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宁夏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及语文检测试题

刘惠分享

就要参加高考了,放开往日的学习中的紧张,用一颗平常心去轻松面对,相信你会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的。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宁夏语文高考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浅论儒家之义

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范畴中,义的概念有些特殊。如果从主体性与实践性区分,仁、礼、智、信等概念都有鲜明的主体性品格,规定了明确而具体的内容,“仁”是爱人,“礼”是礼仪、规矩,“智”是知识、智慧,“信”是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唯独“义”的概念,语义模糊,没有具体的主体性品格。“义者宜也”,不是对主体品格的规定,而是对主体行为品格的规定,带着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历代文人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看法,认为以“宜”释“义”过于宽泛,没有实质性内容,容易失去圣贤的本意,导致人们不重视主体人格的修炼。实际上,这正是“义”的生命力所在。“义”的最大理论价值就是妥善应对了“经”与“权”的矛盾,在社会伦理道德领域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任何伦理道德准则,都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的内涵,属于“经”的范畴。普遍性是对社会各种伦理道德现象背后共性内容和规律的把握,绝对性则是要求人们在相同的伦理道德领域遵守同一的价值和准则。然而,普遍性并不是孤立的实体,而是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绝对性也不可能没有例外,只是相对之中的绝对,由此引出了“权”的概念。一般而言,“经”是指伦理道德的主体品格,强调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强调坚守道德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权”是道德价值的具体运用,可以灵活掌握、变通对待。“权”的变通并不能离开“经”的原则,而是更好地实践“经”的原则。《公羊传》云:“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这说明权者与变通,表面似乎与“经”的原则不一致,甚至违反了“经”的要求,实质上却是真正遵守了道德原则,完成了“经”的使命,达到了人性善的目的。

孔子、孟子都是正确处理“经”与“权”关系的大师。孔子很重视“权”的问题,甚至认为学习“权”比学习“经”重要,权变是最难学的。“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意思是,可以一同学习的人,未必可以与他一起认识把握道义;可以与其一起认识把握道义,未必可以与其一起践行道义;可以一起践行道义,未必可以与其一起通达权变。孟子与孔子一样,对“经”与“权”的关系做出了重要论述,他在否定杨朱“为我”和墨子“兼爱”之后,主张在两者之间“执中”,即采取中庸之道。同时,他认为“执中”而不能变通,就是有偏颇,违背了中庸之道。“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意思是,坚持中庸之道而缺乏变通,就是执着于一个极端。厌恶执着于一个极端的人,是因为它损害道义,抓住一点就不管其他了。

儒家之“义”,既是主体品格又是行为品格,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把道德的价值原则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从而使得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历久弥新,成为影响中国人道德修养和性格品质的主导力量,塑造了一批批“忧国忧民”的忠臣、“事亲敬长”的孝子和“文质彬彬”的君子。人们的社会伦理道德实践虽然丰富多彩,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要做一名有情有义有道德的君子!

(摘自2017年4月1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范畴中,“义”的概念有些特殊。因为仁、礼、智、信等概念都有鲜明的主体性品格,而“义”没有。

B.“义者宜也”,历代文人学者对此认为以“宜”释“义”过于宽泛,没有实质性内容,但也都认为这正是“义”的生命力所在。

C.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范畴中,对仁、礼、智、信的解释带有明显的主体性特征,而对“义”的解释带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

D.儒家“义”的概念妥善应对了“经”与“权”的矛盾,在社会伦理道德领域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这是“义”的最大理论价值所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任何伦理道德准则,都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的内涵,属于“经”的范畴,同时也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这属于“权”的范畴,二者相互依存。

B.一般而言,“经”强调坚守道德原则;“权”强调道德价值的具体运用,但“权”的运作不能离开“经”的原则,可见二者当中“经”更为重要。

C.《公羊传》中“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的论述,说明权者与变通的重要性,其实质是真正遵守道德原则,完成“经”的使命。

D.孔子“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的论述,体现了其对“权”的重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孟子否定杨朱“为我”和墨子“兼爱”之后,主张中庸之道,同时,又对“中庸之道”进行否定,认为“执中”而不能变通,就是有偏颇。

B.孟子在“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的论述中,厌恶执着于一个极端的人,体现了他对“权”的重视。

C.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是因为儒家之“义”,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把道德的价值原则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

D.坚守儒家之“义”,就是要做一名有情有义有道德的君子,也正是对儒家之义的坚守,历史上才出现了一批批忠臣、孝子和君子。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解答】(1)B、原文第一段中“实际上,这正是‘义’的生命力所在”是在历代近代学者的观点概括之后作者自己提出的观点,B“历代文人学者对此认为”错误,张冠李戴.故选B.

