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一(2)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11分)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②。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作者为江西修水人,当地即属江南,此词是作者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4.下列各项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梅破知春”,这不仅是以江南梅花多冬末春初开放,意谓春天来临,而且是侧重于地域的联想,意味着“天涯”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
B.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虽则“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诗人的失望之情流落笔端,用笔极为细致。
C.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句十分精妙,两句通过想象,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比喻的手法表现梅的姿容。
D. 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挚,全词由景入手,婉曲细腻;以情收结,直抒胸臆,整首词风格疏宕,颇具韵味。
E. 作者先写在边地宜州看到梅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得香”再到“开遍”,层次清晰。
15.全词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情感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6分)
(三)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6.(1) 《念奴娇•赤壁怀古》从形、声、色三位一体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
, .
(2) “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致。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白宫因颁布“移民禁令”而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美国及国际舆论反应强烈,这次风波已盖过了特朗普之前宣布修建美墨边境墙引发的争议。
B.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态” 的史诗,格萨尔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一种文化形态,其独特性、多样性、活态性特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C. 考古人员在新郑市郑韩故城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布局清晰、保存完好的城门和瓮城,这 对研究我国早期城市防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D. 若不提升网游的内容品位,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只是单纯强调减少游戏时间或者一味强调家长的教育引导,很难真正达到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目的。
1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这座小镇三面环山,一面正对松花江,山高水低,过境洪水和山上的来水都通过这里的九道沟泄入江中。
②满屏竟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正因为有丰富的古典文化积淀,16岁的才女武亦姝才能在中华诗词大赛中过关斩将,如探囊胠箧一般轻松夺冠。
③有时候,很多人低头看着自己索然无味的生活现状,会突然想有一次旅行,希望旅行中有班荆道故的欣喜。
④中国品牌彩电技压群芳,在2016年稳扎稳打,以8360万台的全球出货量超越对手韩国,跃居世界第一。
⑤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⑥他大学毕业后本想到一线城 市开创事业,但又考虑到父母双亲春秋已高,不忍再次别离,便在桃溪筑“善养堂”以侍养,晨夕供奉,菽水承欢。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19.按要求选择。小华家乔迁新居,亲戚朋友来祝贺。下列祝福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乔迁新居,鸟枪换炮。福运财运,都来报到。
B. 砌铜墙粉铁壁华居添彩,上金梁竖玉柱庭宇生辉。
C. 欣闻华厦新成,恭贺乔迁之喜。
D. 喜建华堂春风入户,乔迁新居喜气盈门。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许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 ① ,这是遗传基因的影响。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因为 ② ,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可见, ③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床照适宜的生长环境。
21.仿照下列以数喻人的写法,从“5”“7”“9”中任选一个数字,分别写一段数字喻人的句子,字数不要求与例句完全相同。(5分)
【例】0———命运多舛的悲剧者。一生渴望走出生死的轮回,在不断地寻寻觅觅中,却最终摆脱不了在原地徘徊的宿命。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什么是脸面?我们干大事的从来不要脸,脸皮可以撕下来扔到地上,踹几脚,扬长而去,不屑一顾。——严介和(太平洋集团前总裁)
