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7高考语文试卷
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江苏2017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江苏2017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模(mú)样 提(dī)防 碎琼(qióng)乱玉 彤(tōng)云密布
B.憎(zēng)恶 撮(chuō)合 性情孤僻(pì) 垂头丧(sàng)气
C.咒(zhòu)语 混沌(dùn) 模棱(lén)两可 不可逾(yú)越
D.擅(shàn)自 诟(gòu)病 无可自恃(shì) 侧(cè)隐之心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颠覆 汲取 艰苦奋斗 以身徇国
B.涵盖 陶冶 愤世疾俗 包罗万象
C.贮存 蜗居 含辛茹苦 匪夷所思
D.流敝 付梓 自鸣得意 索然无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湘江干流上,像橘子洲这样的沙洲并不鲜见,然而,非法采砂可能会让这些经千百年形成的沙洲毁于一旦。
B.中方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主张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应全面权衡和充分考虑各方正当合理关注和权益,在法制和秩序的框架内妥善处理有关分歧。
C.当我们长久稳坐时,肌肉中的酶就会发生变化,这会增加我们的血糖水平。并且这种影响发生的特别迅速,之后如果进行规律性训练也很难完全保护你免受其害。
D.阳台是个人私密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过渡,走上阳台,你既可以观赏外面的景致,又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剧名“阳台”的,寓意就是把一个人的隐私都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两年,中国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纪录片有一大波优秀的作品出现,让我们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更是对精神品质的培养。
B.与规模极不相称的是,全国尚无统一管理砂石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既没有将砂石作为工业产品纳人统计范围,也没有全国统一的应用与生产标准。
C.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D.从沉船坐滩仁爱礁到就南海争端向国际法院提出仲裁直至今天指控中国渔民在半月礁海域偷猎海龟,菲律宾利用貌似合理的借口或者规则来达到非法目的始终没有改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他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B.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通过描写堂吉诃德非常曲折滑稽的游侠经历,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C.《三国演义》通过叙述蜀汉兴衰历史揭示战争策略的重要性:刘备采纳诸葛亮联吴抗曹的策略,赢得赤壁之战,进而占领益州、汉中,使蜀汉达到鼎盛;曹操采用郭嘉之计,挑起孙、刘矛盾,致使联盟破裂,使蜀汉逐渐衰亡。
D.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她还假意笼络尤二姐,最后借刀杀人。在这个人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她的谴责之意。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剥洋葱》与文学自述的困境
格拉斯获得诺贝尔奖有两大原因:瑞典学院在授奖理由中强调,《铁皮鼓》是纳粹德国数十年的语言和道义毁损之后的新开端,此其一;其次是他在德国艺术界无出其右的地位。充满嘲讽的成长小说《铁皮鼓》是后战争时代德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它的不同凡响之处是,纳粹不是作为一些人鼓吹、其他人接受的意识形态出现在该书中的,没有用反法西斯主义的妖魔化手法来追述历史,而是不紧不慢地把法西斯主义呈现为日常生活,即那些感到窘迫和委屈的人之麻木的日常生活。该作描写了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生活,在审美、道德和主题上刮起一阵飓风,使作者赢得了世界声誉。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格拉斯写完“但泽三部曲”(《铁皮鼓》《猫和鼠》《狗年月》)之后无须发表任何作品,《铁皮鼓》已经成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
1999年,他从电话里获悉自己获得20世纪最后一个诺贝尔奖时,正准备开车去看牙医,而且也没有改变主意:“日子还得照样过。”然而,他于2006年发表了没有标明文学类型的作品《剥洋葱》,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这一颇似自传的作品记述了作者1939年至1959年的经历,除了诸多有名的和不太有名的格拉斯生平外,作者第一次披露自己在1944年以后自愿为纳粹党卫队效力的历史,承认自己曾坚信纳粹,坚信纳粹能够取得最后胜利。“我对这些年的事保持沉默,这让我感到很压抑,这是我写作此书的原因之一。我得开口,终于说出来了,……”这是格拉斯对自己公开忏悔的解释。正是这一点成为后来许多争论的焦点之一。
揭开加密人格及其往事的层层遮盖,让密码找到自己,这就是《剥洋葱》的目的,同时也显示出理想的文学自述的困境,或曰文本与各个事件之间所留下的许多空白点之间的矛盾,就像剥洋葱一样:“剥去一层,露出的还是饱满而透亮的洋葱,洋葱自己对此一无所知。只是残缺不全的文本之间的空白点,除非我来点明那些看不透的地方,并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格拉斯:《剥洋葱》)“空白点”是伊瑟尔“效应美学”的中心概念,指的是文学作品之原则上的“不确定性”。即便格拉斯不可能完全重构经历,但他认为文学创作是其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我一页一页地继续活着,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格拉斯:《剥洋葱》)
