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广西语文高考题及语文高考复习试题

刘惠分享

  又要高考,不要烦恼。沉住心气,相信自己。进了考场,啥都别想。先易后难,统筹时间。会与不会,正常发挥。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广西语文高考题,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高考复习试题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是直面读者的文学,所写的内容与读者的生活紧密相关。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它往往能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读者的内在潜能,激起读者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

  表面上看,那些玄幻、穿越、历史架空小说所构筑的想象世界似乎离现实生活很远,但它离读者的情感其实很近。它通过奇遇、金手指、开挂等途径让主人公由“废柴”变成可以“逆天”的世间强者,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会经历各种磨难,但会凭借过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闯过一道道关,其中还会有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故事,涉及团队精神、家国情怀、人生境界等精神层面的问题。这样的故事带给读者的精神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它给读者以梦想,也强化了所有的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帮助那些渐渐长大的青少年读者逐渐获得独立意识并找到自我。

  在那些直面现实的作品中,很多作者都现身说法,以自己为原型来写作,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写进小说,让读者获得参与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的经验。鲍鲸鲸的《失恋三十三天》、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曼陀罗天使的《七年之痒》等网络小说以切近现实生活的笔触,和读者一起面对生活难题,作者用生活智慧教会读者如何经营情感、事业、家庭,如何面对阶段性的人生困境,如何活得更精彩。这些作品的理念是,小说是有用的,而不只是简单的消遣品。他们洞明世事、通晓世故人情,能帮助读者提升认识生活的能力。

  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读的人越多,作品产生的影响才会越大。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是自觉分类的,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类似玄幻、历史、穿越、悬疑、游戏、职场、言情等作品分类标签针对的是不同读者的口味,这种分类细化的做法类似文化超市里陈列的各类文化产品。读者在选择这些作品时,选择的是一种情调和趣味,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通过阅读中的互动,共同探讨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获得不同层面的精神生活体验。

  与大多数通俗文学一样,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念是持中的,是大多数读者能接受的,少有价值观的探寻,多的是对已有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明确和强化。网络文学传承通俗文学的传统,类似古代说书场的故事,又有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印迹,在环环相扣的故事中,既有传统精神价值的弘扬,也有对现代观念的书写。

  网络文学对读者的引导是通过人物故事、人物形象激发读者的认同感,通过一些感悟式的“格言”“警句”,为读者舒缓压力,放飞梦想,识理明志。几乎每一部走红的网络小说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被读者津津乐道,有一些“名句”被粉丝读者转录、传阅。读者阅读故事时,不知不觉地和人物同呼吸,并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化为自身心智情感结构的一部分。网络文学中的“大道理”是春风化雨,因为精彩的故事是首要的,网络文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生活,勇敢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选自周志雄《网络文学与当代现实生活》,有删改)

  1.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文学的内容与读者的生活紧密相关,它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是直面读者的文学,可以激起读者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

  B.网络文学与其他文学一样,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其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作品产生的影响大小与读者的多少有关。

  C.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念是持中的,是大多数读者能接受的,它很少探究价值观,较多的是明确和强化已有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念。

  D.网络文学激发读者认同感的途径是讲述人物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读者去思考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玄幻、穿越、架空历史等类型的网络小说的主人公,常常由“废柴”变成世间强者,这样的设定往往能够给读者以积极的精神影响。

  B.有些直面现实的作品能让读者获得参与感并从中获得生活体验,原因在于作者现身说法,在作品中写了自己的生活体验。

  C.《失恋33天》《杜拉拉升职记》等网络小说不属于消遣品,它们教人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如何活得精彩,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D.玄幻、历史、穿越、悬疑、游戏、职场、言情等作品的分类标签,是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针对不同读者的口味自觉细化分类的作品类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网络文学的价值观是大多数读者能接受的,持中的,大多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明确和强化,因而网络小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B.网络文学传承通俗文学的传统,这两种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书写现代观念,后者则侧重弘扬传统精神价值。

  C.网络文学往往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其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他们通过阅读中的互动来共同探讨问题。

  D.网络文学追求精彩的故事,用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传播“大道理”,寓教于乐,启发读者思考生活,勇敢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二)文学类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了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

  B. 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C.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尤其是金科与荆棘轲还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

  D.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5.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王忠诚院士:当个好医生不容易

  1952年,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碰巧国家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人脑就像豆腐一样,很软,一捏就坏了。里面集中了人体20%的血液,神经纤维比头发丝还细,线路非常复杂。”王忠诚上大学时解剖课曾考满分,可学习脑神经外科还是明显感到有难度。“大脑是人的生命、思想、行动的中枢系统。神经系统一旦患病,通常表现都较严重,轻则瘫痪、痴呆,重则往往有生命危险。”

