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江苏语文高考题_江苏语文检测卷

刘惠分享

  高考复习阶段要牢牢巩固基础,并且坚持不懈地坚持下去,高考就可以获得成功。高考加油!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江苏语文高考题,供大家阅读!

  江苏语文检测卷

  第I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1~3题。

  流行语折射多元文化心态

  所谓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网络的异军突起,流行语往往在一夜之间传遍社会的各个角落。流行语无一不是社会现实、社会风尚的某种折射,借助于网络等传媒,犹如插上了翅膀,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注意到,流行语的流行速度正在加快,有时甚至就在几秒钟的时间内流行开来,由于这些流行语契合了现代人的某种心理期待,产生了共鸣,成为其快速流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其实,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现在我们翻看《诗经》,依然能够品味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流行语调查和发布,日本去年的“U-can 流行语大奖”颁奖仪式上,出自宫崎县知事东国原英夫之口的“必须做点什么”及高中生高尔夫球选手石川辽的昵称“腼腆王子”获得大奖。关于获奖理由,评委会表示,东国原这句当初用在知事选举的口号“触动了日本全国男女老少的心弦”;在低调羞涩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的今天,石川选手独有的自然无造作的表情“让日本人产生怀旧之感”。

  “‘流行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属于社会热点,有的属于网络语言,有的是商业化助推的结果。” 留美博士、传播效果研究学者、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周培勤说。流行语属于典型的大众文化,有鲜明的大众文化的特点,以前可能是小范围的传播,现在由于借助于现代传媒,能够很快地在社会上传播。应该说,流行语的流行,是社会文化有活力的表现。从一个社会来说,历来有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分野,流行语显然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虽然说,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经常有所排斥,但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大众文化常常扮演着主体的角色,不少流行语经过沉淀后可以进入主流,甚至进入精英文化的范畴。

  流行语的盛行,也是文化多元的产物,在大众传媒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流行语的盛行,说明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越来越明显。它反映社会冷暖,反映时代节奏,尤其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心态。

  当然,部分流行语也呈现出泡沫化现象,浅表化、庸俗化,因而,我们平时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些非常粗俗甚至不堪的流行语,消解着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主流价值观。

  “流行语强迫症”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社会庸俗化的表征之一,比如说,每年的春晚小品,为了包装和商业化效果,而刻意制造出一定的“流行语”,但这些流行语总体价值不大,甚至成为廉价的时尚点缀品。

  流行语是社会和时代的晴雨表,透过流行语,我们可以领略社会和时代某种微妙的文化心理,体味社会和时代的某种深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流行语是民间生活的润滑剂,哪儿的民间社会充满活力,哪儿的流行语就大量出现,什么时候的社会生活越宽松活跃,什么时候的流行语就越发达,流行语贴切地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1.下列关于“流行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流行语是一种以鲜活的语言形式表达特殊的内容和含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概括性词语。

  B.流行语是体现社会庸俗化和浅表化等泡沫化现象的晴雨表,它消解着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主流价值观。

  C.流行语体现了社会文化的活力以及大众文化在现实社会中一直扮演的主体角色,与其他文化形式共存。

  D.流行语无一例外地从某些方面折射社会现实和社会风尚,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心理期待并产生共鸣。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流行语之流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以前传播范围很小,而现在可以借助先进的媒体在极短时间内广泛地传播开来。

  B.如果出于包装和商业化效果的需要而刻意制造出流行语,那么不仅总体价值不大,甚至还会沦为廉价的时尚点缀品。

  C.对一个社会来说,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历来区分得很清楚,而现在流行语经过沉淀后就能够进入主流社会,甚至进入精英文化领域。

  D.流行语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它备受大众追捧是因为它能触动人们的心弦并让人产生怀旧之感。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流行语的成因比较复杂,社会热点、网络语言和商业化因素都会导致流行语的出现,它是文化多元的产物。

  B.当今时代,由于以网络为标志传媒的发达,流行语广为盛行,因而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

  C.流行语之所以能够在现代社会快速流行,从心理层面上来看,是因为这些流行语与现代人的心理期待相契合,能在人们的心里产生共鸣。

  D.社会生活的宽松活跃,社会心理的开放多样,对于体现民间社会活力和时代变迁的流行语的风行具有推动作用。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岳飞传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比行百里始奋迅       比:等到

  B.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息:休息

  C.课将士注坡跳壕       课:督促

  D.世忠以书来谂        谂:告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学射于周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马踬,怒而鞭之       枪榆枋而止

  C. 敌未灭,何以家为      大王来何操

  D.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的字里行间中渗透着对岳飞人品的赞誉。开头在简述其家世之后,说岳飞不仅好学有气节,还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如对教过他的老师周同终生不忘。

