出的“理论研究同时,必须大力开展烧蚀材料的实验研究”息息相关。

  E.当年钱学森毫不迟疑地推荐郭永怀承担核武器爆炸力学的重担,是因为他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对发展我国核武器有很大贡献。中·华.资*源%库

  AC

  B项“临界马赫数”是他和钱学森一起提出的。D项,“标志着我国已克服热障”错误,只是迈出可喜的一步。E项,“对发展我国核武器有很大贡献”强拉因果。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6.结合全文谈谈本篇传记体现了郭永怀哪些优秀的品质。(5分)

  【答案】①从事科学研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②勇于挑战,在跨声速飞行这一谁也不想沾边的领域做研 究;③热爱祖国,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美国已经获得的荣誉,回到祖国;④有预见性,紧紧抓住高超速空 气动力学这一前沿阵地;⑤态度严谨,在学术问题上,不容许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更不容许草率从事、 滥竽充数。(每点 1 分)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题干要求很清晰,分析传主的品质,根据文本相关的信息概括出品质,然 后用文中的事例说明即可。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驼背

  王琼华

  徐记豆腐店里的驼背不是从娘裤裆里钻出来就背驼。这背是后来才驼的。眼前,驼背连自己姓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更不用说街坊还能喊出他的名字来。但驼背记得,他十六岁到徐记豆腐店当伙计的,还记得徐店主有一个千金叫梅儿。

  那天,驼背在豆腐店门口跟人家打赌,看谁能把一块废弃的大石磨抱起走得远。驼背抱起了三四百斤的石磨。踱出十几步,对手不得不叫道:“这豆腐脑我请你喝三碗!”

  “要喝三天才行!”

  这后一声是从店门传过来的。驼背侧头一看,原来是店主的千金在喊话。那年,梅儿才十二岁。梅儿身边那个高个子就是徐店主。徐店主说:“啧,梅儿又管闲事了吧。”

  “爹,石磨好重的。我和好几个伙伴使劲推都没推动一下。”

  徐店主失笑。

  “爹,你又笑梅儿不是男儿吧。要是男儿才有力气,爹怎么不让这人来店里挑水呢?”

  徐店主脑子里当即一个闪念,招招手让驼背过来。就这样,驼背进店当了挑水工。徐店主那天还说:“你这工是梅儿雇的。”驼背冲梅儿一笑。梅儿歪歪头,很得意地哼了哼鼻子。徐记豆腐店的水专门从七八里外的一个山泉中挑回来的。

  每天,驼背要上山挑好几趟水。

  挑好磨豆腐的水,还要挑一担水给梅儿洗脸泡澡。这是徐店主特意交代过的。在街坊眼里,梅儿就是一个如花似玉的“豆腐西施”。驼背挑了几年水,也觉得这梅儿一天比一天好看。那天,他跟另一个伙计说:“这真是仙泉水,要不怎会把‘豆腐西施’洗得娇娇嫩嫩呢?”这话刚好被梅儿听到了。她问:“谁咬舌头说我坏话?”另一个伙计吓得拔腿溜了。驼背说:“我没说小姐的坏话。”“我听起来是坏话就是坏话。”梅儿抬抬下巴。驼背搓手说:“说了坏话,那小姐罚我吧。”梅儿说:“当然要罚。怎么罚,你自己找个法子吧。”当天傍晚,她看到驼背用一对新木桶挑水回来,问:“那十几个旧水桶都漏水了吗?”驼背说:“这对新桶刚要的,从今天开始专门给小姐挑水用,它还能比旧桶多挑十几瓢水,也算小姐罚我挑水吧。”梅儿眼珠子闪闪,说:“这水不是要一直罚下去挑吗?”“那我还真乐意罚下去呐。”这话刚出口,驼背就觉得该掌自己嘴巴了,又要让梅儿为一句话再罚自己。不过,他这次迷惑了,梅儿一听这话脸刷地红了,嗔怪的话倒一句也没说。

  过了几个月,梅儿跟驼背说:“这水洗用起来比以前爽滑了许多。”

  驼背说:“这水还是那个山泉里挑的,该是一样的吧。”

