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扫描版

刘惠分享

  高考加油!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紧跟老师,夯实基础。辛苦一月,收益一生,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部不同的一组是(3分〉

  A.气度/度德量力 便捷/大腹便便 刻薄/曰薄西山 简省/反躬自省

  B.朝拜/朝夕相对 持重/安土重迁 畜牧/六畜兴旺 差池/差可告慰

  C.冠冕/年方弱冠 哄笑/一哄而散 裨将/大有裨益校尉/犯而不校

  D.症结/对症下药 咽喉/细嚼慢咽 参茸/动如参商 辟邪/鞭辟入里

  答案: C (A项中“刻薄”与“日薄西山”的“薄”都读bó, B项“差池”与“差可告慰”的“差”都读chā,“持重”与“安土重迁”中的“重”都读zhòng,D项“参茸”与“动如参商”的“参”都读shēn)

  2.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B )

  一位哲人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一部书:“你 ▲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贫困时便不贫困,苦恼时有 ▲,挫折时有 ▲,软弱时有督 责,迷失时有 ▲。”

  A.只有鼓励方向安慰 B.只要安慰鼓励方向

  C.只要方向鼓励安慰 D.只有鼓励安慰方向

  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举亭啤冬的一项是(3分) ( C )

  A.身体瘦弱的李教授的祖父今年己经九十多岁了。

  B.李会计未听从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

  C.张教授的书我们中文系的学生都认真拜读过。

  D.几位老师看到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回来都很高兴。

  4.将下面五个句子重新排列,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3分)(D)

  ①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的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

  ②李白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

  ③李白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④乐府诗的写作因为李白的横空出世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⑤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李白。

  A.③④②⑤① B.①③②⑤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①③②④

  答案:D (依据下面的逻辑顺序:先从盛唐成就的角度总说李白,再到他的个性风骨,再说他的作品,最后评价他对古体诗特别是乐府诗的贡献)

  5.阅读下面这幅华君武的漫画(漫画上的题字为“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永处祖褓”;),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B )

  A.溺爱是有害孩子成长的,劝诫父母教育子女要勇于放手。

  B.讽剌那种因惧怕失败而自我保护不思进取的人。 |

  C.讽刺小人物幻想在自己的“安乐窝”中获得平静的生活。

  D.讽刺那些对新生事物充满恐惧,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极为不安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刘正夫书 韩愈

  韩愈复信于刘君足下:

  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辱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有接后辈之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

  蒙你惠书求教,并接受了你的馈赠,学问不足的确让我惭愧。这真是非常幸运的事啊!凡是要举进士科的人,无论哪个进士出身的士大夫家,那家不可以去拜访?前辈进士对于后辈(的求教),如果看见他来了,怎么可以不回应他的诚意呢?有人来访,就应该热情接待,全城的士大夫没有谁不是这样做的。遗憾的是,唯独我韩愈落了一个喜好笼络后进的骂名。我知道,好名声存在的地方,就是诽谤指向的地方。

  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人。” 曰:“古圣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 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 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如果有人来问我,我不敢不真诚地作答。如果有人问我:“做文章应该效法谁?”我一定会郑重地回答道:“应该效法古代圣贤。”如果又问:“圣贤所写的书保存下来的很多,文辞各不相同,该效法谁的呢?”我会郑重地回答道:“应该效法他们的思想,而不是效法他们的文辞。”如果再问:“做文章应该写得简易还是繁难?”我一定会郑重地说:“千万不要把简易的故意写得繁难。只要这样就行了。”如此罢了,绝不是极端地提倡文章一定应该这样写,坚决禁止文章一定不能那样写。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 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绝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以此为说耳。