②为了面子坚持错误是最没有面子的事情。——巍巍(经济刊物主编)
③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拿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客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读了以上内容,你是否赞同他们的观点或做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认知。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1.C 2.D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信息筛选。C项“只有在发生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时刻”说法错误,原文是“只有在社会发生大分裂,即阶级对抗非常激烈、要求明确区分阶级界限的斗争时刻”及“这个时刻主要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2.试题分析:D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原文是:汉代以来作为统治阶级意识的儒家也反对过分的贫富不均,也讲仁爱,也讲天命甚至制造谶纬“符命”来作为政权的“天授”依据,甚至也渗入农民起义中。
3.试题分析:考生解题时,应先认真审题,然后再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C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说“几乎都以”,而非“都是以”。
4.B
5.合理。①艺术效果上,开头描述海原大地震的杀伤力之强,破坏力之广,给全文奠定了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②内容上,并不单单写大地震,同时也将柳树,置放在千年一遇的大地震背景之下,极具张力,传达出震柳坚韧顽强的特点;③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震柳的探访。
6.①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还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依然举起双臂,摇动青枝;②生命的可贵与美好(敬畏生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③以柔克刚,面对世间磨难,刚柔相济才是解决之道。
【解析】
4.试题分析:A、“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不对,这里是平实的说明,没有形象的表达效果;C、“叙述”错,这里没有采用叙述的方法D、“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错误,这里主要体现的是柳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给人生机勃勃之感
7.C
8.BE
9.李石岑这句话是对周有光一生的高度评价。①为人格而战:周有光在生活上朴素节俭,居住环境简陋,安贫乐道;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专注、执着,思想前卫,与时俱进;他幽默自省,不人云亦云,注重思考,提出并强调“双层文化论”。②为真理而战:周有光是时代发展的启蒙者,他清楚地看到了中国发展的现状,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是真正的现代学者,注重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他智慧、敏锐,充满了为真理而战的勇气。
【解析】
7.试题分析: “放浪不羁” 错误,应是为人随和。
8.试题分析:B“心理描写”没有,“谨慎”不当,只是开玩笑的话。E“表达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错误,材料一中在说“学者”,材料二说“生活”,材料三说“精神”。
10.D 11.A 12.A
13.(1)每次为郡王讲课,都竭力讲清古今治乱的原因,讲明如何分辨君子、小人及忠臣、奸邪。
(2)王刚中召集三乡壮丁共同疏通,垒土为堤,在堤防上种植榆树、柳树,并立石柱记载、表彰此事。
【解析】
10.试题分析: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及某些标志性词语进行判断。原文标点为: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
11.试题分析:A“迁”不指降职。
12.试题分析:A王刚中第一次担任孝宗的侍讲时,孝宗尚未即位,只是太子身份。
参考译文:
王刚中,字时亨,是饶州乐平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考中进士第二名。按照惯例,他应被召面见皇上,秦桧怨恨他不去拜见自己,只授予他洪州教授之职。秦桧去世后,皇上召见王刚中,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又升为著作佐郎。孝宗做普安郡王的时候,王刚中兼任王府教授,每次为郡王讲课,都竭力讲清古今治乱的原因,讲明如何分辨君子、小人与忠臣、奸邪。王刚中升为中书舍人,他对皇上说:“抵御外敌入侵是当今的首要任务,敌人强大就会侵犯我国的边境,敌人弱小时就会请求与我国结盟。今天不必考虑敌人的强弱,必须首先自治,选择将帅,搜寻战士,充实边境的储备,准备好兵器辎重,国势富强,将良士勇,当敌人请求结盟时就如汉文帝所为,使之臣服;当敌人来侵犯时就如唐太宗所为,将其消灭。”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正巧西蜀谋求良帅,皇上说:“没有人比王刚中合适的了。”王刚中以龙图阁待制之身份,被任命为成都府知府、四川制置使。当时吴璘步步升迁担任大帅,他的下属姚仲、王彦等也执持符节,称雄一方。