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高考3-1综合模拟试卷5语文(2)

刘惠分享

  2017年高考3-1综合模拟试卷5语文第二部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抻面

  阿城

  铁良是满族人。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名气是抻得一手好面。铁良有个要好的弟兄,也是个有名气的人,名气是和馅儿。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营了,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理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沾块湿布“省”着。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省面。省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省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省”碱。

  跑堂的的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儿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当当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去店里座位上。

  锅边儿的伙计用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箸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

  50年代初,镇压反革命,押去刑场的时候还许犯人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里双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围观的人都伸头去看,说不出话来。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就招呼上路了。

  铁良后来跟人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

  《选自阿城选集》

  [注]①抻(chēn)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

  17.概括文中铁良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18.文章哪些地方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

  19.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省面。省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6分)

  六 (15分)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

  (1)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2)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

  (3)最后一句能概括全段内容。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不要透露个人信息。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50分)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实验以及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下了一段难忘记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有的同学的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同体验,见闻成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2017年高考3-1综合模拟试卷5语文参考答案

  1.D(A贲bēn 魆xū B 角jué C胖pán)

  2. C(A项“泊”应为“舶” B项“斐”应为“蜚” D项“目”应为“木”)

  3.C

  4.D(A、搭配不当。“要求”和“具有”之间应该有个词语作“具有”的主语。B、语义重复。“堪称”即“可以称”与句中的“可”有重复C、不合逻辑。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须眉”为男子的代称。“老年职工”就包含男女,主宾构不成比较。)

  5.C。

  6.B(A项中在捉鬼事件中,觉新劝说的是紧闭房门的觉慧。C项中孔子说的是“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D项贾母带了刘姥姥与众人到了栊翠庵,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妙玉因刘姥姥吃过一口,就嫌脏了的是妙玉。)

  7.C。

  8.A。(主客掉到了。)

  9.A.

  10.B

  11.A

  12.B

  13.(1)啄着它的羽毛拉它,驱赶它离开。(赶走它)之后就争着回来啄食粟米。

  (2)又为什么来了却厌恶它并驱赶它呢?

  (3)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也可以作为世人的借鉴。

  参考译文

  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很亲近。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呼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像这群鸡的首领,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像叫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像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甚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

  我觉得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凭什么来了却厌恶它并驱赶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很能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它们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和一起栖息;它虽然能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原来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并且高节有操守。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用来警示我自己,也可以作为世人的借鉴。

  14.(1)《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

  (2)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5.(1)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2)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3)帝子降兮北渚 洞庭波兮木叶下

  (4)忽到庞公栖隐处 惟有幽人自来去

  16. 衣带诏上签名(参与密谋伐曹)

  或担心自己学圃(学习种菜),实是韬光养晦的用心被曹操识破。

  17.朴实,自强自立,善良本分,敬业,幽默,感恩知报 。

  18.写的是抻面,却先从和面写起,然后才写省面,省硷,这些都是侧面烘托和铺垫,直到篇幅过半了,方才浓墨重彩地写抻面,把小说推向高江潮。后面写抻完面落到锅里了,客人就笑了,再写捞出的面色香味俱全,也是间接描写了铁良抻面的手艺,进一步侧面烘托铁良的抻面绝活。

  19.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幽默通俗,形象深刻,表达了人物对钳制思想的“左”倾运动的不满和讽刺,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运动的实质,显示了人物睿智的一面。

  20.略


猜你喜欢:

1.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4.高考卷语文真题

5.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6.历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