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分析(2)

刘惠分享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红墙在望

  徐平

  鸟印路像个深沉的老人,衰老又深邃。五月的梧桐枝繁叶茂,即便一路蛇头灯朗照,癍斑点点逢漏而下的青光也只是愈发显示出鸟印路的暧昧莫测。

  最近几个小夜班下来,一踏进鸟印路,我就隐约感到似乎有人在跟踪。说是跟踪者,他又不太遵从鬼鬼祟祟的规则,有时甚至同我并肩同行,到鸟印路拐角红墙外,他必然悄然离去,但那已经快到家了。

  这天的小夜班下班时,竞下了场雷电交加的大暴雨,后来雨倒是小了,但渐淅沥沥仍不见住。

  11点零5分的特快正轰然而来,气势磅礴地冲过铁轨,青灰色的车头灯钢柱似地射向前方。我还琢磨那奇怪的跟踪者是否亦如这特快列车属于过去时间,岂料,那火车尾巴一过,就见那怪异的跟踪者赫然兀立霏徽的雨幕中。他什么雨具都没带,浑身黑湿,看那模样仿佛在坚定地企望什么。

  我举步跨过铁轨。今天的蛇头灯同样无法洞穿这深幽的鸟印路,而在层层梧桐叶上不断叠加滚落的扑嗒扑嗒雨水声,更使鸟印路充满无边无际的烦恼。

  举止古怪的跟踪者尾随我而来,距我两步半。惶恐之余,我又满腔怒火。这算什么名堂,一想到我自然而然要去琢磨这个谜,我就有气急败坏的被捉弄感。

  红墙终于隐约可见了。我突然勇气陡增我猛地收腿站住了。他猝不及防,惊愕着也站住了。

  “到底为什么?!”

  他张口结舌,只是死死地看着我。我也盯着他。反正红墙在望,赛跑起来,他的暴发力有我好吗?近距离地审视,他老了,脸上沧桑纵横,眼睛更是很老很老了。

  他无言地笑了,笑得有些羞怯还有点内疚,令人诧异着怦然心动。他在掏左胸口袋。

  “你来。”说着他走向前方一盏灯。

  迟疑着,我还是挪了步。

  我走得步步惊心。四周已然是安眠的世界,我还是感受到那非同寻常的诱惑。

  他放下一个小竹篮。打开一个夹证件的皮夹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彩照。

  我站在他面前。他看看我,又看看照片,然后,盯着我的脸把照片交到我手中。

  “我女儿。”他的脸色在急骤变白。

  照片在灯光下变了色,可是颜色的变化不能改变照片中的一个女孩的清秀可人。这肯定是个爱幻想的乖女孩,但她充满忧伤。

  跟踪者猛地抽回照片。

  “你和她长得一模一样,”他不容置疑地瞪着我,精光四射的眼光专横极了。我有些茫然。

  我想要是反对,他真会扑上来掐死我。

  然而,他又温和慈祥地笑了:

  “你看,她这头发还是我扎的……”他热情地指点照片。我看他神经紧张。自从提到他女儿后,他的表情瞬息万变,像个偏执狂。

  “现在她在哪里?”我想离去了。

  他停了片刻,呢喃低语道:“死了。”

  我吓了一跳。跟踪者已是黯然神伤我想快快离去,又到底不忍撇下这深夜的伤心。

  他闭目摇摇头,额上的几缕湿发正一滴滴往脸上淌水。他仰脸承受着,一动不动。

  我不知说什么好,只好陪他站在雨中,我用伞遮住那雨泪交流的脸。

  长长的静默里,我们谁也不说话。

  “怕黑,”他仍不睁眼,“她从小怕黑,像这么暗的路,她一个人是怎么也不敢走的,我必须陪她一起走……”

  他把我当成他女儿了,哪怕今天大雨如注,他也要守候在这儿以陪伴他怕黑的女儿。

  “你女儿一定很爱你……”

  “不对!”他绝望地低吼,说话连珠炮似的快,“她讨厌我,可是我改了,我不再喝酒了。你闻闻我一点酒气也没有。从她死后,我四个月都没喝一滴酒,她还以为我还酗酒呢.她还以为!……”老人愤然泪下,凄苦至极。

  “你身上一点酒气也没有,真的。我知道你戒酒很久了。”我说。

  我必须走了,毕竟太晚了。

  老人却拦住我。从小篮里提出一小串粽子。

  “明天是端午,我记得很清楚,就是二十一岁生日到了。你很喜欢吃粽子。你很喜欢!”