只有王刚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礼待人,不设陷阱,管理吏属恩威并行,紧急檄文纷沓 而至,王刚中也能从容裁决,且都切中时机。敌军骑兵越过大散关,人心惶惶。王刚中跨上一匹马,连夜飞奔两百里路,把吴璘从帐篷中叫起来,责问他说“:大将应与国家同悲欢共命运,面对敌军来犯,怎能高枕而卧?”吴璘为之震惊。王刚中又派人送蜡裹的书信给张正彦,要 他前来支援。西面的军队一起聚集,打得金兵落荒而逃。正商议向皇上奏捷报功,王刚中兼程而行,回到自己军中,对他的属下李焘说:“这都是将帅们的功劳,我有什么功呢?”李焘赞叹说:“临敌亲自督战,打了胜仗却不以功臣自居,超过一般的人很远了。”成都的万岁池有十里宽,浇灌着三乡之田。因年岁久远淤积了许多泥沙,王刚中召集三乡壮丁共同疏通,垒土为堤,在堤防上种植榆树、柳树,并立石柱记载、表彰此事。州人指着万岁池说:“这是王公的甘棠湖。”府学的礼殿,是东汉兴平年间兴建的,因历时久远,多有变故,一天天倾塌,王刚中也吩咐九县百姓把它修缮完好,全部恢复了它的旧貌。王刚中又派人修缮了诸葛武侯祠, 表彰贤者来为百姓树立榜样。有一个女巫养蛇施行妖法,王刚中派人杀掉了她的蛇,并对她施以黥刑。孝宗即位后,金人侵犯淮地,皇上下旨召王刚中入宫觐见,王刚中陈述了战守之策。王刚中说:“战争守备是实实在在的事,而和议只是徒有虚名,不可以依仗虚名而损害实事。”王刚中又启奏了四件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他在政府任职时患病而死,终年六十三岁,皇上赠他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之职,赠谥号为“恭简”。早在建炎年间,皇上下令要在阶、成、岷、凤四州强迫征壮丁为兵,百姓深感忧虑。王刚中进言此事之五害,请求加以罢除,皇上的免除令颁布后,百姓热烈欢呼,其呼声震动山谷。等到王刚中离开蜀地时,蜀地的父老乡亲拦在路上,有人追送他数百里之远。王刚中从平民而至担任公卿,没有其他嗜好,办完公事之余只是以读书作文为乐。著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共有一百多卷。
14.BC
15.全词以咏梅为中心,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思想感情较为复杂,既有天涯见梅的喜悦(朝花夕拾的欣慰),观梅以致忘怀得失的豁达,又有不胜今昔之慨(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十年贬谪,宦海沉沦、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B项,“失望之情”错,应为惊喜之情。C项“比喻手法”错,应为拟人。
16.(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7.C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因白宫颁布‘移民禁令’而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B项偷换主语,“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态’的史诗”的主语应该是《格萨尔》这部史诗,而不是“格萨尔文化”。D项成分残缺,应改为“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文化)环境”。
18.C
【解析】试题分析:①②④错误。①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此处望文生义。
②探囊胠箧: 用手摸袋子,撬开小箱子。指偷盗。与句意不符。
③班荆道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与句意相符。
④技压群芳:比赛中技高一畴,超越众女子。此处搭配不当。
⑤高山仰止:比喻对有品位有气质有道德的人的敬仰之情。
⑥ 菽水承欢: 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承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故选C。
19.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祝福语最恰当的一项”,所给出的语境是“小华家乔迁新居,亲戚朋友来祝贺”。A项,“鸟枪换炮”,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用在乔迁新居之时不恰当。B项,“砌铜墙粉铁壁”“上金梁竖玉柱”这应该用在上梁之时,与“乔迁”不合。C项与D项相比,D项中的“喜”与题干中的场合更合。
20.①不同的竹子开花周期会有不同②开花、结果需消耗大量养料③恶劣的环境造成了竹子开花(或“外部环境对竹子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21.(1)5——随遇而安的求生者。落败的膝盖跪在了地上,祈望的双臂伸向了远方,但在依然梗直的脖颈中,也能烙出曾经的风雨岁月。(2)7 —— 志存高远的理想者。伫立现实的大地。将深邃的目光投向未知的远方,最美的风景,往往在遥不可及的彼岸,引领着理想者上路。(3)9——相得益彰的矛盾者。头大如斗,内装乾坤,—生聪明绝顶,但偶尔也会被误认为是头重脚轻根底浅的主儿,智与愚本只有—念的距离。
2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面子”,“面子”在这里有两重含义,浅层的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的是指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青少年学生整容整的是外貌、长相,而此种举动更多的却是源于心理脸面的需要。国人看重脸面的,这对于维系人情和稳定期社会不无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变成虚荣,就会产生浅薄,就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浮靡奢华。青少年涉世未深,尚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在当今这个浮躁和注重包装的时代,又很容易染上各种时髦病,想要写好这个题目,恐非仅有语文能力即可,还需要整理思想,深化认识。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