(2)B、“二者当中‘经’更为重要”无依据,无中生有.故选B.

(3)A、“对‘中庸之道’进行否定”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他认为‘执中’而不能变通,就是有偏颇,违背了中庸之道”“坚持中庸之道而缺乏变通,就是执着于一个极端”,都强调对“中庸之道”的坚持.只是强调了“坚持之下”的变通,不是对“中庸之道”的否定.故选A.

答案:

(1)B

(2)B

(3)A

【点评】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2.(12分)(2017?新课标Ⅱ卷三模)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卢煜明和他的灵感

黄永明

1997年,卢煜明和同事在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了他的“成名之作”,报道在孕妇的血浆里检测到胎儿的DNA.这篇文章到今天被引用已经超过了2200次。

卢煜明1963年出生于香港九龙,从小喜欢看《国家地理》,对与技术相关的事情更有兴趣,比如计算机和摄影。

1983年,卢煜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基础医学,他在上学的第一年就接触到了通过大量复制DNA序列来帮助生物学家进行分析的PCR技术,并迅速上手。

羊膜穿刺术技术,能够让医生在婴儿出生之前就确定孩子是否会患有遗传疾病,比如诊断出染色体数量异常所带来的唐氏综合征。然而,这项技术是侵入性的,会增加流产的风险。

卢煜明在妇产科实习时思考也许可以使用PCR技术来检测那些进入母体循环的胎儿有核细胞,这样一来,不做羊膜穿刺便可获知胎儿的DNA。

没有花费很大的功夫,卢煜明就在母体循环中找到了胎儿有核细胞。然而,当时的卢煜明并不知道,他正走进一条无法走通的死胡同。后面的八年里,他办法想尽,目标却始终遥不可及。

香港回归前夕,许多不错的研究职位在香港空缺了出来。卢煜明在此时谋划着回到自己的家乡。

与此同时,《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两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报道在癌症患者的血浆中检测到了肿瘤的DNA.这让卢煜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肿瘤在癌症患者体内生长,与胎儿在母体内生长,是多少有点相似性的;既然可以在癌症患者的血浆中找到肿瘤的DNA,那么在孕妇的血浆中找到胎儿的DNA也应是情理之中!

这个时候,泡面为卢煜明带来了灵感。

“在我第一次操作检测游离的胎儿DNA时,我把血浆煮了煮,然后取用很少量的‘汤’来做PCR.这跟我煮泡面的过程是相似的。”卢煜明说。

当然,他并不是真的用火去煮。那个时候,DNA提取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卢煜明的做法是,先把血浆或血清加热,使蛋白灭活,因为这些蛋白如果有活性的话可能会降解DNA或者影响PCR的活性。接下来,最高速度离心,把变性的蛋白沉淀下来。最后,直接吸取上清,用里面的DNA做PCR。

2009年的一天,卢煜明跟太太Alice去IMAX 3D影院观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那个时候,他正在思考如何使用母体血液对整个胎儿基因组进行测序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他有一段时间了。当银幕上一个巨大的“H”(哈利波特的logo)飞向卢煜明的时候,它在卢煜明的脑海中幻化成了同源染色体。他思考良久的问题突然有了答案。

唐氏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它是因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其21号染色体包含了三条染色体,而不是正常情况下的一对。这给他们的发育和健康带来许许多多的严重问题。

卢煜明的血浆DNA检测方法2011年起开始用于检测唐氏综合征和其他染色体异常。这项检测在今天已经可以在超过90个国家获得,有超过百万妇女从中受益。

现在,卢煜明的实验室有一半的精力用于研究产前检测,另外一半则用在癌症检测上。后者的思路与产前检测是相似的:癌细胞死亡时会向血液中释放DNA,而卢煜明想要通过找到这些DNA来实现癌症的早期检测。