  B.岳飞天生力量大。十几岁时,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

  C.岳飞从严治军,包括严格训练、严肃纪律,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

  D. 在与宋高宗的问答中,岳飞侃侃而谈,通过马的饮食与行走,两相对比,说明“负重致远”之才,必须具备若干要素,即使是良马,太过讲究“精洁”,也会招致灭亡。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4 分)

  译文:

  (2)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3 分)

  译文:

  (3)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3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8. 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4分)

  答:

  9.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

  吴丝蜀桐张高秋,(1) 。(2) ,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3) 。(4) ,二十三丝动紫皇。(5) ,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6)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李凭箜篌引引》)

  乙: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2)           ,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4)        ,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 ,大块假我以文章。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6)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古镇静气

  庄子瑜

  正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三月,车行往西,不出百里,就是朱家角,再过去三十里,是周庄。模糊觉得,这些古镇的存在是上海的福分啊,不然,老在城市里,人不是会枯萎吗?不然,当春天在心里萌动的时候,到哪里去找江南呢?

  江南不单纯是一个地理,更是一种记忆,一种气韵生动的生活,一种乡愁一般年年会发作的病。

  是不是像我这样有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周庄这样的古镇是一日比一日嘈杂起来。小河被拥挤的游船划出一道道互相打架的水纹,尽管春风中的人,流动在古桥旁,也当得起“游人如织”这个好词,人流有织锦一般轻盈的美感,但还是略微有些让人烦闷。没想到,烦闷的一群人在聚宾楼突然老实了,哑巴了。眼睛直了。

  一个操三弦的修长小生,一个捧琵琶的年轻姑娘,在台上说书呢。

  一上来没听懂内容,可是那调儿入耳,动心,那旁若无人的两个人——太抓人了!

  谁见过这样的艺术家吗?这是星期天的周庄啊,虽然说不上人山人海,可是天南地北的人都有,聚宾楼不过是巷边的一座五六张桌面的茶楼,哪里的人都可以闹哄哄地进来,坐下吆喝着要茶喝的,不坐下来只是站着看两眼的,给客人上茶、上油炸臭豆腐的,可这两个年轻人就在一边的小台子上,宛转曲折地唱着他们的苏州评弹《玉蜻蜓·庵堂认母》。

  一是年轻,抓人;一是这么年轻,却这么有定力,更抓人。

  弹三弦的小伙子,着暗赤长衫,虽然是一张娃娃脸,可是目中一点漆,有股同龄人身上罕见的俊朗硬气,三尺长的琴操在手里,像一把有声音的剑;捧琵琶的姑娘,着宝蓝色长旗袍,外套一件黑色披衫,脚上踩的是麂皮靴子,雪白肌肤,头发染成浅浅的黄,卡通得很,可是一对眼睛,读过中学的人立刻能想起来的就是老残游记里的那句:“就像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清而不寒,秀而不媚”。又岂止是那双眼睛像,周围的一切都有种神似:嘈杂的环境,两个说书的艺人,把嘈杂与人心,一一收拾!

  又唱起了《杜十娘》。一阵弦子过后,秋风落叶江中急流般的唱段出来了:“风华绝代杜十娘……”

  身子还是一副闲散的样子坐在台下,可是心里已经恭敬了,喝茶的时候眼睛也只敢望着鼻子尖。禁不住地浮想联翩:这是怎样的一所学校里教出来的学生?这么高傲!这是怎样的一门艺术,这么高傲!他们的师傅是怎么训练他们的?要教他们媚,还是教他们不媚?教他们怎么对待观众?面对各色人等,怎么样若即若离,怎么样不卑不亢,怎么样静如处子?这两个人通身的气度,竟只有在史铁生《命若琴弦》里依稀见过。那个瞎子老琴人,说“天底下好东西多啦,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待他们休息时,我们一群原本烦闷的人都活了过来,像追星族一样眼睛亮亮地凑上去。仗着比他们虚长几岁,问他们话儿。原来他们是苏州评弹团的专业演员,周庄与他们团签了长期合约,这次轮到他们,在这里要演出一个月。这里并不是最理想的演出环境,可是磨练人。男生说他工作五年了,姑娘工作了两年。从评弹学院毕业的,三分之二都改了行。他们属于那三分之一,喜欢。那些长篇说唱,一部要说半个月,男生说觉得过瘾,“长知识”。

  长知识!听到没有?

