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语文高考试卷全国卷2(2)

刘惠分享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与爱因斯坦比肩的世纪伟人——鲍林

张科生

莱纳斯·卡尔·鲍林是公认的杰出科学家。著名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把他列为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20位科学家之一,与伽利略、牛顿和达尔文等齐名。20世纪只有他与爱因斯坦比肩。

鲍林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逆境中度过的。他9岁丧父,身为家庭主妇的母亲无力抚养三个子女,家庭经济情况顿时陷入拮据。鲍林从13岁起就开始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他干过许多工作,如在保龄球馆摆放木瓶,分送报纸、邮件和牛奶,在肉店帮助卖肉,在电影院帮助放电影,等等。

鲍林从小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遇事总爱刨根问底。大约在13岁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同学给他做“化学实验”,将硫酸滴入食糖与氯酸钾的混合物中。结果,火焰一下子窜出来,瓷碗中只留下水和一堆黑色的炭。鲍林对这种一些物质变成另外一些物质的现象深感惊讶。从这天起,他立志成为化学家。

鲍林于192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到欧洲,跟随索末菲、玻恩等物理大师从事量子力学的研究,并与当时物理学界顶尖人物玻尔、薛定锷等人有过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两年后回到美国,鲍林应用量子力学,从事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创立了化学键理论,应用这一理论,在其后二十多年里,鲍林与他的学生合作,一共确定了不下225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创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纪录。1950年前后,鲍林攻克了蛋白质结构的重大课题。

鲍林参与了研究DNA结构这一20世纪最著名的科学竞争,虽然未能正确解除DNA的分子结构,但是,他为正确地破译奠定了基础。沃森与克里克之所以能成功破译DNA分子结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用了鲍林的理论和方法。李远哲先生曾说过,他最佩服鲍林说过的一句话:“当年轻人发现老一辈做错的事情时,科学才会进步,社会才会进步。” 由于对现代化学贡献巨大,1954年鲍林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①无论在科学问题上还是在社会问题上,鲍林均受到爱因斯坦的深刻影响。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他生命结束的40年间,他一直深切关怀人类的命运。除了科学以外,占据爱因斯坦头脑的最重要的事情,一直是如何消除战争,争取世界和平。鲍林和爱因斯坦是忘年之交,他们在反对核试验和争取世界和平方面一拍即合。爱因斯坦去世以后,鲍林一直高举反对核试验和核武器的大旗。

1957年,鲍林发起了一项签名运动,征集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在禁止核武器试验请愿书上签名。短短几个月时间,其征集到49个国家11021位知名学者和科学家的签名。他们中间有37人是诺贝尔奖获奖者.包括李政道和杨振宁,35人是伦敦皇家学会会员,216人是苏联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家总计有2705人。l 958年1月,鲍林将请愿书呈交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先生。

因为这次签名运动,鲍林后来遭到美国国会的调查。面对被起诉和被拘捕的危险,鲍林一直坚持反对核试验。这之后,他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整理成书,这就是《再不要战争》。1963年,美英苏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紧随其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鲍林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从60岁直到高龄,鲍林仍继续活跃于科研第一线。②许多科学家在这个年龄或者已经退休,或者再无建树,但鲍林似乎不想这样退出历史舞台。许多诺贝尔奖得主曾因获奖而红极一时、此后便默默无闻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直到90岁高龄,鲍林仍继续在物理、化学等方面发表论文。晚年的鲍林(近90岁时)与德国科学家拉思合作,于l989年创立关于人类冠心病病因的统一理论。解除了人类冠心病之谜。鲍林以其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在近90岁高龄,有根有据地提出冠心病统一理论,为人类从根本上战胜冠心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1991年,鲍林与拉思其同申报了与上述理论相关的四项发明专利。1994年美国专利局公布了这四项发明?以如此高龄(9(1岁)仍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科学成就,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有删改)

【注】莱纳斯·卡尔·鲍林(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美国著名化学家,量子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先驱者之一。

19.第一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4分)

(1)简要回答文中画线句子 ①在结构方面的作用。(2分)

无论在科学问题上还是在社会问题上,鲍林均受到爱因斯坦的深刻影响。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2分)

许多科学家在这个年龄或者已经退休,或者再无建树,但鲍林似乎不想这样退出历史舞台。

21.作为世纪伟人,鲍林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分)

22.作者在文中简介了鲍林的早年经历和晚年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鲍林的这些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明和小亮分别从父亲那里拿到两个梨子。心急的小明很快就把梨子吃掉,酸涩的味道。使他直吐舌头。小亮则将自己的梨子藏起,想过一段时间再吃,当小亮想吃时,梨子却烂掉了。后来,当父亲问到梨子的味道时,他们就把实情说了。