他这种做癌症早期检测的路径被称为“液体活检”。“最终,我希望通过验血,利用循环DNA来筛查多种类型的癌症。”他说。

2016年,汤森路透将在科学界颇有知名度的“引文桂冠奖”授予了卢煜明,他由此也被广泛认为是诺贝尔化学奖的热门人物。

(摘自2017年1月14日“财新网”,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卢煜明和同事在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内容为“在孕妇的血浆里检测到胎儿的DNA”文章,因这篇文章被多次引用,所有被称作其“成名之作”。

B.卢煜明对与技术相关的事情有兴趣,比如计算机、摄影和PCR技术等,这对他日后成名产生一定的影响。

C.羊膜穿刺术技术,能够让医生在婴儿出生之前就确定孩子是否会患有遗传疾病,但这项技术是侵入性的,有风险,现已经淘汰。

D.在科学研究中有时看似坦途,实际上是绝路,卢煜明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没有花费很大的功夫,就在母体循环中找到了胎儿有核细胞,实际上这是一条死胡同。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BE

A.香港回归前夕,在香港许多不错的研究职位出现空缺,卢煜明此时回到自己的家乡,体现出对家乡的热爱。

B.唐氏综合征是因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正常情况下染色体都是一对,而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的21号染色体包含三条染色体。

C.卢煜明的血浆DNA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唐氏综合征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在产前检测和癌症的早期检测中取得较高的成就。

D.卢煜明的血浆DNA检测方法使超过百万妇女受益,因此卢煜明被广泛认为是诺贝尔化学奖的热门人物。

E.全文多处引用卢煜明的话语,这些话语既表现出传主的优良品质,同时又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文章的标题为“卢煜明和他的灵感”,请结合全文分析卢煜明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曾产生哪些灵感。

【考点】43:传记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应该是先“成名”,然后文章被多次引用,因果倒置,另外“成名”的原因不是“被多次引用”,而是“在孕妇的血浆里检测到了胎儿的DNA”,强加因果;B、“对PCR技术”感兴趣,无中生有;C、“现在已经淘汰”无依据.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回到自己的家乡”错误,原文是“在此时谋划着回到自己的家乡”;C、“在产前检测和癌症的早期检测中取得较高的成就”混淆范围,原文内容“想要通过找到这些DNA来实现癌症的早期检测”“希望通过验血,利用循环DNA来筛查多种类型的癌症”,只是“想要”和“希望”,并没有成为事实;D、原文“他由此也被广泛认为是诺贝尔化学奖的热门人物”,文中的“此”指的是“引文桂冠奖”.

(3)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这是一道探究类题目,题干要求很清晰,理解文章标题“卢煜明和他的灵感”分析卢煜明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曾产生哪些灵感,根据文意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整理即可,注意题干中的“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提示.

答案:

(1)D

(2)BE

(3)①使用PCR技术来检测那些进入母体循环的胎儿有核细胞,不做羊膜穿刺便可获知胎儿的DNA;②既然可以在癌症患者的血浆中找到肿瘤的DNA,那么在孕妇的血浆中找到胎儿的DNA也应是情理之中;③从泡面中得到灵感,把血浆或血清加热,用里面的DNA做PCR;④从观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感悟到如何使用母体血液对整个胎儿基因组进行测序的问题;⑤把产前检测的成果应用到癌症的早期检测中,实现癌症的早期检测.

【点评】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3.(14分)(2017?新课标Ⅱ卷三模)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斯扶贫

万 芊

有一年春上,李斯吃蔬菜时,突发奇想要无偿扶持附近乡下的一户贫困户建一个蔬菜大棚。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了几个堪称哥们的牌友、酒友,牌友、酒友都笑起他来。

李斯是个想做啥,便要把啥做成的人。他心里揣着这个奇想,去了市里找了农村富民办公室,人家先是电话把他介绍到了县里,又把他介绍到了镇里,最后介绍到了一个叫银泾村的村里。

村主任也姓李,李主任拿出一小叠贫困户的资料,一个个介绍。其实银泾村并不是穷村,人均年收入上万呢。那些贫困户,大都是因病、因祸,导致没有劳动力。

李斯边听边摇头,他心里想扶持的是要有劳力的。

李主任说,有劳力的贫困户倒是有一户,就是……

李主任说,这有劳力的贫困户户主也姓李,叫李诺,实际上是光棍一个。结过婚,后来人家女的跑了,也没有再娶。李诺,其实说白了,就是个二流子、书痴子,白天不干活,整日睡懒觉,晚上猴精似的,整夜屋里灯火掌得通明,干耗着,瞎耍。

李斯问,耍钱啊!