  相信是“书”中的“知识”,带给他们那种境界。其中的悲欢离合,振作与沉沦,忍耐与企盼,在历史的长河里淘洗了多少遍,清亮了,稳定了,唱这些本子,天长日久,不比流行歌曲长人的底气?我问他们成“角儿”了没有,他们不好意思地笑笑,摇头。

  在周庄是碰得到角儿的,周庄与好多著名戏团都签了约,除了这处聚宾楼,还有个古戏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演出。但我相信这两个不是“角儿”的人,将来也会闯出一方天地。

  其实,更重要的,应该是由他们启示给我们的那方天地吧,那种艺人的修炼,静水流深的滋养,不自傲,不自弃,不是一切人生的宝贝吗?

  那天离开周庄的时候,周庄还是喧哗的,可是心里已经有了一股静气。回想起周庄,好像它也有些不一样了。它静静地蛰伏在江南水草中,不卑,不亢,任人来人往。即使人流如潮,又怎么样?

  (选自《文汇报》)

  11.简要分析第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2.文章运用了多种方法描写了两位年轻的艺人,请举出两种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13.结合文章,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这是怎样的一所学校里教出来的学生?这么高傲!这是怎样的一门艺术,这么高傲!

  (2)我们一群原本烦闷的人都活了过来,像追星族一样眼睛亮亮地凑上去。

  14.(1)文章结尾写道:“那天离开周庄的时候,周庄还是喧哗的,可是心里已经有一股静气。”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心里已有一股静气的原因。(4分)

  (2)“天底下好东西多啦,跟咱们有什么关系?”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及思考。(4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 歌颂 歉收 作主 做月子 奋发图强

  B. 脉络 帽沿 提纲 老两口 良辰美景

  C. 床笫 誊写 宿将 雄赳赳 无事生非

  D. 粗犷 沉湎 妇孺 下功夫 充而不闻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是 ( )(3分)

  A.“全能神”邪教组织提出的世界末日的阴谋论甚嚣尘上,他们企图以此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广大群众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B.公务接待围绕每人每餐的费用标准做文章,才是正解,才是扬汤止沸之举。把钱管住了,什么鱼翅、虫草,都管住了,可谓一了百了。

  C.表演时,铁花飞舞,鞭炮齐鸣,加上鸣锣开道,气势极其恢弘壮观。12名打铁花者一棒接一棒,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紧跟而来,棒棒相连。

  D.现在,很多建筑公司在为城市的繁华添枝加叶,“建房”的同时,更加注重“建心”教育,表现出一种崭新的生活态度。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每日邮报》称,一群5亿岁的细菌已被唤醒并生活在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科学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它们最终能进化成什么新的物种。

  B.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C.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旱灾17日有加剧趋势,粮价可能再创新高,粮食面临进一步减产。持续不断的热浪已经导致全美数十人死亡。

  D.“电影高峰论坛”旨在促进华语电影学术圈的整合,推动华语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学术界的沟通和交流,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形象。

  18.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答: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19. 把下面这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中原经济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②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

  ③中原经济区是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

  ④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的经济区域。

  答:

  20.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五、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瓣花代表一个梦想,每根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⑤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

  参考答案

  1.D(A项偷换概念,不是“词语”,是“语汇”。 B项以偏概全,流行语应该是“社会和时代的晴雨表”,“消解着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主流价值观”的是“部分流行语”。C 项过于绝对,“一直扮演”错误,应该是“常常扮演”。)

  2. B(A项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以前可能是小范围的传播”。 C项以偏概全,不是所有流行语经过沉淀后都能够进入主流社会。D项曲解文意,“能触动人们的心弦并让人产生怀旧感”的只是说日本获奖的两个流行语。)

  3.B(强加因果,原文说“流行语的盛行,说明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越来越明显。”)

  4.B(息:喘息,大口喘气。)

  5.C 代词,什么。( A 介词,跟,向/介词,对于;B 连词,表示修饰/连词,表示顺承;D 副词,表示揣测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

  6.D(“即使是良马,太过讲究‘精洁’,也会招致灭亡”与原文意思不符。)

  7.(1)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要死了一样。(“安”、“甫”、“殆”各1分,整句通顺1分)

  (2)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素”、“姝”各1分,整句通顺1分)

  (3)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跋”、被动句式各1分,整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邻居向他借钱,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岳飞出生不足一月,黄河在内黄这个地方决堤,洪水暴至,岳飞的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进一个大缸,被河水冲到岸边得以活命,乡人都为此感到神奇。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岳和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