  他执拗地把粽子塞在我手中。

  “是我才学包的,很紧每个一种馅儿。”

  他走了。

  仍是烟雨霏微。

  迷蒙的雨幕中,老人踽踽独行远去。回望那红墙,正异常鲜艳,令人欣慰安然。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19.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

  20.简要赏折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惶恐之余,我又满腔怒火。这算什么名堂嘛。一想到我自然而然要去琢磨这个谜,我就有气急败坏的被捉弄感。

  (2)他闭目摇摇头,额上的几缕湿发正一滴滴往脸上淌水。他仰脸承受着,一动不动。

  2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4分)

  22.“红墙在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B(A.嚼jiáo舌头;C.包扎zā;D.灯影幢chuánɡ幢)

  2.A(B.德高望重;C.融洽;D.亲和力)

  3.C(“宽恕”指宽容饶恕;“宽容”指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重申”指再一次申述,“重审”指原审法院的判决在上诉程序中被上级法院撤销而由原审法院对该案重新审理。“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而且”表示进一步。)

  4.C[A.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对象误用。B.与人为善:原指赞助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别人;不合语境。C.平易近人:既可指人态度和蔼可亲,也可指文字通俗浅近。D.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这里根据前面讲要真抓实干,应该改为“花拳绣腿”(比喻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的做法)]

  5.D(A.语序不当,“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应为“寄托者、助跑者和实现者”。B.“这是极其错误的”有歧义。C.成分残缺,“机制”后加“的作用”。)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A(“中外学者”错)

  7.B(原文无此信息)

  8.B(A.“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错。C.“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错。D.“把汉学学者迎回到中国,夺回到国内”错。)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传:传授知识的人,老师)

  10.A(A.都是副词,译作“于是”“就”。B.前一个是动词,可译作“往”“到”;后一个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前一个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后一个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D.前一个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事物”“……的情况”等;后一个助词,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11.B(②是叙述齐人攻下宋国五座城池后,楚国的救兵没有到来这个客观事实;⑥是叙述秦西巴把小鹿还给了母鹿,说明秦西巴心地善良,内心不忍。这两句不能直接体现人的智慧)

  12.B(“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了楚王的支持和援助,使宋国免于灭亡”不正确,原文中楚王答应援助是假,齐人攻下了宋国五座城池后楚国的救兵也没有到)

  四、(24分)

  13.(1)为救援弱小的宋国却被强大的齐国厌恶,这是令人担忧的做法;但楚王却很高兴,一定是想用这个使我们坚决抗齐。(4分。恶:厌恶;于大齐:介词结构后置;所以:……的做法;坚:使……坚决)

  (2)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笨之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错误的吗?(3分。愚:愚笨;师:学习;过:错误)

  (3)乐羊因为有功而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更受信任。(3分。以:因为;见疑:被怀疑;益信:更受信任)

  [参考译文]

  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不给。任章说:“什么原因不给他?”魏宣子说:“没有理由就索要土地,所以不给他。”任章说:“智伯无故索要土地,邻国一定会害怕。他深重的欲望不能满足,天下一定会恐惧。您给了他土地,智伯一定骄傲轻敌,邻国一定恐惧而相互亲近。用相互亲近的军队来对付轻视敌人的国家,那么智伯的命就不会久长了。您不如把土地给予智伯,以便使他骄傲起来。况且您为何放弃用天下的力量来对付智氏,却单独把我国作为智氏的靶子呢?”宣子说: “好。”于是就把一个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智伯。智伯十分高兴,又向赵国索要土地,赵国不给,智伯于是围攻晋阳。韩氏、魏氏在城外攻击,赵氏在城内接应,智氏由此灭亡了。