《剥洋葱》引发了一场伦理讨论,也就是后现代向另一种文学的转折,即决定一部文学作品之地位的不只是审美价值,还有伦理价值。狂风暴雨式的批判不只是刺痛了格拉斯本人,剥洋葱的效应也使不少人流泪。在激烈的争论中,有人主张对格拉斯多一点理解,人们不能忘记格拉斯全部作品的文学意义和审美品质。从总体上说,当时基本上没人有时间把《剥洋葱》看做文学作品来分析。就素材和表现手法而言,它其实是作为“但泽三部曲”的补编来设计的。作品的不少地方写得很动人,比如三重饥饿:战后(战俘时期)真实的饥饿;青年时代(战后废墟时期)的性饥饿,即他如何在所到之地寻花问柳;最后是在柏林、杜塞尔多夫和巴黎所表现出的艺术饥饿感,他一定要成为艺术家。
德国文学批评“教皇”赖希-拉尼茨基在抨击格拉斯的长篇小说《铃蟾的叫声》(1992)时所作的断语似乎还未过时:“他的王位令人担忧地动摇了,但并未受到真正的威胁。似乎没人要与君特·格拉斯争夺他在我们文学舞台上的地位。”
(节选自《读书》2011年第1期,有改动。)
6.下列对“剥洋葱”这一审美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剥洋葱”的目的就是揭开加密人格及其往事的层层遮盖,让密码找到自己。
B.“剥洋葱”是一种理想的文学自述的困境的体现,也即文本的各个事件之间所留下的许多空白点之间的矛盾。
C.“剥洋葱”就是在阅读中不断让文学创作的不确定性变得确定的过程。
D.“剥洋葱”就是由作者点明那些残缺不全的文本之间的不确定性,并把它们有机组合起来的过程。
7.下面对格拉斯文学成就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铁皮鼓》的创作成功确立了他在德国艺术界无出其右的地位,也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
B.格拉斯获诺贝尔奖的理由之一是,德国文学的“语言和道义”遭到纳粹统治的毁损,而格拉斯却重建了崭新的“语言和道义”。
C.《铁皮鼓》不紧不慢地把法西斯主义呈现为日常生活,即那些感到窘迫和委屈的人之麻木的,日常生活,这成为它不同凡响之处。
D.《剥洋葱》引发了一场伦理讨论,有人主张对格拉斯多一点理解,不能忘记格拉斯全部作品的文学意义和审美品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格拉斯曾坚信纳粹,坚信纳粹能够取得最后胜利,表面上是“忏悔”,但从他的作品的写法可以看出他并未真正否定纳粹主义。
B.虽然《剥洋葱》没有标明文学类型,但实质上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因为作品记述了自己1939年至1959年的经历。
C.作者写《剥洋葱》的目的,就是借文学之笔来写压抑在心中多年的沉默,从而让自己获得一个公开忏悔的机会。
D.在众人对《剥洋葱》进行批判的时候,德国文学批评“教皇”赖希-拉尼茨基却认为还没有人“要与君特·格拉斯争夺他在我们文学舞台上的地位”。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①,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
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
(选自《墨子·鲁问》)
【注】①三世:数代,言其多。②强梁:凶暴,强横。③为:通“谓”。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 都:大邑,城市
B.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 豆:豆类植物
C.曰:‘莫若我多!’其可乎? 莫:没有人
D.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 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是“不用仁义”的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 ②我攻郑,顺于天之志
③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 ④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
⑤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 ⑥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多处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B.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行为如同在其境内大家伐其小家一样,但仍然打着顺应天意的旗号,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扩张战争的狂热。
C.鲁阳文君对楚国南部夷人杀长子而食的丑恶习俗十分不解而且深恶痛绝,墨子也赞同鲁阳文君的观点,认为夷人的独特做法是不懂仁义造成的。
D.窃物者“不仁”为盗贼,窃国者反而为“义”成诸侯,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3分)
(2)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3分)
(3)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①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注】①喻:通“愉”,愉快。适志:合乎自己的意愿。②蘧(q)蘧:原意为惊喜的样子,此处为惊愕的样子。③分:区分、区别。
14.阅读下面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彦通叔祖约游云山寺(其二)
桂源铺
竹深草长绿冥冥,万山不许一溪奔,
有路如无又断行。拦得溪声日夜喧。
风亦恐吾愁寺远,到得前头山脚尽,
殷勤隔雨送钟声。堂堂溪水出前村。
(1)这两首诗用到的相同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任选一首诗,结合诗句进行赏析。(4分)
(2)宋诗讲求“理趣”,请结合第二首诗谈谈其中的“理趣”。(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 ,奚惆怅而独悲?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渔舟唱晚, 。 (王勃《滕王阁序》)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李密《陈情表》)
