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同一卷高考押题语文(2)

刘惠分享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洛贝尔对目前以色列乃至国际上病毒学和传染病学人才缺乏忧心忡忡。他说,包括美国在内,病毒学专家后继乏人,青黄不接,更没有人愿意到非洲、到疫区去工作。① ,一是制药巨头对研发防控传染病毒并不热心。频发传染病的地区和国家大多贫穷落后,唯利是图的药厂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而且发达国家的医疗服务更加个性化,公共健康的投入和维护逐渐减少,人才培养和需求正在下降。二是② ,对大规模疫情暴发准备不足。他说:“人类文明受到的最严重威胁莫过于烈性传染病,③ 。”

  17.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6分)

  人品

  + = 食品

  良品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3分)

  (2)请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3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著名DJ兼乐评人马世芳,在微博贴出李宗盛《给自己的歌》歌词手稿照片,引发歌迷感慨。在这份手稿中,李宗盛用不同颜色的笔迹去区分先后,圈圈点点,修改的地方有几十处之多。比如,“爱恋不过是一场高烧”先前是“其实不过一场高烧”;“不能原谅,无法阻挡”先前是“当街行抢”;包括最为纠结的“我不过是想弄清原委”,先后尝试了“凋零枯萎”“摔碎崩毁”“仍有余威”“分不清真爱是谁”等各种版本。

  以上材料给了你什么样的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同一卷高考押题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文中原始文艺具有的“物质功利特质”,是一个与文艺的审美性相对的概念。D项所述的内容,说明最早的绘画体现了人类艺术想象力的“虚构世界”,这超出了实用功利的性质,带有审美性质,所以它体现的不是“物质功利性质”。

  2、答案:B。“使人的需要由具体走向抽象”理解错误。原文是“使人的需要由生理的走向心理的,由个人的走向社会的,由实用功利的走向精神的、审美的”,这不能理解为“使人的需要由具体走向抽象”。

  3、答案:A。“早期的文艺活动成为人类抵御和战胜自然的必要手段”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是“人类不得不为抵御和战胜自然而把获得生存的劳动当作第一需要,由此派生出来的……文艺活动,不但须臾离不开劳动生活,而且还与实际的劳动融为一体”。

  4、答案:B。

  5、答案:D。根据语境分析,文中的“遗民”是原属金朝今属元朝的百姓,“不愿归顺元”的说法没有根据。

  6、答案:C。“处死了祸害百姓的河南道总管刘福”不准确,此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句子是“惟中即握大梃击仆之。数日福死”。

  7、答案:

  (1)邀请儒士赵复、王粹等人在书院讲学,杨惟中于是通晓圣贤之学,慷慨激昂地想要用圣贤之道助益国家。

  (得分要点:“延”“济”“慨然”“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国家法纪不能确立,致使这类坏人残害无辜百姓,百姓们无处控告,即使我不想除掉他们,可以吗?

  (得分要点:“纲纪”“无所”“虽”“去”各1分,语句通顺1分。)

  8、视听结合、动静结合。(2分)诗人描绘了山色之间飞鸟来去之态,秋雨连绵家家挂上天然雨幕之形,写出了绿水之畔人歌人哭以及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2分)视觉与听觉、动景和静景有机结合,形态与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1分)

  9、本诗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古人的缅怀思慕和弃绝官场、纵情山水的情感。(3分)作者感慨自然亘古如斯,而六朝人物早已化为尘土;又由眼前安静祥乐之景而想到曾经功勋卓绝却功成身退、泛游五湖的范蠡;在烟树参差之中,油然而生弃绝官场、纵情山水之情。(3分)

  10、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⑴D(3分)、A(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B苏菲并不知道洛克准备的是什么样的礼物。C洛克踢马臀只是因为突然马停下来不走了,他心里没有反对博格上车。E从文中看不出洛克后悔。)