  齐国攻打宋国,宋国派臧孙子南下向楚国求救。楚王很高兴,答应救援宋国,跟臧孙子十分友好。臧孙子忧心忡忡返回宋国。他的车夫说:“求救的事成功了,现在您还愁容满面,为什么?”臧孙子说:“宋国弱小而齐国强大。为救援弱小的宋国却被强大的齐国厌恶,这是令人担忧的做法;但楚王却很高兴,一定是想用这个使我们坚决抗齐。我们坚决对抗齐国,齐国就会疲敝,楚国的利益便在这里。”于是臧孙子就回到了宋国。齐人攻下了宋国五座城池,然而楚国的救兵一直没有来。

  温邑有个人来到周,周不接纳他这个客人。周人问他说:“是客人么?”温人回答说:“是主人。”周人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囚禁起来。周君派人问他:“你不是周人,又自称不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温人回答说:“我少时诵读《诗经》,书中说:‘普天之下,没有不是君王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不是君王的臣子。’现在君王您是天子,那我就该是天子的臣子。哪有做人臣子的,却又做他的客人呢?所以我说是主人。”周君于是让官吏把这个人释放了。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才智可以利用。”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蚁穴高出地面的土有一寸,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地,结果就找到了水。凭管仲的聪明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不知道的,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笨之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错误的吗?

  乐羊担任魏将去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在中山,中山国君把他的儿子煮了,并送给他一些带汁的肉。乐羊坐在帐幕下吃了,吃完了一杯。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而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连儿子都吃了,还有谁不能吃呢?”乐羊打败中山国,魏文侯奖赏他的功劳,却怀疑他的用心。孟孙打猎得到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着返回。小鹿的母亲跟在后面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给了母鹿。孟孙回来后向秦西巴要小鹿,秦西巴回答说:“我不忍心,就还给了它的母亲。”孟孙非常气愤,赶走了他。过了三个月,又把秦西巴召回来,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他的车夫说:“从前要加罪于他,现在又召来让他做儿子的老师,为什么?”孟孙说:“他对小鹿都不忍下狠心,又怎能忍心对我的儿子(不利)呢?”所以说:“智巧而伪诈比不上愚蒙而忠诚。”乐羊因为有功而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更受信任。

  14.(1)张诗写秋夜漫漫,秋虫长鸣,(1分)思妇独守闺中凄清寂寞而思念、关爱远征的丈夫。(1分)黄诗写在草木凋零、小虫鸣叫的晚秋时节,(1分)诗人触景生情,因自己不得意而思念被贬的好友苏子由(苏辙)。(1分)(意思对即可)

  (2)“逼”字有“逼迫”之意,(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把晚秋天凉,秋虫被逼无奈叫声的悲凉传神地显示出来,(1分)衬托思妇的寂寞难耐,夜不成眠。(1分)(意思对即可)

  “催”有“催促”之意,(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时至晚秋,秋虫的鸣叫催促妇女制作裘衣,(1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慨叹(或仕途坎坷的落魄)。(1分)(意思对即可)

  15.(1)躬亲抚养 (2)但见悲鸟号古木

  (3)则耻师焉 (4)燕然未勒归无计

  (5)梧桐更兼细雨 (6)余因得遍观群书

  (6分。每空1分,错一处该空不得分)

  五、(12分)

  16.久仰 / 包涵(见谅、海涵) /高见 / 斧正(4分。每空1分)

  17.大多数同学有阅读的习惯 / 阅读面较广 / 阅读的随意性较高(或:计划性不强)/读书方法欠佳(4分。注意下一层的提示限制语“但是”,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8.植根于乡野闾巷 / 以后才发现处处都是中心(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六、(18分)

  19.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突出了鸟印路幽暗、深邃的特点;③为小说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运用心理描写,(1分)细腻地表现了我被跟踪时的惶恐与恼怒。(1分)(2)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1分)通过“闭目”“摇头”“仰脸”等细节,表现出其失去女儿的痛苦。(1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年老沧桑;②内心凄苦(悔恨内疚);③温和慈祥;④充满爱心。(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①指“我”即将到家,给人安全和欣慰;②指老人看到“我”,如同看到女儿,得到慰藉;③蕴含着作者对温暖的渴望,对亲情的颂扬。(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3.(60分)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2.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4.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5.高考语文试卷pdf

6.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