李主任说,他倒是啥钱都不耍,只知道耍笔杆子。这一耍不要紧,钱耍没了,女人也耍跑了,爹娘被他耍得气死了,自己也耍得人跟猴精似的!

耍笔杆?李斯疑惑了,问,那他啥毕业?

李主任鄙夷地说,啥毕业呀!初中才读了一年,住在学校里,也是不分白天黑夜地耍,耍得功课直往下掉,他爹骂他不争气,就不让他念了。回家来还耍,说这回他非要耍个诺贝尔不可。所以,村里人都叫他李诺,诺贝尔的诺。

李斯说,那我就扶这户了。

李主任也闹不明白李斯啥主意,陪着李斯去见李诺,李诺正蹶着屁股睡大觉,千呼万唤就是喊不醒。

破旧不堪的桌子上堆着一沓沓不知完工与否的文稿,从不同颜色的纸张看,耍笔杆子的李诺日子过得确实有点窘迫。

李斯对李主任说,别喊了,大棚的事还是让村里为他代办吧!说着撂下一笔现钱就走了。

几个月后,李斯不放心那大棚的事,又一次来到银泾村。再一次见到李诺的时候,那二流子书痴子的李诺仍然在睡觉,仍然是千呼万唤喊不醒。

李斯关心的是大棚的事,问了。李主任说,大棚搭是搭了,才一转眼,就被李诺很便宜地租掉了,不干活白拿钱,照样每天睡懒觉。

李斯问,他还算贫困户不?

李主任说,贫困户倒不算贫困户了,每年多多少少还有一万多块钱的租金,够得上村里人均年收入了。

李斯说,不算就好,毕竟他脱贫了。

可没料到,这年暑天,突然刮了一阵飓风,附近农村几乎所有的大棚都被那突然袭来的飓风刮塌了,农户损失惨重,而竟然有大部分大棚户主根本没有向保险公司投保。

飓风过后,李斯急急地赶到银泾村,见他资助的大棚同样是一片狼籍,而二流子书痴子李诺竟然还在家里蹶着屁股睡大觉。

李期恼了,朝那蹶着的屁股飞起一脚,把个李诺踹得身子几乎翻了个个儿。

李诺惺忪着睡眼,人猴精似的,火气却比李斯还大,狂吼,你,你啥意思,我才入睡,你平白无故地把我踹醒,你啥意思啊!

李斯问,我资助了你大棚,让你脱贫,让你干正业走正道,你倒好,大棚租了,白天睡大觉。大棚被风刮塌了,还睡大觉!

李诺不买账了,反问道,我写小说,难道不是干正事么?我夜里写了一个通宵的小说,累了,白天睡上一觉,有哪错啊!你资助我大棚,是事实,可我也资助别人大棚啊!你去打听打听,那么一个大棚人家哪家只租一万多的,我是在帮人家呀,人家老刘家儿子有出息在外边读大学,需要学费,种大棚又没有投资,我不是资助他们是什么呀?我收了老刘家一万多,达到了村里的平均收入,帮你们消灭了一户贫困户,你们还得谢我呢?还有,飓风又不是我让它刮的,再说了,我投了最高的保险,保险公司自然会给我理赔的,除了这些其他还有啥事要我操心的呢? 还有大棚钱,就算我贷你的,等我小说出版赚了钱,或者得了奖,我会加倍还你。

说着,李诺打了个哈欠,重又翻身睡去了。

李斯被李诺一阵抢白,竟然无言以对。

(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文章开头写李斯把扶贫的想法告诉给了几个“堪称哥们的牌友、酒友”,可见李斯不是一个守本分的人,为他选择“二流子、书痴子”做扶贫对象做铺垫。

B.李斯去市里找了农村富民办公室,市里把他介绍到了县里,县里又把他介绍到了镇里,再到村里,这反映出在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层层推诿的不正之风。

C.李诺明明是自己不经营蔬菜大棚,转租给别人,却说“只租一万多”是在帮助老刘家,同时又帮村里消灭了一户贫困户,是在强词夺理。

D.文章通过对李诺的评价“二流子、书痴子”,对李诺转租大棚的评价“不干活白拿钱”以及“大部分大棚户主没有投保”等事实,反映出了农村保守落户的现实状况。

(2)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中主人公李斯的性格特征。

【考点】41:小说阅读.

