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贵州2017高考语文试题(2)

刘惠分享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暮雨乡愁

  张清华

  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涅卡河边的那些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怆;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乱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天空中开始飘起蒙蒙细雨——更准确地说是那种“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东西,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景物深沉而斑驳起来.天空愈加阴郁低沉,湿云仿佛是贴地而行,而归宿的乌鸦,则互相追逐、鼓噪着,用大片的蔽空的乌黑翅翼,加深着暮色中苍凉的气息。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苛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一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我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但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故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就如那日与友人所谈起的思乡话题,开始时都不免有些许的激动,各个争相夸耀自己的城市和那一方的风物人情。可一想到终究要回到那些烦心的勾心斗角与倾轧之中,回到那种种莫名其妙的关心与掣肘、还有那少不了专横和欺瞒的压抑之中时,那心便直凉得寒气四溢。

  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著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啊,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离你越来越远。

  (选自作者散文集《海德堡笔记》,有删改)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0.“乡愁”在本文中有多层内涵,请简要概括。(4分)

  21.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4分)

  22.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越来越远”的理解。(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的人多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贵州2017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8.B(根据第二段可以发现“学习敬德保民思想”属于无中生有。A、C可以从第三段找到根据。D可以从第二段和第四段找到根据)

  9.选B(A,举,养活;C,厌,通“餍”,吃饱;D,语,交谈)

  10.选D(分别表转折、修饰。A.通过,经由;B.兼词,在那里;C.表顺承)

  11.选C(③表现的是他分析问题不够透彻;⑤是因为害怕才跑到魏国;⑥表现的是他与别的国家联合起来攻打自己的祖国)

  12.选C(A田婴后来重用田文是因为他的才能,与庶出没有因果关系。B孟尝君对田婴是委婉进谏。D通过选文可以看到,孟尝君屠杀赵国一县,联合其他国家攻打自己祖国)

  13.(1)田文说:“如果命运是由上天授予的(或者“如果是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命运”),您还担心什么呢?如果命运是由门户授予的(或者“如果是从门户那里接受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罢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便斥责道:“你不要说了!”【“必”“何忧”“高”“至”“休”(各1分)。“必”,如果;“何忧”,翻译成“有什么可担心的”也可以;“户”,不能翻译成“窗户”;“至”,不能翻译成“到达”;“休”,翻译成“算了”“停下”都可以,但不能翻译成“休息”“退下”】

  (2)孟尝君在薛邑,很多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了罪逃亡的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也愿舍弃家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或者“好好地对待他们”),因此使天下的贤士都倾心向往。【“亡人有罪”,定后(1分);“舍业”“厚遇”“以故”(各1分),“倾”(1分),翻译为“倾倒”“使……归顺”都可以】

  14.(1)柳枝意味着离别,六次出现,渲染了离别的气氛,起到了深化离别之情的作用(2分);重复出现,犹如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强化了词的艺术感染力(2分)。

  (2)合情理。因为女主人公深知如果丈夫到京城吉星高照,官运亨通,那还不知道要停留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为了使丈夫能早日回家,夫妻团聚,她宁愿丈夫到京百事无成,失意而归(2分)。当功名富贵与爱情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珍惜,对富贵的轻视。(2分)。(回答“不合情理”的,言之有理也可)

  15.(1)己欲达而达人(2)悟已往之不谏(3)寤寐思服(4)寄蜉蝣于天地(5)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门衰祚薄[来源:Zxxk.Com]

  16.②⑥①④⑤③(三句连在一起得1分,五句连在一起得2分,全对得4分)

  17.(1)“你校”改为“贵校”;

  (2)“显著”改为“优异”;

  (3)“大作”改为“作品”;

  (4)“垂爱”改为“垂青”。

  参考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田文的父亲是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

  当初,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妾生了个儿子叫文,田文在五月五日出生。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说:“不要养活他。”可是田文的母亲还是偷偷把他养活大了。等他长大后,他的母亲便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田婴。田婴见了这个孩子愤怒地对他母亲说:“我让你扔了这个孩子,你竟敢让他活了下来,这是为什么?”田文叩头大拜,接着问田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田婴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到跟门户一样高时,会害父害母的。”田文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人这一生是从上天那里接受命运呢)?还是由门户授予呢(还是从门户那里接受命运呢)?”田婴沉默不语。田文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如果是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命运),您还担心什么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如果是从门户那里接受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罢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便斥责道:“你不要说了!”

  过了一些时候,田文趁空问他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孙子。”田文接着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叫什么?”田婴说:“我不知道了。”田文说:“您执掌大权担任齐国宰相,到如今已经历三代君王(威王、宣王、湣王)了,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广,您的私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现在您的姬妾可以随意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现在您还喜欢(继续)大量地囤积家财,想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承上文“不能知”),却忘记了国家利益一天天受到损害。我私下感觉很奇怪。”从此以后,田婴开始礼待器重田文,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来往不断,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国中。各诸侯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追谥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这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邑,很多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了罪逃亡的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也愿舍弃家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好好地对待他们),因此使天下的贤士都倾心向往。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来请求拜见孟尝君。孟尝君就准备去秦国,而宾客们都不想让他去,规劝他,他不听从。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在一起谈话。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土偶人说:‘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归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不知道你会被冲到什么地方去。’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恐怕会被土偶人嘲笑吧?”孟尝君就作罢了。

  孟尝君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围观想一睹风采,见了后便都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个矮小的男人罢了。”孟尝君听了这些话,非常生气。跟他一起的那些宾客侍从跳下车来,一阵乱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齐湣王曾经派遣孟尝君去秦国差点遇害而感到内心不安。当孟尝君一回到齐国,齐王就让他做齐国宰相,执掌国政。

  后来,齐湣王灭掉了宋国,愈加骄傲起来,打算除掉孟尝君。孟尝君很恐惧,就跑到了魏国。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向西联合了秦国、赵国,帮助燕国攻打战败了齐国。齐湣王逃到莒,后来就死在那里。齐襄王即位,当时孟尝君在诸侯国之间持中立地位,不从属于哪个君王。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畏惧孟尝君,便与他和好,又与他亲近起来。田文去世,谥号称孟尝君。田文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齐、魏两国又联合起来灭掉了薛邑。孟尝君因此绝嗣再也没有了后人。


猜你喜欢:

1.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2.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3.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4.高考语文试卷pdf

5.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6.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