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

刘惠分享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都是怎样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一

  1、中国古代小说,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向受到封建正统文人的鄙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古代小说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滥觞期——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

  B、高峰期——明清——章回小说

  C、雏形期——唐代——传奇小说

  D、高峰期——宋代——话本小说

  答案:B

  解析:

  中国古代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等发展阶段。

  滥觞期(起源)——先秦时期——神话寓言;

  雏形期——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

  成熟期——唐代——传奇小说;

  定型期——宋代——话本小说;

  高峰期——明清——章回小说。

  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说的孕育和形成,是中国古代小说滥觞期(起源)期,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其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粗略,是中国古代小说雏形期,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干宝的《搜神记》。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如《柳毅传书》。

  宋代的话本,明代的拟话本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小说的发展,拟话本的题材更加广泛,情节更加曲折,描写更加细腻,宋元话本小说成为定型文本,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明清章回体小说将古代小说逐渐推向了高峰期。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红楼梦》则代表古代小说的顶峰。

  2、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下面理解“一代之文学”作品正确的是:( )

  A、楚之骚——屈原《离骚》 汉之赋——司马相如《上林赋》

  B、汉之赋——贾谊《吊屈原赋》 唐之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唐之诗——李白《忆秦娥》 宋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宋之词——李煜《虞美人》 元之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案:A

  解析:

  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骚体”亦可称为“楚辞体”。

  骚体赋代表作为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它直接受屈原《九章》和《天问》的影响,保留着加“兮”的传统。《吊屈原赋》不能算作汉赋,尤其不能算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品。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汉赋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等。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

  李白的《忆秦娥》是一首词,相传李白首制此词,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忆秦娥,词牌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代表作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李煜,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不能算“宋之词”代表词人作品。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代表作品有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元曲—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六代之骈语,即骈文,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以庾信《哀江南赋序》、吴均《与朱元思书》等为代表。

  “六代”即“六朝”,即三国吴(或称东吴、孙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

  3、我国诗歌源远流长,包括诗、词、曲,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下面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理解正确的是:( )

  A、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 战国——《楚辞》——现实主义

  B、汉代——乐府诗 ——律诗、绝句 唐代——格律诗——歌、行、引、吟

  C、宋代——词 ——单调、双调 元代——曲——杂剧、散曲

  D、南朝——田园诗——陶渊明 东晋——山水诗——谢灵运

  答案:C

  解析: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楚辞》是一部收录战国后期楚地诗歌的诗集,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部诗歌作品集,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后变成诗体的名称,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近体诗,有绝句、律诗两种,律诗通常为8句(超过8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绝句为4句。近体诗,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诗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又称为长短句、曲子词等,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

  4、在我国花卉史上,很多花卉享誉中外,是我们珍贵的鲜花物种。被称为“四大名花”的是:( )

  A、月季、杜鹃、茶花、荷花 B、梅花、牡丹、菊花、兰花

  C、茶花、杜鹃、桂花、水仙 D、牡丹、水仙、菊花、山茶

  答案:D

  解析:

  四大名花是指河南洛阳的牡丹、福建漳州的水仙、浙江杭州的菊花和云南昆明的山茶,它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

  中国十大名花,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包括: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凌霜绽妍菊花、王者之香兰花、花中皇后月季、繁花似锦杜鹃、花中娇客茶花、君子之花荷花、十里飘香桂花、凌波仙子水仙等十种名贵又美丽地方名花。

  5、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下面成语与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 )

  A、投笔从戎〔 祖逖 〕韦编三绝〔 苏秦 〕

  B、鞠躬尽瘁〔 诸葛亮 〕闻鸡起舞〔 班超〕

  C、高山流水〔 俞伯牙 〕胯下之辱〔 韩信〕

  D、悬梁刺股〔 孔子 〕洛阳纸贵〔 左思 〕

  答案:C

  解析:

  投笔从戎: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现用于比喻读书勤奋;

  鞠躬尽瘁:恭敬谨慎地,竭尽劳苦地贡献一切,到死为止,诸葛亮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

  闻鸡起舞:原意东晋时期将领祖逖tì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高山流水:原为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先秦琴师俞伯牙演奏《高山流水》与知音钟子期,现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胯下之辱:秦末韩信忍受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悬梁刺股:战国时期苏秦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勤学苦读;

  洛阳纸贵:因为抢着抄写晋朝左思写的《三都赋》,以至于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6、汉语成语承载了中华民族众多的文化因子,成语在中国婚姻爱情文化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下列成语描述男女之间表情达意两情相悦的爱情一项是:( )

  A、金屋藏娇——古时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现多指男人在婚外包养情人。

  B、琴心相挑——以琴声传达心意,表示爱情。

  C、掷果盈车——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D、倩女离魂——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

  答案:B

  解析:

  金屋藏娇:金屋:富丽华贵的房屋;娇: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作妇。后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现今多作为男人在婚外包养情人的代名词。

  琴心相挑:以琴声传达心意,表示爱情。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以琴心相挑,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开始过他们清苦的生活。

  掷果盈车:西晋文学家潘岳,别名潘安。潘安人长得很美,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倩女离魂: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元郑光祖据以改编为《迷青琐倩女离魂》,以优美的文笔,从两个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主要写张倩女与王文举指腹为婚,而后母亲悔婚,倩女离魂赴京相伴,等王文举状元及第回乡,倩女再魂体合一,终成眷属。

  7、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下面描述“四大美女”正确的一项是:( )

  A、貂蝉 ——闭月 B、西施 ——落雁

  C、王昭君——羞花 D、杨玉环——沉鱼

  答案:A

  解析: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王允用貂蝉设下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使得东汉末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天生丽质,后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王昭君——名嫱(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后请求出塞和亲,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杨玉环——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后因“安史之乱”死于马嵬坡乱军之中。

  西施浣纱--沉鱼;昭君出塞--落雁;

  貂蝉拜月--闭月;贵妃醉酒--羞花。

  8、传说在上古时期,中国大地上生活着许多部族,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历史上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灭亡西周的民族是:( )

  A、北狄 B、南蛮 C、东夷 D、西戎

  答案:D

  解析:

  西戎——是游牧民族,善于骑马,主要分布在今中国西部的陕西、甘肃等地,由于主要分布在中原西部,因此被称为“西戎”。

  东夷——是农耕和渔猎民族,善于射箭,主要分布在今中国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由于主要分布在中原东部,因此被称为“东夷”。

  南蛮——是农耕和牧猎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国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等地,由于主要分布在中原南部,因此被称为“南蛮”。

  北狄——是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国北部的河北、山西、陕西的北部以及这些地方更北的地区,由于主要分布在中原北部,因此被称为“北狄”。

  “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终被犬戎(西戎)攻破城池,周幽王也死于战乱,西周灭亡。

  9、下列关于“李白”、“杜甫”、“苏轼”、“白居易”的姓名、字、号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A、东坡居士 子瞻 香山居士 乐天

  B、 太白 少陵野老 子瞻 香山居士

  C、 乐天 东坡居士 青莲居士 子美

  D、少陵野老 太白 子美 少陵野老

  答案:B

  解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

  10、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

  B、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

  C、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

  D、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

  答案:C

  解析:

  “桑梓:家乡”;“社稷:国家”;“烽烟:战争”;“桑麻:农事”;“汗青:史册”。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二

  1、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深厚广博,源远流长。下列关于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历史概括正确的是:( )

  A、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使用陶具作为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

  B、伏羲氏,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还是茹毛饮血阶段,教会了人民筑巢而居。

  C、有巢氏,钻木取火,从此进入石烹熟食时代,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主要烹调方法:①炮; ②煲; ③烫; ④焙炒。