【分析】(1)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2)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3)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试题分析:

(1)A项,强拉因果.“牌友、酒友”不能得出李斯是一个“不守本分的人”;B项,“层层推诿的不正之风”错误,根据原文可知,这是在给李斯逐级找帮扶对象,并不是推诿;C项,“强词夺理”错误,这说明李诺有经济头脑.

(2)分析语句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这个句子从内容来看,这句话是李斯面对李主任所说的李诺的现实状况所做的回应,他只在意李诺是否脱贫,反映了李斯“办事只重形式”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揭示了文章主旨﹣﹣许多人办事做事都像李斯这样只注重形式与表象,却不考虑实际情况;从结构上来说,照应前文所说的“李斯是个想做啥,便要把啥做成的人”.

(3)本题要求分析李斯的人物形象,那就要从李斯的言行举止,别人对李斯的评价等角度入手分析.李斯说要去扶贫,就真的去了,说明他有善心,干事执着.

面对李诺整日睡懒觉,李斯觉得只要他收入赶上人均收入,从数字上脱贫了就可以了,说明他办事情有些敷衍.李诺虽然有劳力,却沉迷在写小说之中,白天整天整天睡觉,李斯却选择了这样一个懒惰的人来扶持,说明他办事情不能从实际出发,考虑事情不周全.

答案:

(1)D.

(2)①照应前文“李斯是个想做啥,便要把啥做成的人”;②写出李斯“办事只重形式”的性格特征;③揭示了农村扶贫中普遍存在的不能从根本解决实际问题,只重眼前利益的现象.(1分)

(3)①心存善心.自己富裕之后想到要扶贫;②办事执着.李斯是个想做啥,便要把啥做成的人;③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只强调李诺还算不算贫困户,不想李诺是否能真正脱贫.④不能从实际出发.自己要扶持建蔬菜大棚,却选择一个写小说的作为扶贫对象.,答出任意3点得6分)

【点评】主题挖掘的基本切入点: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

①设置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 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2017?新课标Ⅱ卷三模)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B.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D.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登第”,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登第”就是科举考试考中,但文中的“唐恪”是凭借“荫护”考中。

B.“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文中指“改变当初行径”。

C.“夷人”,指少数民族的一种,引申为对中国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

D.“社稷”,谷神和土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唐恪执政有方。为官期间,豪绅子弟称霸乡里,后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得到重用。“大观”“靖康”两朝分别任“屯田员外郎”“中书侍郎”“少宰”等职,两朝皇帝对其礼遇有加,亲自下旨褒奖。

D.唐恪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

②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

【考点】51: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A句子译为: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听从他们的意见“邀割”是“要求割让”的意思,不要断开,排除B;“议”作“集廷臣”的谓语,不要断开,排除C;“十九”修饰前面的“以为当与者”,不要断开,排除D.

(2)D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3)C“两朝皇帝…亲自下旨褒奖”与原文“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不符,只是“大观”朝在沧州治水受到皇帝下旨褒奖.

(4)①获,找的到;执,抓;抑,强迫;以为,认为.译为: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是真实的.

②从,跟从;遮,拦住;遂,于是;去,辞去.译为:(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待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

答案:

(1)A

(2)D

(3)C

(4)①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是真实的.

②(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待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

参考译文

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凭皇帝的恩赏登第,调任郴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是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夷人开始害怕怀疑,在衣服里面穿着铠甲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 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于是上奏请求暂时免除各县的赋税,分等级赈济,来宽解遭到水灾的百姓,百姓非常高兴.

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听从他们的意见.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开始后悔,就秘密地对皇帝说:“唐朝从天宝 年后屡次失去京城又复兴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现在应该效法景德旧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迁洛阳,占据秦州和雍州,亲自率领天下的人征讨,从而争取复兴国家.”皇上将要听从他的建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用苏轼的现点,说周王朝之失算,没有比东迁更严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变主意,以脚跺地说:“现在应当以死守社稷.”提拔何栗为门下侍郎,唐恪的计策不被采用.