父亲对小明说:“看来,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许会更好些。”

又对小亮说:“看来,有些东西是不能长久放置的,否则的话,结果会更糟。”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7语文高考试卷全国卷2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项,“熨”读“yù”;B项,“溯”读“sù”;D项,“着”读“zhuó”)

2.D(A项,计日成功—计日程功;B项,疏峻—疏浚;C项,发详地—发祥地)

3.B(“遏制”:制止,控制。“遏止”:阻止。“幽雅”:幽静而雅致, 用于环境。“优雅”:优美雅致,优美高雅,多用于人。“涵养”:滋润养育。“涵泳”:玩味,细细体会。)[来源:学+科+网Z+X+X+K]

4.A(A项,“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B项,“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C项,“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不合语境,应该用“韬光养晦”。D项,“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应该用“不言而喻”。)

5.B(A项,主语、宾语搭配不当,“劳伦斯杰出成就奖”与“成为运动员”意义上不能搭配。C项,句式杂糅,应该是“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或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D项,“目的”和“旨在”重复。)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A(“德治思想最早出现于尧舜时期”的说法不确定,“《尚书》是诗篇”的说法错误)

7.D(“朱熹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8.B(“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说法错误。)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A(受,得到,接受。)

10.D(①必为台牧,卿其勉之②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③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焉)

11.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12.B(都督大野树儿被州民豆卢狼杀害)

参考译文:

李贤字贤和,祖先是陇西成纪人。李贤自幼就有志向节操,不轻举妄动。有一次出去游玩,遇见一位老人,须眉雪白,对他说:“我八十岁了,见过很多人,但没有一个像你这样。将来必定做到台臣牧守,你还是好好努力吧。”九岁时,从师学习,只是概括看一下大意要旨,不在章节句子上下功夫。有人对他说:“学习时不专心勤奋,还不如不学。”李贤答道:“人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拼命学习,当个带领徒弟教授学业的先生?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内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够了。至于忠孝之道,其实早已铭记在心。”问者惭愧而心服。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抚养教育弟弟们,彼此十分友爱。

大统二年(536),州民豆卢狼杀害都督大野树儿等人,占据州城反叛。李贤于是召集豪杰之士,与他们商量道:“贼众仓猝起事,杀掉两位将军,他们气势虽大,但是他们心已骄。他们没有推行政令,一味残忍盘剥。以寓居之贼,驾驭临时拼凑的部众,势必自相瓦解。今日如果从城中进攻,贼人必定失魂落魄。按我这个计划行事,很快就会取胜。”大家都表示服从。李贤率领勇士三百人,分为两路,乘夜色呐喊杀出。贼众大惊,一战而败,豆卢狼夺关而逃。李贤轻装骑马,与三名骑兵追上,杀死豆卢狼。升任原州长史,随即代理原州政务。

八年,授原州刺史。李贤虽然自少年起就从事征战,但对政事也十分熟悉,安抚教育乡里,百姓安宁。十二年,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又安抚张掖等五郡而返。不久,茹茹围逼州城,抢劫百姓,赶走牲畜。李贤想要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不决。李贤再三请求,王德才答应。李贤率兵将出,贼人已偷偷得到消息,就带兵退去。李贤乘机率领骑兵追击,斩首二百余级,活捉一百余人,缴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计算。被掠去的百姓得以回家安居。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大军东征,朝廷认为西路空虚,担心羌族、浑族入侵,于是任命李贤为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无总管,到这时才设置。李贤于是广泛屯田,来节省漕运;多设侦察兵巡逻,来防备侵犯的敌人。羌、浑因此而收敛,不敢东犯。五年(565),宕昌侵犯边境,百姓失去家业,于是在洮州设置总管府,用来遏制外敌。废去河州总管,改授李贤为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这时羌人侵犯石门戍,撤毁桥梁,破坏道路,企图阻断援军,李贤率领一千名骑兵抵抗,先后斩杀、俘虏数百人,贼人才退去。羌人又引导吐谷浑数千骑兵,准备侵入西部边境。李贤暗中得知,派兵埋伏在要道,再次大败贼军。敌人震慑,不敢再犯。不久,废去洮州总管,仍在河州设置总管府,还让李贤担任总管。[来源:学科网ZXXK]

高祖怀念李贤旧恩,调他入京,授大将军。天和四年(569)三月,在京师去世,当年六十八岁。高祖亲临致哀,哭声感动左右。追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号为“桓”。

四、(24分)