(4)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
(6)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凭谁问, ,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江苏2017高考语文试卷第二部分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黑色温暖
蒋子龙
①有些东西之所以叫“纪念品”,是因为它记录了人生的脚步。
②我有一个很大的扁柜,占据了家中最大最完整的一面墙,里面存放的每一件纪念品,都记录了我的一段经历,都有一个故事。其中摆在显著位置、看上去极普通却让人觉得很特别的“藏品”,竟是一块煤,一块实实在在的闪着光泽的煤,放在一个精美的托架上。它是我在平朔煤矿的地下掌子面亲手捧回来的。压在煤块下面的卡片上写着:“9号煤,平均发热量5948KCOL/KG,干基灰分21.6%,干基硫分1.38%,干基挥发分31.1%”。每当我独自端详它或向朋友讲解它的来历的时候,伴随着回忆心里会泛起一股温暖,一种向往和敬意……还有警策和思虑。
③我对煤矿并不陌生,曾多次下井,有些还是全国著名的大矿。下井时无一例外都从上到下地穿戴好矿工的装备,头上顶着矿灯或爬进去,或乘升降梯到地心,然后再坐轱辘马进入采掘现场。来到平朔煤矿井工一矿,才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全国第一”,我们是乘大型吉普车下井并直达采掘面。其实既不“采”也不“掘”,更不是“挖”,而是“割”。我跟着“割煤机”向前走,竟产生一种坐在联合收割机上在丰收的田野上向前挺进的错觉。不只是我们,矿工们每天下井出井也都乘坐卡车,像地面上的人乘坐公司的班车上下班一样。平朔煤矿的地下,像一个浓缩的地面上的高速公路网。地下数百米深处蛛网般的巷道,就是一条条相互连接的公路,其灯光、路标、信号以及各种指示牌,周密而规范。它缺少的只是路边的广告,多的是安全警示语。
④任何一个矿工只要想出一句有利于安全的话,就制成一个牌子,配上灯光和他的照片,
镶嵌在巷道壁上,光芒闪烁,格外醒目。每隔200米有一个“救生仓”,可供30人生活四天。
每隔50米,道边有一个自救站,备有淡水和氧气……他们的理念是:“生命至尊,安全为天!”
⑤我当时感觉,即便爆发一场战争,也未必能摧毁平朔的“地下王国”!
⑥因此我在平朔获得的第一个感觉是“温暖”。就因为这里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与他们的生产规模和所创造的价值大体是相称的。他们仅去年一年就为国家上缴税费81亿元,创造利润79亿元,实现产值310亿元……这是多少钱哪!国家赖以自豪的所谓“占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大头是靠许多像平朔煤矿这样的企业给撑起来的。要知道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虽然属于国家,可埋在他们祖辈生存的地方,平朔人给共和国提供的是“乌金”,是热能,是动力,这里面也有他们的精神。正像《平朔之歌》里唱的:“共和国的炉膛里燃烧着矿工的赤诚。”那么共和国呢?是不是更应该感谢、尊重、爱护这种赤诚,乃至以同样的赤诚温暖矿工?
⑦平朔地处“天下九塞之首”的雁门关外,统称塞北。至今还保有古战场的遗韵,内外长城及高高低低的烽火台举目可见,“草带烽烟色,蝉为朔吹声”。当我们乘着一阵风沙登上世界一流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大岸时,似依稀听到了角声连连,重鼓震天,浓烈的烟尘遮住金戈铁马,却挡不住诗人李贺的吟唱:“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⑧奇怪,这塞外的风沙来得猛,走得也急,尘暴一退,一个令人震惊的巨大煤坑呈现在眼前。采煤工作面是几十平方公里,全部机械化,其程序就是“铲”和“运”。一铲下去就是一个60立方米的大煤堆被轻轻端起,转头倒进一次可装载292吨的运煤车里,然后沿着螺旋形的车道攀援而上,一辆接一辆,势如游龙般夹雷携电地驶向选煤厂。即便没有去过平朔的人也可以想象一下,那巨大的铲车若一下一下铲下去,似能把地球给挖穿,一辆辆运煤车则如一座座小的煤山在移动,它的一个轱辘的直径就是3.7米……上千台这样的设备同时作业,该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⑨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露天煤矿。
⑩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煤国,仅平朔煤矿就年产1亿吨,全国还有13个年产亿吨的煤炭基地。世界上约35%的煤矿产量出自中国。我们不仅是煤炭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耗国,中国在经济上所感觉到的“温暖”,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对“乌金”的开采和燃烧。所以,我将其称为“黑色温暖”。
(选自《新华日报》2011年11月11日第7版)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给扁柜中显著位置存放的这块煤制作卡片,标明其热量和成份,既表现出珍视之意,更表达出自己在平朔能采掘到如此优质的煤矿而倍感自豪的情感。
B.作者在到平朔煤矿井工一矿前,先回顾了在其它煤矿下井时“无一例外”的经历,主要是为了突出平朔煤矿“全国第一”的规模和与众不同的特点。
C.平朔“地下王国”遵循的是“生命至尊,安全为天”的理念,由于工作条件与环境无比优越,它可以防范战争的摧毁。
D.第⑥段末尾的议论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应该给予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矿工们以相应的感谢、尊重、爱护的强烈愿望。
E.第⑦段的环境描写借助引用和想象,描写了安太堡露天煤矿的雄壮景象,也为下文展现煤矿无与伦比的生产规模与生产能力的宏大场面作了铺垫。
17.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黑色温暖”的理解。(4分)
18.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中“割”字的表达效果。(4分)
19.为什么一块极普通的煤,被作者视为很特别的纪念品?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上一篇:吉林省高考语文试卷2017
下一篇:江苏2017高考语文试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