  梅儿瞪他一眼。

  这年冬,驼背挑水时摔了一跤。那天大雪,店主跟驼背说:“水缸里还有两天的水,今天歇一天担吧。”但驼背还是挑起了水桶。梅儿追过来:“这路滑呐,还去挑什么水?”驼背一笑:“磨豆腐的水我不挑。我去挑一桶水给小姐用。小姐用不得缸里的陈水。”梅儿看着他,一直看到他踏着雪往山坡爬去。过了两个时辰,驼背被人抬了回来。一看驼背摔伤腿,梅儿一下子流出泪。徐店主发觉女儿这模样,又看看驼背,暗暗拧了拧眉头。

  第二年春的一天,梅儿突然跑来找驼背,说:“今晚把我带走吧,明天要来提亲了。我知道,你有力气养得活梅儿!”驼背咧开嘴巴,却不说话。梅儿急了:“你这人,你不是说想一直罚下去帮我挑水吗?”过了半天,驼背把头扭开说:“小姐,店主上午刚刚收我为义子。”梅儿呆呆,把脸一捧跑开了。驼背抬头看看天,眼睛猛一闭。

  很快到了梅儿出嫁的日子。那天下大暴雨。看着送亲的人远远离去,驼背站在院门口,一个人淋着大雨。也不知过了多久,驼背突然得知一个消息,送亲的人遇上山洪,梅儿被泥石淹死了。驼背扑通跪在地上。当看到徐家正在搬送棺木时,驼背大吼一声:“不许你们动!”接着,驼背一拱背便把一副棺材背了起来。在雨中,驼背背着棺材一口气走了十几里路。卸下棺材时,这背就驼了,再也没直过了。

  街坊惊诧:一副棺材把人背也压驼了!

  徐店主花钱请来号称“整驼一绝”的神医来帮他治驼。两个疗程后,驼背还是驼背。神医离开时一路抚掌唏嘘:心债难还,唉,看来天王老子也治不了这驼背!(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交代主要人物,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起下文。

  B.文中“徐店主脑子里当即一个闪念”,写出徐店主内心,他看重了“驼背”的憨厚,为后文店主认“驼背”为义子埋下伏笔。

  C.看到驼背摔伤腿,“梅儿一下子流出泪”,这一细节写出梅儿具有同情心,徐店主“暗暗拧了拧眉头”写出店主对驼背的关心。

  D.本文虽然篇幅短小,反映了一个较大的主题“情”“义”之间的抉择,驼背为了店主的“义”放弃了自己与店主女儿梅儿的“情”。

  【答案】C

  【解析】“写出梅儿具有同情心”不准确,应是“担心”和“关爱”;“写出店主对驼背的关心”不全面,也 有矛盾的心理。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的内容,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8.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6分)

  (1)梅儿呆呆,把脸一捧跑开了。驼背抬头看看天,眼睛猛一闭。(3分)

  (2)心债难还,唉,看来天王老子也治不了这驼背!(3分)

  【答案】(1)本句通过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1 分)“呆呆,把脸一捧跑开了”,写出特害羞的心 态,同时对父亲的做法感到惊讶和无奈。(1 分)“抬头看看天”“眼睛猛一闭”反映出已经做出抉择,同时 也写出内心的绝望。(1 分)(2)本句借“神医”的话,点明文章的主旨,(1 分)交代“驼背”的原因,(1 分)照应文章的开头和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1 分)

  【解析】“写出梅儿具有同情心”不准确,应是“担心”和“关爱”;“ 写出店主对驼背的关心”不全面,也有矛盾的心理。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9.结合全文分析文中“驼背”的性格特征。(5 分)

  【答案】①任劳任怨:每天挑水,从不停歇。②尽职尽责:完成徐店主交代的任务,尤其是每天挑一担水 给梅儿洗脸泡澡。③重情重义,深爱梅儿,但为了店主的“义”,舍弃情感,后又为“情”而驼背。(答出 1 点得 2 分,2 点得 4 分,3 点得 5 分)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题目,注意从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总结人物特征, 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件分析,注意不要重复。

  【考点定位】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

  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襆被自将。

  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以为:“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

  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

  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惑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

  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谥曰文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B.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C.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D.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答案】A

  【解析】注意“天下”做后句的定语,“数”做前面的“着”的宾语。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徙”“转”都和官职有关,“擢”是“提拔”的意思,“徙”和“转”表示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B.“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文中指“和尚”,和《游褒禅山记》中的“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浮图”意思相同。