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呆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继而御史胡舜陟弹劾他的罪行,说:“唐恪的智谋不足以经营筹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皇上就让何栗代替他做宰相.

【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5.(11分)(2017?新课标Ⅱ卷三模)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B

A.“海天东望夕茫茫”一句写仲夏之夜,登上江楼,极目远眺,海天暮色“茫茫”一片,诗人心中顿生凄凉之感,和尾句的“凉”相照应。

B.诗歌的颔联,下写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上写天际星斗在银河两边闪烁,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

C.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颔联“灯火”“星河”,颈联“风吹古木”“月照平沙”都是“夕”中之景。

D.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颔联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

E.诗中用寻常景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2)“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考点】53:写景诗.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A、“顿生凄凉之感”错误,应该是“清凉之感”;B、“上写天际星斗在银河两边闪烁”错误,应该是俯瞰之景.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要点,重点把握诗歌的基本内涵和情感.“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这两句的赏析要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比喻等角度进行具体说明,如使用了“晴天雨“、“夏夜霜“两个形象比喻.前者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同雨声联系,说明酷似雨声;后者将皓月临照平沙的银白色同霜色比并说明形如秋霜.以强烈的主观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现象通过艺术的对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

答案:

(1)AB

(2)①动静结合,“风吹古木”为动景,“月照平沙”为静景,动静结合.②视听结合,“风吹古木”从听觉写景,“月照平沙”从视觉写景;③比喻新奇,“晴天雨”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之声比作雨声,“夏夜霜”将皓月临近平沙的银色比作霜色.

译文:

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一道银河映入水的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

赏析:

诗人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一首句写仲夏之夜,登上江楼,极目远眺,海天暮色“茫茫”一片,写出海上夜色.次句推展画面,山川形势,气象壮阔.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一次联泼墨挥洒,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天际银河倒映在江心.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都是“夕望”之景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尾联以问答的形式,以江楼茅舍消暑“校清凉”亲切、诙谐,因口吻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诗人登上江楼,向东望去,总览余杭山川形势,只见海天一色莽莽苍苍,山川分外开阔空旷.而当夜幕降临,城四周燃起了万家灯火,钱塘江中江船密集,待渔火纷纷点燃之时,就仿佛是天上的星河映在了水的中央.森森古木高旷而幽寒,就是在晴天也像下雨一样阴凉潮湿,月亮照在平沙之上,就是在夏天也像是落下了层白霜那样清寒.[5]

于是,诗人描写了俯瞰万家灯火星河灿烂的繁华夜景和月白风清的感受.用“晴天雨”来形容夜风,把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和雨声联系起来;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又把月照白沙的颜色,和霜色结合起来,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于此可见一斑,壮美的山河,凉爽宜人的气候,加上主人的殷勤,客人便欣然而至了.

诗人把江城夏夜的景色描写得分外美丽.不仅有海天一色山川阔大的自然之美,又有万家灯火、水中渔火的人间安宁,繁华的气象.而?古木”、“平沙”二句的描绘,便把一片清朗幽寒写得淋漓尽致,让人顿觉暑意全消,精神为之一爽﹣﹣这的确是一个消暑的好地方.

诗中所写都是寻常景物:海、天、山川、灯火、星河、风雨树木,月下的霜…但其妙处就在于在短短一首七律中用这么多事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点评】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6.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时节的句子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

(2)《离骚》中屈原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 苟余情其信芳 ”两句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

(3)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 所守或匪亲 , 化为狼与豺 ” 两句,写出自己对蜀地容易发生叛乱的担忧。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

【解答】(1)杨花落尽子规啼(重点字:啼)

(2)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重点字:芳)

(3)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重点字:匪)

,有多字、错字、漏字的该空不得分)

【点评】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学生平时进行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切不可只会背不会写字,学生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字形的准确记忆.尤其是通假字,要特别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一些戏曲在移植改编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文学性,缺乏对人物的刻画和表现力,结构常常过于平铺直叙,缺少冲突.

B.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个有能力生产和装备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联想25年前的中美差距,眼见今天的神州巨变和军队进步,笔者不禁会有沧海横流之感慨.