13.(1)人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拼命学习,当个带领徒弟教授学业的先生?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内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够了。(关键词:岂、强、授、唯)

(2)李贤再三请求,王德才答应。李贤率兵将出,贼人已偷偷得到消息,就带兵退去。(关键词:固、勒、密)

(3)李贤于是广泛屯田,来节省漕运;多设侦察兵巡逻,来防备侵犯的敌人。(关键词:乃、以、寇)

14.(1)此诗描绘了一幅山行图,(1分)清浅的溪水,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冷肃的秋意,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构成了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3 分)

(2)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静态的,王勃《山中》“黄叶”是动态的;(2分)王维《山中》的“红叶”体现是一种闲适之情,王勃《山中》“黄叶”体现的是悲伤之情。(2分)

15.(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五、(12分)

16.(1)空气污染越严重。(2)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共4分,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7.从玉皇顶南行到碧霞祠再向西经天街到南天门,再向西南到桃花源,再折向西北到一线天,径直向西到元君庙,再向西北不远就是桃花峪了。(共4分。答案要点:一是须答出“碧霞祠”“南天门”“桃花峪”等主要景点,二是须答出“向南”“向西”等主要方向。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8.(1)忌阳光直射 (2)忌触碰硬物或叠放 (3)忌砚堂磨墨处涂蜡 (4)忌涂抹植物油 (每点1分,共4分。总字数超出30字或每条“禁忌”文字较多可适当扣分;第二点如答“忌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或叠放”,可扣1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六、(18分)

19.(1)第一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照应题目,总领全文(引领下文)。(2)在内容方面的作用:通过对比突出鲍林的伟大成就,引发读者兴趣。(每点2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0.(1)承上启下(过渡)。由介绍鲍林的科学(化学研究方面)方面的成就过渡到社会(争取世界和平)方面的成就。(2)对比。突出鲍林晚年仍然活跃于科研第一线的勤勉精神。(每点2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1.因为创立了化学键理论、确定了不下225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攻克了蛋白质结构的重大课题等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反对核试验而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出冠心病统一理论,为战胜冠心病奠定了理论基础;晚年与拉思合作获得美国四项发明专利。(每点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2.(1)鲍林的早年经历启示我们:家庭贫困并不可怕,逆境往往能够培养人的良好意志品质(逆境出人才),另外,培养良好兴趣和早年立志对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共4分,“逆境出人才”、“培养良好兴趣”和“早年立志”,以上三个要点答出一个得1分,答出三个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2)鲍林晚年仍然取得重大科学成就启示我们:活到老,研究到老,仍然可能取得重大成就。(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七、作文(60分)

23.略。

参考例文:

放一放,也许效果更好

材料说,“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 段时间也会许更好些”。是的,我对此深表赞成,放一放,也许效果更好。

所谓放一放,就是不要急于去做,给出一段暂时休整的时空,让效果得以彰显。若急于去做,或急于求成,则往往得不偿失。做人处世,学会放一放,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要放一放,效果才更好的事情。譬如要饮用红酒,一般在开瓶后是不主张立刻喝的,往往要将红酒先倒入醒酒器中,放置一下,使其充分氧化再喝,往往香醇美味。再如家里做馒头时,往往在上火蒸馒头前,先要把生面馒头盖上一块布,让其“醒一醒”,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上火蒸,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松软可口;否则的话,蒸出来的馒头又硬又实成,不好下口。由此可见,放一放,可带来更好的效果!

不光饮食领域是这样,在人际关系调整方面也是这样。有时两个人因为鸡毛琐事会闹成狂风暴雨式的面红耳赤的争吵,搞得鸡犬不宁。一般理性的劝解方式,是先规劝这两人先消消火,将争端先搁置起来,冷静一段时间后,再彼此就争端加以研讨。日常生活中,这种冷处理的方式往往能化解大部分争端,效果不错!试想,若两人在针尖对麦芒的争吵,你不但不劝其冷处理,而是火上浇油,那非打破头不可!由此可见,放一放,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和和彼此的理解。

对个体的人是这样,对于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建国后,我国曾在经济发展方面犯过过热的错误,想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想着钢产量“一年赶超英国,二年赶超美国”,想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味的急躁冒进,忘了“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许更好些”的道理,结果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大滑坡,导致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若那时我们懂得“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懂得放一放,也许就会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

是啊,“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许更好些”,是充满人生智慧的感悟,是谙熟社会发展的至理,是指导我们为人处世的罗盘。明白这样的道理,也许一个人会走得更顺当些,一个国家会发展得更稳妥些,不是吗?(陈鲁峰)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2.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3.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4.高考卷语文真题

5.高考语文考卷真题

6.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