  D.“崩”,指天子去世,古代不同等级的人去世称法不同,诸侯或后妃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之死称死。

  【答案】C

  【解析】C 项,“浮屠”是“寺庙”的意思。

  【考点定位】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瑰躬行孝悌之道:他的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感染到他人,因此左庶子张大安上表举荐他。

  B.苏瑰为官清廉爱民:他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他劝谏武后为民着想,希望她少建庙宇。

  C.苏瑰嫉恶如仇:郑普思的党羽遍布岐、陇,他们煽动诱骗百姓作乱。苏瑰逮捕郑普思,将其处以极刑。

  D.苏瑰直言敢谏:他不按照当时的习惯给天子献食,在宴会上自我辩解时还讽谏皇上要体恤民情。

  【答案】C

  【解析】C项对应的原文是“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选项“处以极刑”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5分)

  (2)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5分)

  【答案】(1)不才我任职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规格,怎会错待一个小人呢?(“忝”、“有体”、“过”、“待”, 各 1 分,句意 1 分) (2)郑普思的妻子以鬼道为韦后所宠,能随意出入禁中。因此中宗特下敕要苏瑰不要再追究。(“以”、“左 道”、“幸”、被动句各 1 分,句意 1 分)

  【解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翻译时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 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苏瑰字昌容,是雍州武功人,科试得中进士,补为恒州参军。母丧期间极度悲哀。左庶子张大安上表举荐他为孝悌,提拔为豫王府录事参军,历任朗、歙二州刺史。那时,来俊臣因贪淫罪贬为同州参军,人们担心来俊臣会再被起用,很多人写信给苏瑰,苏瑰将这些使者叱退说:“不才我任职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规格,怎会错待一个小人呢?”来俊臣还未到达所贬州就被召回,对苏瑰心中怀恨。因此,苏瑰连连外徙,不得入京。很久以后,转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理位置很重要,且多产珠翠珍怪,前任长史张潜、于辩机都收取了好多万,而苏瑰只单身及简单行装,自我约束很严。武后建佛寺,立庙塔,没一年不派劳役。苏瑰认为:“浪费严重,虽然不要国库拿钱出来,但重要的是百姓的生产日见困难。百姓不足,君王怎能富足?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多半是假的,恳请合并寺庙,定出僧人尼姑的数目,缺了再补。”武后觉得他说得很好。神龙初年,入京任尚书右丞,封爵怀县男。苏瑰明晓法令,十分了解台省的旧章,当时的律、令、格、式均特命他删正。中宗复位,郑普思以妖幻之术任秘书员外监,他的党羽分布在岐州与陇州之间,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将郑普思逮捕入狱,穷追到底。郑普思的妻子以鬼道为韦后所宠,能随意出入禁中。因此中宗特下敕要苏瑰不要再追究。苏瑰在朝廷力争郑普思不可赦,皇帝仍旧犹豫。司直范献忠,苏瑰让他审讯郑普思的 人,进言:“苏瑰身为大臣不能诛杀叛逆小人而报答天子,犯了大罪,请让臣先诛杀苏瑰。”那时,仆射魏元忠叩头说:“苏瑰是忠厚长者,用刑不会错,郑普思依法该当死罪。”皇帝不得已,将郑普思流放到儋州,其余党徒都处死。苏瑰后来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晋封爵许国公。那时,公卿大臣初次为官者,照例要献食天子,称之为“烧尾”,苏瑰初任仆射,独不进献。到侍宴时,宗晋卿嘲讽苏瑰,皇帝听了默不做声。苏瑰对皇帝解释说:“宰相一职,主管调和阴阳,代天治理万物。现在粮价暴涨,百姓穷困,宿卫兵中还有三天都没吃饭的,臣实在愚蠢不能称职,所以不敢烧尾。”皇帝驾崩,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任太尉辅政。韦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及苏瑰等人在禁中议事。宗楚客讨好说:“太后临朝,应该停止相王辅政,皇太后与相王有叔嫂不通问之礼。”苏瑰严肃地说:“遗制,是先帝的意思,怎能更改?”宗楚客等人生气了,终于削除相王辅政的事。苏瑰称病不入朝。景云元年去世,谥号 为文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