C.微醉即停,微醉时兴致来了就即兴吟诗自咏.这首诗,大概也是其似醉未醉时的妙手偶得,而他的妙手而得,又有多少说不尽的人生况味.

D.顾氏的收藏门类繁多,却不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一味求多,而是千方百计搜罗,去伪存真,苦心经营,力求精善.

E.母亲卧病三年,汉文帝刘恒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考点】18:成语.

【分析】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解答】A.正确,平铺直叙:铺:铺陈;叙:叙述.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或形容文章容易理解.符合语境;

B.不合语境,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水往四处奔流.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这里应改为“沧海桑田”;

C.正确,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符合语境;

D.正确,浮光掠影:也比喻景物景象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符合语境;

E.不合语境,目不见睫:指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这里应改为“目不交睫”;

故选:BE.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彭斯仍然强调“所有选项均放在谈判桌上”,但曾经提出对朝“先发制人”打击论的特朗普政府已明显在近期言行中后退了一步.

B.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全军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是我军在实施改革强军战略、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又迈出的重要一步.

C.武则天一心想要称帝,引起李唐宗室和元老重臣的不满,举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历数武则天的罪状,歌颂徐敬业的正义之师.

D.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自在湖南卫视首播以来,各大媒体纷纷对其进行评论,认为该剧不是简简单单的腐败展览,更反思腐败,反思人性.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正确;

B.结构混乱,“决定,军级单位是…重要一步”前后牵连,去掉“组建的”中“的”,“是”前加“,这”;

C.成分残缺,“举兵讨伐武则天”偷换主语,其前加“他们”;

D.结构混乱,“《人民的名义》自…以来,各大媒体…”中途易辙,把“自”调句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另外,还要考虑到我们平时的表达习惯,日常用法等.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把世界的冲突归纳为“文明的冲突”,归根到底,是①始终抱着“冲突”的眼光在看世界,认为世界②这样冲突、③那样冲突,而这,④一种典型的妄图主导他国、称霸世界的西方文明的思维。而在中国的文明语境里,传达的⑤ “天下大同”“四海升平”的理想,这也正是中国一直强调要“和平崛起”的思想背景。如果剔除了争霸之心,以平和心看待世界,就会发现,文明之间的相处模式,可以由彼此尊重的合作走向融合,⑥由你死我活的争霸走向断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因为 不是 就是 恰恰是 却是 而不是

B 因为 或是 或是 却是 恰恰是 而不是

C 由于 不是 就是 恰恰是 却是 也可以

D 由于 或是 或是 却是 恰恰是 也可以

【考点】1B:关联词语.

【分析】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

【解答】④使用“恰恰是”,表明一种肯定,而不是表示转折关系,所以排除BD.“由你死我活的争霸走向断裂”是在“可以由彼此尊重的合作走向融合”基础上进行转折,加以否定,所以使用“而不是”;

故选:A.

【点评】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种类有:

1、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2、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3、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4、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

5、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6、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7、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生命所需要三个主要成分是:液态水、新陈代谢的能量来源和合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氢、氮、氧、磷和硫).探测结果显示,土卫二虽然体积袖珍、冰雪遍布,距太阳距离比地球多达一百多万公里,① 却几乎拥有上述的全部物质 。卡西尼号尚未确定土卫二海洋中是否存在磷和硫,② 但科学家猜测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他们认为土卫二岩质内核的化学成分与含有这两种元素的陨石相似。

【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解答】第一空注意前后文的“土卫二虽然体积袖珍、冰雪遍布,距太阳距离比地球多达一百多万公里”,这突出的一种转折性,可以填写为“却几乎拥有上述的全部物质”;第二处根据后文“因为他们认为土卫二岩质内核的化学成分与含有这两种元素的陨石相似”,这表明科学家的猜测与后文的结论一致,故可以填写为“但科学家猜测答案是肯定的”.