  早晚都能看到的各种东西,谁也不会去关注它,当看到那些异乎寻常的东西,人们就会一起观赏谈论。文章难道和这不同吗?汉朝人没有不会写文章的,但也只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文章做得最好,那么可以说,下的功夫深的,名声就传得远。如果都顺从世俗随波逐流,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见解,即使不被当代的人责怪,也一定不会流传到后世。您家中的各种物品,都是日常离不了要使用的,但其中你所珍爱的,肯定不是寻常的东西。那么君子做文章的道理,难道和这有什么不同吗?现在的那些要写文章的晚辈后生们,能够深入探求努力获取,以古代圣贤的做法为法则,虽然说不一定人人都要这样做,一定要像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那样的人才出现,必定是出自这样做的人,绝不是出自按部就班的人。至于圣君治国之道,不用文士也就罢了,要是重用文士,一定会看中那些有真正才能的人,这种才能不是别的,就是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因循他人说法的人啊。自从出现文字以来,谁不写文章呢?但是能够保存到现在的,一定是能提出独到见解的啊。所以我经常把这个道理讲给别人。

  愈于足下,忝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于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足下以为何如?愈白。

  很惭愧,我同你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只不过先中进士而已,又经常跟着令尊给事中大人学习。既然接受了你如此厚礼,又怎能不把我所能知道的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作为我对你的答复呢?你觉得我的说法怎么样?韩愈启。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平碎的一项是分(3分)

  A.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 接:奖掖 B.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 具:完全

  C. 不自于循常之徒也 循常:平常 D.忝同道而先进者 忝:有愧于

  答案:C (“循常”是“遵循常规”的意思,语境中是“守旧”的意思)

  7.下列“为”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B.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

  C.以古圣贤人为法者

  D.有文字来,谁不为文

  答案:C (其他三个“为”在语境中是“写”的意思,C项的“为”解释为“当作”)

  8.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

  译文:前辈进士对于后辈(的求教),如果看见他来了,怎么可以不回应他的诚意呢?(“先进”“苟”“宁……邪”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⑵.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

  译文:如果都顺从世俗随波逐流,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见解,即使不被当代的人责怪,也一定不会流传到后世。(“沉浮”“自树立”“为……所”各1分,语句通顺1分)

  9.愈在答复刘正夫“宜何师”时提出了哪些重要看法?试作概括。(4分)

  答案:学习对象应以古圣贤为师;文章内容应不因袭陈词,重在学习圣贤的思想;选文方面不要过分关注难易,要力求准确;思想方面要有创见,要有自己的特点。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南宋]黄机

  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1催行色。浅山荒草记当时,筱竹2篱边羸马向人撕。

  书生万字平戎策,苦泪风前滴。莫辞衫袖障征尘,自古英雄之楚又之秦。

  [注释]①亭堠,记里数的土堆。②筱竹,细竹。

  ⑴.本词上片后两句写了怎样的景色?(4分)

  答案:浅山荒芜、细竹篱笆、瘦马嘶鸣的萧索凄凉之景。(答到“亭堠”亦算一个得分点,具体景色一个1分,“萧索凄凉”1分)

  ⑵.本词下片前两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分)

  答案:报国无门、痛心悲愤的书生。(“报国无门”、“痛心悲愤”、“书生”各1分)

  ⑶.请简要赏析本词下片的后两句。(4分)

  答案:承上文说明不要因为个人的悲戚影响征途;又用古代奔波劳碌的英雄自比,表达为国操劳的决心。情感突转、语意深沉。(承上1分,自比2分,总体评价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靡有朝矣。(《诗经•氓》)

  ⑵ ▲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⑶朝搴吡之木兰兮, ▲ o (屈原《离骚》)

  ⑷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⑸ ▲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⑹钉头憐憐, ▲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⑺纵一苇之所如, ▲ 。 (苏轼《赤壁赋》)

  ⑻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第二部分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圣米歇尔广场的一家好咖啡馆

  [美]海明威

  ①我一直走过亨利四世公立中学、那古老的圣艾蒂安山教堂、刮着大风的先贤祠广场,然后向右拐去躲避风雨,最后来到圣米歇尔林荫大道背风的一边,沿着大道继续向前经过克吕尼老教堂和圣日耳曼林荫大道,直走到圣米歇尔广场上一家我熟悉的好咖啡馆。