  那时,学习科研条件艰苦。王忠诚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由于西方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他们只能靠着少得可怜的翻译材料进行摸索。一年后,王忠诚首次为脑部肿瘤患者实施手术,获得成功,这极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当时,中国能初部掌握的脑部疾病诊断办法是气体造影,这种方法有2%~3%的危险性,且病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头疼欲裂。此时,国外已有较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技术,危险性降至0.1%~0.3%,病人基本感受不到痛苦。

  为此,整整一个夏天,王忠诚和同伴泡在医院一间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反复在尸体上进行研究和试验,终于自主成功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又经多年临床实践和不断完善,他于1965年出版了《脑血管造影术》。这本专著被视为标志中国神经外科划时代的进步,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30年。

  然而,由于那时隔离防护措施较差,王忠诚长期几乎是完全暴露在放射线中,他的白血球数降至3000多,不及正常人的一半。为此,他特别怕感冒发烧,曾先后八次患肺炎,两次险些丧命。可他说:“豁出去了!外国人能做,我们也一定要想办法研究出来。”自此,数不清的病人受益。

  2001年9月16日,在悉尼召开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第12次国际大会”上,王忠诚被授予“最高荣誉奖章”。

  几十年如一日,始终面对脑部造影和手术台,会不会觉得乏味?王忠诚说:“人的情况太复杂,每个病例都不一样,都是全新的挑战。每天都在进步。”

  20世纪80年代,CT技术、显微手术等引进中国,王忠诚的神经外科医疗技术也日臻完善。他曾是世界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这个数字曾被国外同行误以为多写了一个零,王忠诚也因此被誉为“万颅之魂”。

  王忠诚又试着向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手术禁区的“脑干”进行探索。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在这里“动刀子”,被称作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可能关系到生死存亡。在医学攻关的道路上,王忠诚循序渐进,终于突破了这个禁区。1995年11月,他在悉尼召开的国际神经外科大会上作了题为《脑干肿瘤250例》的学术报告,震惊了世界同行。至今,他已做了600余例脑干肿瘤手术,数量之多,死亡率之低,始终保持世界第一。

  “所谓‘好医生’,不是不犯错,而是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尽可能少犯错。”尽管手术死亡率已经是全世界最低,但王忠诚仍然说,人的实际情况太复杂,每个案例都不尽相同,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即使非常小心有时也难免出错。说起从事一生的事业,王忠诚皱着眉说:“当医生太不容易了,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所以,他总是告诫学生,“下诊断永远别说百分之百。”

  “病人也对我们的成长做出很大贡献。”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次手术后,王忠诚总是不放心,总想去看看,或者打电话询问康复病人情况。他说:“我们不但要把人救活,还要让他能活蹦乱跳才行。”他还强调,对于医生而言,一重技术,二重品质,“没有好的医德,再好的医术也发挥不出来。”

  相关链接

  王忠诚(1925.12.20—2012.09.30),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1月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气体造影诊断脑部疾病的高风险和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促使王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同伴不畏艰难地进行研究和实验。

  B. 第二段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大脑的特点和作用,又以王忠诚上大学时满分的成绩作衬托,突出了学习脑外科的难度。

  C.文本以王忠诚院士在国际上获得的巨大声誉和崇高荣誉,从正面表现出他在神经外科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

  D.文本在叙述王忠诚向手术禁区“脑干”进行探索时,用“循序渐进”一词,体现了他在突破这个禁区时严谨的科学态度。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4分)

  A. 王忠诚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手术台上,经历过各种复杂手术,是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因而被称为“万颅致魂”。

  B. 王忠诚在研究脑血管造影技术时,整整一个夏天都待在研究室内,几乎完全暴露在放射线中,这体现了他的专注忘我和无私奉献。

  C.王忠诚是一个兼顾实践和理论的医学专家,他做过的手术不计其数,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又参与医学研讨,著书立说。

  D.王东城的《脑血管造影术》不仅缩小了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对世界神经外科的发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E.本文在叙述王忠诚在医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时,有详有略,各有侧重,既丰富了传主的形象,又突出了他的一些重大贡献。