答案:

①却几乎拥有上述的全部物质;

②但科学家猜测答案是肯定的

【点评】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11.下面是“近四年全国发光二极管(LED)行业产量及同比”情况统计图,请根据图标内容写出两条结论。

近四年全国发光二极管(LED)行业产量及同比数量(万)同比(%)

【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解答本题需认真阅读题干,然后观察2012年到2015年全国二极管行业产量和同比增长率,最后根据以上对全国二极管的产量和同比增长率的分析,用语言进行概括;

【解答】本题是近四年全国发光二极管(LED)行业产量及同比”情况统计图,根据根据图中柱状图分析从2012年﹣﹣2015年全国二极管产量呈增长趋势,根据变化曲线分析从2012年﹣﹣2015年全国二极管同比情况,2013年同比增长率最高,2013年之后同比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根据对柱状图和同比增长率曲线图的分析,可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

(1)近四年全国发光二极管(LED)行业产量提升;

(2)2013年同比增长率最高,2013年之后同比增长率处于下降趋势;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本体首先要分析柱状曲线图和同比增长率曲线图得变化情况,然后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本题直观清晰,易于观察分析,只要注意表述一般不会失分.

四、写作(60分)

12.(60分)(2017?新课标Ⅱ卷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即将结束,每个学生对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印象,小张说:“刘老师讲课富有激情,对我影响最深。”小王说:“富老师做事严谨,对我影响颇深。”小郑说:“李老师教我们生活的技巧,甚至教我们如何逃避学校的检查,让我深有感触。”

这三人中,你最欣赏哪一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91:材料作文.

【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注意任务是“这三人中,你最欣赏哪一位”,在立意时只能从其中一位身上选取观点.三学生的语言,评论了三个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刘老师讲课富有激情,对我影响最深”这句话的核心是“富有激情”;“老师做事严谨,对我影响颇深”这句话的核心是“做事严谨”;“李老师教我们生活的技巧,甚至教我们如何逃避学校的检查,让我深有感触”一句的核心是“教我们生活的技巧”.实际上就是从“富有激情”“做事严谨”“教我们生活的技巧”中选取一种,然后阐明理由即可.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激情燃烧生命;

2、严谨出细活;论严谨.

3、生活的技巧VS学习成绩.

【解答】

论严谨

印度当时造论是非常严谨的一件大事,不像藏地或汉地.一般来讲,论典造好了以后,在没有正式流通前,很多高僧大德和智者们要集聚一起进行研讨、辩论,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作者获胜了,这部论典就可以公开流通,作者也会得到一定的奖励和礼遇.如果这部论典不符合佛法,也不符合世间法,就把论典拴在狗尾巴上,在整个城市转几圈,然后烧掉,以示不能流通.如果论典不仅内容不好,而且对人们的身体、思想有害,作者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如砍断胳膊、终身关在监狱中.

所以,印度当年造论不是随随便便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像现在有些人为了金钱、为了名声,今天随便乱写一套,明天花一点钱就到处发行,实际上,这样的论典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的目的并不是利益众生.

前一段时间风靡一时的张悟本以及他的《把健康吃回来》的假学术被曝光,一时大家对其口水横流,批评声瞬间在网络和现实爆炸传开.这让我有所思考,我不是思考张悟本为什么作假,而是大家为什么就轻易的相信的张悟本的假学术,而当真相被发现,反而去大肆批评.

我也看过张悟本的理论,我虽没有相信他的理论,但我着实佩服他那周密的逻辑与严谨的思维.一套假理论编到这种程度还是挺让我佩服的.不得不说张悟本的严谨态度是比那些上了他当的人都值得称赞的.在这里我不是肯定这种作假行为,我所强调的是一种严谨态度.只不过张没把这种严谨的态度用在改用的地方上.

严谨的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品质,严谨会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少走弯路,理服于人的.日常生活中,严谨的思维可以让我们识别世态炎凉,善恶是非.扒开虚伪的外壳,发掘内部的真实.在学术研究中,严谨的思维更可以让学术接近真相,发掘本质,迈向辉煌.

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编作一部乐曲要反复修改三百多次,正是通过这种严谨的态度与精益求精的品质,才造就一部部不朽的作品.爱迪生在一个小小的灯丝上试验千次,以找到最合适的材料.这同样诉说着严谨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上了张悟本当的人,我也只能说,对待事物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严谨的态度.对待流行事物盲目追逐推崇,以次为戒,包括我们所有的人,时时不忘严谨的态度吧.

我本就不能失去严谨的态度与精神.张悟本事件不仅仅作为单独的事件,这其实反映一种社会现象.对于社会不良的现象,要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就要靠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养成对事物的严谨态度.

时时提醒我自己,今天严谨了没有.

【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