  D、燧人氏,在饮食上,教民结网,捕鱼打猎和畜牧,养牺牲(牲口)以充庖厨。还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

  答案:A

  解析:

  有巢氏,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fán焚烧)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bèi)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伏羲氏,在饮食上,教民结网,捕鱼打猎和畜牧,养牺牲(牲口)以充庖厨。还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

  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 lěi sì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教民稼穑(jià sè农作劳动)。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hǎi用肉、鱼等制成的酱)、醯(xī醋)、酪(lào用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酢(zuò调味用的酸味液体)、醴(lǐ甜酒)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2、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形成了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菜系。称为中国“四大菜系”的是:( )

  A、京菜、鄂菜、粤菜、苏菜 B、川菜、粤菜、苏菜和鲁菜

  C、徽菜、湘菜、川菜、粤菜 D、浙菜、闽菜、鲁菜、川菜

  答案:B

  解析:

  所谓菜系是指某一区域的代表菜,如川菜代表西南地区,鲁菜代表北方,江浙菜代表华东地区,粤菜代表华南地区。

  “四大菜系”分:川菜、粤菜、苏菜和鲁菜;加上浙菜、闽菜、徽菜、湘菜、京菜和鄂菜,即为“十大菜系”。

  (1)四川菜系,简称川菜。

  特色:它以麻辣、鱼香、家常、怪味、酸辣、椒麻、醋椒为主要特点。

  代表菜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樟茶鸭子等。

  (2)广东菜系,简称粤菜。

  特色:它以选料广泛,讲究鲜、嫩、爽、滑、浓为主要特点,擅长煎、炒、烧、烩、烤等,主要由广东菜、潮州菜和东江菜组成。

  代表菜品:龙虎斗、脆皮乳猪、咕噜肉、大良炒鲜奶、潮州火筒炖鲍翅、蚝油牛柳、冬瓜盅、文昌鸡等。

  (3)山东菜系,简称鲁菜。

  特色:选料精细、刀法细腻,注重实惠,花色多样,善用葱姜,以爆、炒、烧、炸、溜、蒸、扒、贴为主,尤以爆称最。

  代表菜品:糖醋鱼、锅烧肘子、葱爆羊肉、葱扒海参、锅塌豆腐、红烧海螺、炸蛎黄等。

  (4)江苏菜系,简称苏菜。由淮阳菜、苏州菜、南京菜等组成。

  特色:制作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浓而不腻,味感清鲜,讲究造型,擅长于炖、焖、烧、煨、炒等,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地菜系为代表而构成的。

  代表菜品:烤方、淮扬狮子头、叫花鸡、火烧马鞍桥、松鼠桂鱼、盐水鸭等。

  3、下面关于“桃李”、“巾帼”、“须眉”、“伉俪”、“布衣”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男子、夫妻、百姓、学生、妇女 B、妇女、男子、夫妻、百姓、学生

  C、学生、妇女、男子、夫妻、百姓 D、夫妻、百姓、学生、妇女、男子

  答案:C

  解析:

  “桃李:学生”;“巾帼:妇女”;“须眉:男子”;“伉俪:夫妻”;“布衣:百姓”。

  4、中国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合称“楷书四大家”。他们是:( )

  A、欧阳询、颜真卿、米芾、 蔡襄 B、苏东坡、黄庭坚、柳公权、赵孟頫

  C、苏东坡、黄庭坚、米芾、 蔡襄 D、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答案:D

  解析: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 lǐ泉铭》。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今西安)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赵孟頫fǔ(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最卓越的书法家之一,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欧阳询(欧体),刚健险劲,字体飘扬;颜真卿(颜体)锋绝剑摧,惊飞逸势;柳公权(柳体),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赵孟頫(赵体)遒媚秀逸,笔法圆熟。

  宋四大书法家指: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人们称为“苏黄米蔡”。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襄蕴藉,各具仪态,堪称精品。