  9.以王忠诚为例,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公权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公绰在太原致书于宰相李宗闵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乃迁右司郎中。文宗思之,复召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日:“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日:“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彩,却授卿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尝入对,上谓之曰:“近日外议如何?”公权对曰:“自郭旼授邠宁,物仪颇有臧否。帝曰:“旼,太皇太后之季父,在官无过,自金吾大将授邠宁小镇,何事议论耶?”公权曰:“以旼勋德,除镇攸宜。人情论议者,言旼进二女入宫,致此除拜,此信乎?”帝曰:“二女入宫参太后,非献也。”公权日:“瓜李之嫌,何以户晓?”因引王珪谏太宗出庐江王妃故事,帝即令南内使张日华送二女还旼。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

  (节选自《旧唐书•柳公权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绰在太原致书/于宰相李宗闵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

  B.公绰在太原/致书于宰相李宗闵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

  C.公绰在太原/致书于宰相李宗闵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

  D.公绰在太原致书于宰相/李宗闵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古代男子大多有名有字,名是一出生就会起的,字是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释褐”,旧制,新进士要在太学行释褐礼,即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后用来指初做官或进士及第授官。

  C.“中禁”即禁中,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有时候也指皇帝,这里指宫廷中。

  D.“除”,与“拜”相对,“拜”是授官的意思,“除”是除去官职的意思文言文阅读答案 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文言文阅读答案 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柳公权书法精妙。柳公权入朝上奏政事时被皇帝召见,皇帝说在佛寺中见到他的书法作品后一直想念,当天便授予他右拾遗一职。

  B.柳公权深受赏识。柳公权被调离侍书之职,唐文宗因思念他又调他回来;柳公权直言唐文宗只重小节,唐文宗不仅没生气还封他做谏议大夫。

  C.柳公权耿直敢言。唐文宗夸耀自己穿洗过三次的衣服,其他学士纷纷赞扬皇上节俭,柳公权却当即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文言文阅读答案 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阅读答案。

  D.柳公权善于谏言。唐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事,柳公权借书法讲为政之道;唐文宗问朝廷外的议论,他趁机说郭旼之事,并举例劝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5分)

  (2)旼,太皇太后之季父,在官无过,自金吾大将授邠宁小镇,何事议论耶?(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诗是一首七言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苹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习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15.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传道受业解惑也“,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 ”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出,因羞怯矜持而犹豫不决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中,李白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山峰奇绝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 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 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 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我信船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 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 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 流畅飘逸, 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 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著名语文类杂志《咬文嚼字》编辑部遵循岁末惯例,对外公开发布其一年一度盘点的十大流行语,包括“高大上”“萌萌哒”“你懂的”“失联”等热门流行词。

  B. 张教授说,做力量训练时,锻炼者体内的生长激素含量要远高于跑步,而且没有跑步时那种疲劳的感觉。

  C.经过多年数据积累,农业部从耕地的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士壤剖面性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划分出一至十等的耕地。

  D. 继“大裤钗”“秋裤装”“比基尼”后,浙江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近日又被网友调侃外形酷似翻起来的“马桶盖”。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即使 只要 就 不 反之 如果

  B 倘若 那么 也 而且 但是 \

  C 一旦 如果 才 并且 否则 假如

  D 只要 \ 而且 就 或者 一旦

  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一个民族① 领土地被敌国占领, ② 自己的文化还在, ③能重新凝聚人心, ④有复兴的希望;⑤ , ⑥ 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由此看来,延续中华文化是振兴中华的题中应有之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用橘子皮制成的药用陈皮具有理气化痰、和胃止呕、助消化的作用。不少市民吃完橘子后,之所以喜欢将新鲜橘皮撕成小块泡茶、煮粥食用,①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新鲜橘皮并没有药用陈皮的功效。不仅如此,② ,挥发油会对消化道产生刺激,可能会诱发胃肠道疾病。只有长期存放,挥发油含量才会大为减少。新鲜橘皮上可能还有农药残留,人食之对身体表影响,因此,③ 。

  21.下面是参与某公司网上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根据这个构思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考临近,某中学为鼓励高三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园中张贴了大量内容各异的宣传标语,如“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每天增一分,干掉千百人”“考过高富师,战胜富二代”“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这些标语引发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简洁有力,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过于直白功利,针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歧途;还有人认为学校教育理念和方法出了偏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 解析:“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是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特点,不是所有 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特点。

  2.C 解析:“不属于消遣品”错误,原文说的是《失恋三十三天》、《杜拉拉升职记》等网络小说并“不只是简单的消遣品”。

  3.B 解析:“前者侧重书写现代观念。后者则侧重弘扬传统精神价值”于文无据。

  4.B  解析: “小说的语言 古雅深沉”有误,小说的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5.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②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6.① 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 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7.B 解析:“第二段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大脑的特点和作用”错误,根据原文内容来看,“人脑就像豆腐一样”运用了比喻,这是说明大脑的特点,“大脑是人的生命、思想、行动的中枢系统。神经系统一旦患病,通常表现都较严重,轻则瘫痪、痴呆,重则往往有生命危险”是说明大脑的作用,没有使用比喻的手法。