  ②这是家令人惬意的咖啡馆,温暖、洁净而且友好,我把我的旧雨衣挂在衣架上晾干,并把我那顶饱受风吹雨打的旧毡帽放在长椅上方的架子上,叫了一杯牛奶咖啡。侍者端来了咖啡,我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本笔记簿和一支铅笔,便开始写作。我写的是密歇根州北部的故事,而那天风雨交加,天气很冷,正巧是故事里的那种日子。我历经少年、青年和刚成年的时期,早已见过这种秋天将尽的景象,而你在一个地方写这种景象能比在另一个地方写得好。那就是所谓把你自己移植到一个地方去,我想,这可能对人跟对别的不断生长的事物一样是必要的。可是在我写的小说里,那些小伙子正在喝酒,这使我感到口渴起来,就叫了一杯圣詹姆斯朗姆酒。这酒在这冷天上口真美极了,我就继续写下去’感到非常惬意,感到这上好的朗姆酒使我的身心都暖和起来。

  ③一个姑娘走进咖啡馆,独自在一张靠窗的桌子边坐下。她非常俊俏,脸色清新,像 一枚刚刚铸就的硬币,如果人们用柔滑的皮肉和被雨水滋润而显得鲜艳的肌肤来铸造硬币 的话。她头发像乌鸦的翅膀那么黑,修剪得线条分明,斜斜地掠过她的面颊。

  ④我注视着她,她扰乱了我的心神,使我非常激动。我但愿能把她写进那个短篇里去,或者别的什么作品中,可是她已经把’自己安置好了,这样她就能注意到街上又注意到门口,我看出她原来是在等人。于是我继续写作。

  ⑤这短篇在自动发展,要赶上它的步伐,有一段时间我写得彳衫艮苦。我又叫了一杯圣詹姆斯朗姆酒,每当我抬头观看,或者用卷笔刀削铅笔,让刨下的螺旋形碎片掉进我酒杯下的小碟子中时,我总要注意看那位姑娘。

  ⑥我见到了你,美人儿,不管你是在等谁,也不管我今后再不会见到你,你现在是属于我的,我想。你是属于我的,整个巴黎也是属于我的,而我属于这本笔记簿和这支铅笔。

  ⑦接着我又写起来,我深深地进入了这个短篇,迷失在其中了。现在是我在写而不是它在自动发展了,而且我不再抬头观看,一点不知道是什么时间,不去想我此时身在何处,也不再叫一杯圣詹姆斯朗姆酒了。我喝腻了圣詹姆斯朗姆酒,不再想到它了。接着这短篇完成了,我感到很累。我读了最后一段,接着抬起头来看那姑娘,可她已经走了。我希望她是跟一个好男人一起走的,我这样想。但是我感到悲伤。

  ⑧我把这短篇合起在笔记簿里,把笔记簿放进上衣的暗袋,向侍者要了一打他们那儿有供应的葡萄牙牡蛎和半瓶干白葡萄酒。我每写好一篇小说,总感到空落落的,既悲伤又快活,而我肯定这次准是一篇很好的小说,尽管还不能确切知道好到什么程度,那要到第二天我通读一遍之后才知道。

  ⑨我吃着那带有强烈海腥味和淡淡的金属味的牡妨,一边呷着冰镇白葡萄酒,嘴里只留下那海腥味和多汁的蛎肉,等我从每个贝壳中吸下那冰凉的汁液,并用味道清新的葡萄酒把它灌下肚去,我不再有那种空落落的感觉,开始感到快活并着手制订计划了.

  (节选自海明威《流动的盛宴》,汤永宽译)

  12.全文借喝酒过程展现了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变化,请具体说明。(6分)

  答案:开始写作时喝朗姆酒的惬意、温暖;(2分),写得艰苦时喝朗姆酒的迷失和悲伤(2分);写完以后要了葡萄酒,心里空落落的(悲伤又快活),喝葡萄酒后感到单纯的快活。(2分)

  13.本文第一段写作者在风雨中来到这家咖啡馆,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交待了当时的气候(自然环境)(1分);衬托出咖啡馆的舒适(好)(1分);和下文作者所写小说中的气候形成呼应(2分)。

  14.本文第三段画线句对姑娘外貌进行描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效果?(4分)