  5、朝代: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下列对各朝代开创者概括正确的是:( )

  A、夏朝——夏启 商朝——商汤 周朝——姬发

  B、秦朝——嬴政 汉朝——刘邦 隋朝——杨广

  C、唐朝——李世民 宋朝——赵匡胤 元朝——忽必烈

  D、明朝——朱元璋 清朝——努尔哈赤

  答案:A

  解析: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禹的儿子夏启建立夏朝。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原为商部族领袖。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周平王东迁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世称“秦始皇”(嬴政)。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并进而统一全国的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中国重新进入大一统时期,由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唐朝,中国历史唯一一位女皇帝的朝代,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李渊建立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打下了江山(第二位皇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北宋),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

  元朝,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广阔的王朝,也是首次征服全中国地区的征服王朝,元朝由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市)。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原王朝,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元统治,恢复中华建立的政权,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清朝(后金),又称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征服王朝,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建立清朝。

  朝代线索: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明-----清

  历史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6、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下面成语与历史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 )

  A、卧薪尝胆——项羽 图穷匕见——荆轲

  B、刮骨去毒——廉颇 负荆请罪——关羽

  C、焚书坑儒——秦始皇 精忠报国——岳飞

  D、围魏救赵——孙膑 破釜沉舟——越王勾践

  答案:C

  解析: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燕策三》,指荆轲“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刮骨去毒:出自《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关羽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医治。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焚书坑儒:是指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焚毁民间诸子百家典籍和214年坑杀方士的事件。

  精忠报国: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

  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指战国时孙膑(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打破饭锅,凿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

  7、古代诗歌中包含着古代重要城镇的文化内涵。下列诗句描述古代重要城镇理解正确的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指“杭州”。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锦官城”指“成都”。

  C、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金陵”指“开封”。

  D、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钱塘”指“苏州”。

  答案:B

  解析: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张继《枫桥夜泊》)——“姑苏”是“苏州”的典雅别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唐代杜甫《蜀相》)——“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因成都蜀锦出名,曾设锦官和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而得名。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是“南京”同义词,是指现在的钟山,“金陵”是南京古时别名。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钱塘”是现在号称“人间天堂” 杭州城的古称谓,也可以指钱塘江。

  开封市,是位于河南省豫东大平原的地级市,历史上曾用名有“大梁”、“汴州”、“东京”、“汴京”。

  8、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是指“泰山以东”。

  B、“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答案:B

  解析: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xiáo)山、函谷以东为山东。一说太行山以东称山东。

  “战河北,臣战河南。”(司马迁《鸿门宴》)——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司马迁《鸿门宴》)——关中:战国至秦汉间,一般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为“关中”。

  “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苏辙《六国论》) —— 山西: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

  9、名胜古迹就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下列古诗词中描述的我国古代名胜古迹理解正确的是:( )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西湖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黄山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洞庭湖

  D、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

  答案:D

  解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望洞庭》)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望岳》)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七绝诗歌,赞美西湖美景,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是唐代“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吟咏滕王阁的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可谓上乘之作。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原名黟yī山,唐朝时更名为黄山,取自“黄帝之山”之意。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0、中国古代,交朋友总是有很多说法。下面叙述朋友交往说法正确的是:( )

  A、竹马之交——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

  B、患难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C、布衣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D、贫贱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答案:A

  解析:

  竹马之交――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出自】唐•李白《长干行》。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蔺相如列传》。

  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出处】:《后汉书•祢衡传》。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出处】:《庄子•大宗师》。

  患难之交――共同经历患难的朋友。【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

  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也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地位低贱的人相交往。【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贫贱之交――指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出自】《后汉书•宋弘传》。

  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金兰: 原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出处】:《汉书•韩信传》。

  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出处】:《后汉书•祢衡传》。

  忘形之交――指彼此以心相许,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出】:明•杨循吉《吴中语•魏守改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