  (2)①阿普达镇至今仍用马车代步,为后文人物在马车上相遇埋下伏笔;②艾迪和洛克同时爱上苏菲,苏菲的父母要求博格回家阻止妹妹与艾迪相爱,这为后文三人于“百合节”相遇埋下伏笔;③博格想给父亲做一个手术,这位后文博格能为亨特做手术埋下伏笔;④艾迪将自己的全部积蓄6000英镑带给苏菲买礼物,这为后文最后三分钟的高贵埋下伏笔。(每点2分,答对3点即给满分。)

  (3)①社会地位低下,有点自卑,受洛克揶揄不敢接腔;②朴实而且真诚,听到博格要搭车,热情地邀请他上车,没有丝毫犹豫;③心地善良,品格高尚,为救人毫不犹豫地将全部积蓄点燃,照亮医生做完手术。(每点2分。)

  (4)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①赞扬了能够急人之难、不计牺牲的奉献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在人命关天的时刻还斤斤计较的卑劣行径;②富有者未必高贵,贫寒者未必低贱;③公道自在人心,好人自有好报。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①小说抓住最后三分钟的危急时刻,通过人物的各自表现,突出了人物的高尚与猥琐;②小说通过对比,揭示出人物的地位与身份的反差;③小说通过博格对“最后三分钟的高贵”的赞美,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取舍,突出了人物形象。

  观点三:使文章充满悬念,紧凑有序。①小说以“最后三分钟的高贵”为题,充满悬念,引人入胜;②小说围绕着标题逐步铺垫,结构分明,井然有序,“最后三分钟的高贵”是小说的高潮部分;③小说以此收束全文,收放自如。(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

  12(1)C(3分),A(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研究兴趣、方向发生转变”的原因错误。D项“他的讲座成为北大的一桩美谈”错。E项“令人心生悲凉之意”不够恰当。)

  (2)、①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②善于思考和不断探究;③勤于学习;④敢于创新;⑤具有学科兴趣;⑥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考察紧密结合。(每点1分。)

  (3)①三个小标题分别从不同侧面,即从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建、北京旧城改造和文物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世界“申遗”等方面,突出了侯仁之的巨大贡献。②三个小标题又由小到大、层层深入地贯穿全文,展现了侯仁之把个人的生命价值融入学术、“家乡”和国家民族建设上的宝贵,历程,使得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每点3分。)

  (4)、①“行走天下”是说侯仁之经历丰富,从求学到学术研究与交流,足迹遍及国内外。②“行走天下”也暗示着侯仁之视野广阔,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都是放眼全球与未来,以国际先进的视角看问题。③“行走天下”还揭示了侯仁之一生具有实干和探索精神,生命不息,求索不止。④“守望大地”是说侯仁之扎根本土、对生命和事业的坚守,揭示了他对生命、对学术、对历史文化和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和巨大贡献。⑤“行走天下,守望大地”是对侯仁之一生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他一生心系国家、奉献民族的热情赞美。⑥“行走天下,守望大地”饱含了作者的缅怀之情,表明侯仁之虽已离世,但精神永存,普照世间,永被铭记。(每点2分,答对4点即可给满分。其他解释能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

  13、答案:C

  14、答案: C(A项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B项语序不当,应是“定期组织”;D项搭配不当,“理解”与“魅力”搭配不当。)

  15、答案:C(注意句间逻辑关系和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

  16、答案: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②很多国家缺乏防治传染病的意识;③但现在人们似乎变得麻木和迟钝。

  17、参考答案:

  (1)用拆字组合的方法(1分),点出食品安全的第一要素是商家的人品,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1分),第二要素是食品要用质量过硬的材料。(1分)

  (2)严格执法和监督(1分),保证食品各个环节的安全(1分),规范食品安全的各个标准(1分)。(其他的言之成理亦可。)

  18、参考立意:成功不仅需要有卓越的才华,更需要严谨细致、认真专注的工作态度;精品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只有反复雕琢,才能出精品;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2.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3.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4.高考卷语文真题

5.高考语文考卷真题

6.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