  答案:运用比喻手法,写出姑娘外貌的清新;(2分)还对选择的喻体进行修正说明,突出姑娘的鲜艳润泽(2分)。

  15.探究文章第六段画线句的意蕴。(6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瞬间的美的捕捉和眷恋,以及对巴黎这座城市的喜爱(2分);也说明他知道用最恰当的方式来留住这种美和喜爱(2分)。突出了作者的身份:既是一个观察者,也是一个记录者(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自然的退隐

  吴国盛

  中文还是西文,“自然” 一词向来都有两种含义,第一义略与“本性”、“天然”同义,第二义略与“天地万物”同义。前一含义最为古老,也是古代“自然” 一词的主要含义。

  在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和老子的《道德经》中,“自然”指的都是某种内在的根据,不是“物之集合”意义上的自然界。即使是后一含义,也总是与第一含义密切相关,因为“自然”总是自然物之为自然物的根据。近代以来,后一种含义逐渐成为主要的词义,而且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消失了。自然被看成是由自在的自然物组成的一个物的集合,除了物质以及支配物质运动的外在的力,并无其他任何内在的神秘的东西。曾经隐藏在事物内部并作为支配着事物生长发育的原始力量的“自然”消失了,一切事物的运动不再取决于事物的 “本性”(自然)。“自然”不再象征着内在的根据,相反,就像黑格尔表述的那样,自然是纯粹的外在性,自然甚至就是外在性本身。

  这个观念转变的后果是,“自然物”取代了 “自然”成为哲学思考的对象,对“自然物”的描述取代了对“自然”的思考。这个时期,所谓“自然哲学”,在完成了自然概念的这一转型之后,就沦为“物理科学”的代名词。现代人已经忘却了自然(本原),眼中只有自然物。传统所谓自然哲学,面对的也是自然物,因而不可避免要与自然科学同流。“自然”逃之夭夭,躲避于哲学反思的视野之外。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状况:关于自然物的科学研究甚嚣尘上,关于自然的哲学沉思销声匿迹。

  由于自然已被整个时代以一种对象化的方式接受,本真的自然隐而不彰,因此我们还遭遇到人文哲学家们对“自然之思”的冷漠。他们将“自然哲学”看成一个给自然科学打下手的角色,不认为“自然”之中还有什么真正的哲学问题存在。他们与科学哲学家殊途同归,共同地忽视“自然之哲学”。人文哲学与科学哲学本来就活跃在人与自然的二分两岔之中,而“自然”正好就是这种二分的牺牲品。

  然而今天,对“自然”的少思或无思,成了今天人类一切危机的深层根源。自然之逃匿所造成的后果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忧虑,绿色运动与后现代思潮,在其对工业文明和现代性的反思之中,均显示了 “追思自然”的思想向度。

  自然的退隐与十六、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相伴随,正是这场革命塑造了新的自然概念,确立了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科学革命将自然展开为一个图景,成了近代工业文明的观念基础,从而使我们进入一个世界图景的时代,科学革命并不是世界图景的转换,而是创造世界图景本身。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从封闭的世界走向无限的宇宙”这一时代主题的表现。于是,人随之被确立为观察世界的主体,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处于紧张之中。这场宇宙论革命带来了一个世界图景的时代,技术时代的形而上学本质就建立在这个世界图景之上。 (有删改)

  16.要说明文章第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首先,指出“自然”一词的两种含义;其次,说明近代以来后一种含义变成主要词义,两者关联消失;最后,指出“自然”词义由内而外的转变。(每点2分)

  17.述“自然”含义的转变所带来的后果。(6分)

  答案:关于自然物的科学研究取代了关于自然的哲学思考;人文哲学家对自然之思变得冷漠;对自然的少思或无思,造成了今天人类一切危机的深层根源。(每点2分)

  18.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第五段“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的理解。(6分)

  答案:人确立了自己的主体性的观察和研究地位;隐藏在事物内部并作为支配着事物生长发育的原始力量的“自然”消失了(或“自然成为物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对自然进行无限地掠夺和开采(或“关系紧张”)。(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19.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生活在别处。——[法]兰波

  此心安处是吾乡。——[宋]苏轼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2.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4.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5.2017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