  8.AD 解析:A项“是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错误,原文是“他曾是世界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D项“对世界神经外科的发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错误,原文是“这本专著被视为中国神经外科划时代的进步标志”。

  9.①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掌握先进的医学技术,不断攀登医学高峰;②小心谨慎,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尽可能少犯错;③具有高尚的医德,关心病人,对病人高度负责。(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10.D 断句依据见“参考译文”

  11.D 除:授予官职

  12.C 并非“当即”提出批评

  13.(1) 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但柳公权却理直气壮。

  (2) 郭旼是太皇太后的叔父,在职也没有过错。从金吾大将升任小小的邠宁节度使,还议论什么呢?

  14.AD A律诗是近体诗 D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

  15.(1)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得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3分)(2)忧国伤事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3分)

  16.(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连峰去天不盈 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17.B【解析】①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此处成语用于 表示当地传统文化典籍十分丰富,成语使用正确。②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此处成语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观众们欣赏小香玉的表演,句中并没有观众们用新眼光欣赏他的意思,成语使用不正确。③一言九鼎: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此处成语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藏族姑娘卓玛的诚信精神,成语使用不正确。④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此处成语用来形容公安人员按照调查所得线索捉拿在逃人员,成语使用正确。⑤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此处成语用来形容书法作品流畅飘逸,成语 使用正确。⑥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此处成语望文生义,被误用来形容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成语使用不正确。

  18. C(解析:A“包括”“上榜”杂糅;B而且后加“锻炼者”D语序不当,“近日”提到“浙江”前。)

  19.A

  20.①是因为他们认为鲜橘皮有上述功效 ②鲜橘皮里含有挥发油

  ③直接用鲜橘皮泡水煮食不健康(不宜用鲜橘皮泡水煮食)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对即可)

  21.首先登陆企业注册页面,然后填写报名信息,如果注册不成功,需要重新填写信息。如果注册成功,即可登录,然后参与活动。

  22.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学校做法值得肯定。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形势下,学校借带有强烈刺激色彩的标语来激励学生,可以有效鼓舞学生学习,有益于学生备战高考。②学校做法应批评。过于功利化的教育 培养不出 真正优秀的合乎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人才。③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此立意写作,需要对标语中“干掉千百人”“战胜官二代”等透露出的仇视心理进行分析和批判,指出这种心理是不正确的教育理念。

  【 参考译文】

  柳公权字诚悬。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辞作赋。元和初年中进士,初仕为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守夏州,任他为掌书记之官。唐穆宗即位,柳公权进京回奏政事,穆宗召见,对他说:“我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很久就想见见你。”当天就升任他为右拾遗,补翰林学士之职,后又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皇帝面带愧色,知道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柳公权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任职,写信 给宰相李宗闵说:“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书法,先朝只任他为侍书,这种职务,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以此为耻,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于是升任右司郎中。文宗思念他,又召他为侍书,升任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文宗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学士们都纷纷颂扬文宗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说话,文宗留下他,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柳公权回答说:“君主的大节,应该注意起用贤良的人才,黜退那些不正派的佞臣,听取忠言劝戒,分明赏罚。至于穿洗过的衣服,那只不过是小节,无足轻重。”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 ,但柳公权却理直气壮。文宗对他说:“我深知你这个舍人之官不应降为谏议,但因你有谏臣风度,那就任你为谏议大夫吧。”开成三年,调转为工部侍郎。文宗曾召他问事,对他说:“近来外边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自从郭旼被任为邠宁节度使,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文宗说:“郭旼是太皇太后的叔父,在职也没有过错。从金吾大将升任小小的邠宁节度使,还议论什么呢?”柳公权说:“凭郭旼的功绩和品德,任命为节度使是合适的。人们议论的原因,据说是郭旼把两个女儿献入宫中,因此才升官,这是真的吗?”文宗说:“他的两个女儿进宫,是来看望太后的,并不是他进献女儿。”柳公权说:“常言说,瓜田不拾履,李下不整冠 ,如没有嫌疑, 为什么这事嚷得家谕户晓?”他因而举出王珪劝太宗送卢江王妃出宫的事例来说明利害,文宗当即派内使 张日华把二女送还郭旼家。柳公权忠正直言匡求失误,大都和这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