  绍兴七年,岳飞面君,宋高宗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答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草料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接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要死了一样。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什么安家立业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得很严重。”荆湖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 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李宝从楚地来归顺,韩世忠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顺岳飞,韩世忠写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答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赞叹佩服。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他忠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论坚持正义,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8. “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9.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运用“黯然”“别泪”“去国”“投荒”“相思”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瘴”“云”“春”“水”“梦”“烟”等意象,表达了凄恻、惆怅之情。

  10. 甲(1)空山凝云颓不流 (2)江娥啼竹素女愁(3)芙蓉泣露香兰笑 (4)十二门前融冷光(5)女娲炼石补天处(6)老鱼跳波瘦蛟舞

  乙(1)思而不学则殆 (2)辛苦遭逢起一经(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4)榆柳荫后檐(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6)水面清圆

  11.①主要描写周庄古镇的喧闹和嘈杂,为下文写人提供了活动背景。

  ②承上启下,紧承上文“江南是一种乡愁般年年发作的病”表达对江南的依恋,同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对两位年轻艺人的描写。

  ③用初到周庄的喧闹与文章结尾“周庄静静地蛰伏在江南水草中”形成照应,含蓄地表达了文章主旨。

  (每点2分,如其他分析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2.①环境烘托;如第6节中描写嘈杂、闹哄哄的周庄环境,有力地烘托了两位年轻艺人不为环境所扰的镇定及敬业。

  ②外貌描写;如第8节描写年轻艺人俊秀的外表,时尚的发型等,反衬出他们内在精神气质的沉稳,说明他们时尚但不失稳重。

  ③侧面衬托;如第10节写观众“心里恭敬,眼睛只敢望着鼻尖”,反衬年轻艺人技艺高超,气质不俗。

  ④动作描写;如第13节通过“他们不好意思地笑笑,摇头”动作刻画,写出年轻艺人的谦虚、上进。

  (每点3分;手法1分,举例并分析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给满分。答其他手法合理亦可)

  13.①连用设问和感叹句式,(1分)赞扬了年轻学生秀而不媚,不卑不亢,技艺娴熟,沉稳淡定的气质和苏州评弹艺术的高雅(1分)(意思对即可)

  ②运用夸张和生动的细节描写,(1分)侧面烘托出了年轻艺人抓人的非凡气质和精湛的技艺,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扬和敬佩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14.(1)①周庄虽然喧闹,但人流仍有轻盈的美感,有一种气韵生动的生活。

  ②周庄的年轻艺人所表现的不自傲、不自弃,虚心上进、沉稳淡定的修炼,感染了作者,消除了先前的烦闷,看到了周庄的前途。

  ③喧闹的环境中,周庄静伏其中,任人往来,体现了古镇的豁达气度。

  (答出任意1点给2分,答两点得满分,其他合理解析亦可酌情给分)

  (2)示例①生活中充满了诱惑,但我们不能迷失自己

  ②坚守自己的最求和梦想,不为外物所动。

  ③我们要学会辨别,选自适合自己的路。

  (答出1点给2分,答两点得满分,学生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5. C (A 做主坐月子 B 帽檐 D 充耳不闻)

  16. A (A“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在此处合符语境。B“扬汤止沸”指把锅里烧的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不合语境。C“鸣锣开道”比喻为某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语境是说表演时热闹的景象,可用“锣鼓喧天”。D“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贬义词。此处不合语境,可换用“添砖加瓦”。)

  17. B (A句式杂糅,去掉“为了”。 C 语序不当,把“粮价可能再创新高”和“粮食面临进一步减产”调换顺序。D 搭配不当,把“形象”改成“影响力”。)

  18. 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

  19.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区域。

  20. 示例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相如,千秋名扬!

  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极力我们每一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大,“奋然而前行”!

  (没能先将人物名写出的扣2分;未能运用修辞手法的扣2分;未能结合事例评论赞颂的酌情扣2-4分。)

  21. 提示:(1)若抓住“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这句,可侧重“梦想”作如下立意:

  ① 让梦想照亮(改变)现实。

  ② 要知道越是现实如刺,越需要有梦想来激励自己指引自己。

  ③ 现实难免让人沉沦,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拥有一个美丽人生。

  ④ 之所以感到生活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有梦想。

  (2)若抓住“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这句,可侧重“现实”作如下立意:

  ① 立足现实或依托现实,才能实现梦想。

  ② 梦想再美好,如不立足现实,梦想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③ 人只有经受严峻现实的考验,才能开出最美的人生之华。

  (3)整体把握全句,可以有如下立意:

  ① 生活再美好,也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对生活要有一个豁达乐观的心态;

  ② 生活不是只如鲜花般娇艳美好,如玫瑰花瓣般的现实背面往往掩藏着丑恶,因此,人类要学会全面看问题,不要仅被表面现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