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阅读汇编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高考中语文诗歌鉴赏类题目的难度逐年增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阅读汇编,仅供大家参考!
2017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阅读汇编
(一) 2017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猎骑
薛逢①
兵印长封入卫②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③,血迸金疮卧铁衣。
【注】①薛逢,晚唐诗人。②入卫,入京守卫。③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机构的名称。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守卫情况。调兵遣将的符印长久封存,入京守卫的将士城头很少见到。这一句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
B.首联第二句写景的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季节——深秋。霜降在农历九月中旬,天降早霜应在深秋季节,此时万里无云,长空湛碧,与夏季的景色大不相同。
C.颔联描写深秋景象,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浐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第一个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硕的野兔。
D.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
E.尾联转入对边塞紧张战事的想象。远离京城、万里之外的黄云戍堡,战士身上的剑伤崩裂溅血,但战事紧急,他们也只能披着铠甲而卧,以防备敌人的夜袭。
1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二) 2017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明】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15.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6分)
(三)广东省佛山市2017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雨 中花
高观国①
旆拂西风② ,客应星汉③,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④ ,名动万里呼韩⑤。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⑥。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注】①高观国,南宋词人。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主完颜
璟的生辰。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
毓,此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
处囊中”之典。⑤呼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
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
B.“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令友人产生
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
C.“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
D.“文章„„何难”赞扬了史达祖的才能,预示了史达祖能完成任务。“知素有、平戎手段,
小试何难”可看出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
E.“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从“情寄”
“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15. 作者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头。
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④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⑤。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④城根:犹城脚。⑤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以回忆起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既表达了对韩愈遭斥逐的不平,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
B.颔联“隔岭”“出关”二词,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烘托出互通书信的宝贵,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写潮州老树盘根错节,饱阅风霜,背城面海,遒劲苍凉,反衬出韩愈被贬谪后孤寂、迷惘的心绪。
E.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15.《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简要赏析。(6分)
(五)河北省邯郸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E.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
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6分)
(六)河南省六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永遇乐•秋草
清•文廷式①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卷。西风万里,瑜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原目极,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只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顿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③,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年)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②麇,读jūn,獐子,鹿的一种。③南山射虎:《史记》载,李广出猎,看到草中石头,以为是老虎,便抽箭射之。李广是汉朝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14.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塞,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达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闻道”三句,写当年胡人每次从祁连山经过时,让人常常悲伤落泪,胡笳声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满。
E.词的上片主要写景,勾勒出苍凉、萧疏的边塞景象,景中含情;下片结句通过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透露出作者凄凉的心境。
15.这首词下片中从“风霜顿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七)湖北省2017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临江仙(1)
李煜
樱桃(2)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1)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2)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C.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E.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15.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
(八)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4.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加上被贬责,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C.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后面
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15.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6 分)
(九)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幽 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①,谁谓薄世荣。
【注】①蹇劣:笨拙。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对世事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高低贵贱,总要为生活而奔走经营。
B.正是因为诗人在夜里亲见绵绵春雨,所以才会产生春草萌生的联想,这处细节描写既有春的气息,也有诗人的喜悦。
C.七八两句,诗人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情景交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幽居图画。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自嘲笨拙愚劣,只能安于幽居独处,同时对世间的荣华充满鄙薄厌倦。
E.这首诗将思想情感融汇于对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诗风平和冲淡、清新质朴。
15.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幽居”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十)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15.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十一)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7届高三三诊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
酒送别。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B.颔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借代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
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
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
繁华。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留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
E.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
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十二)云南省昆明一中2017届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寒食书事
【宋】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桉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詹不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②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潸明节均携全家上坟祭扫。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首联写出地点、时间,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E.尾联第一句用了拟人手法,以酒杯倚靠着青苔睡卧的样子,写出诗人凌乱的生活状态,突出经历政治风波后他内心的愁苦和失望。
15.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6分)
2017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阅读汇编参考答案
(一)
14. A、E(选A得3分,选E 得2分。A项“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错,应为呈现京城防卫松弛,以“入卫稀”造悬念,后文五句回答了卫戍将士的去向。E项“对边塞紧张战事的想象”错,不是“想象”,而是“联想”)
15. ①对京城安危的忧虑。京城卫戍松弛,将士只顾纵情娱乐,不关心京城安危。②对朝廷不思边防,不关心边疆将士的谴责。万里之外的黄云戍战事紧急,朝廷却“兵印长封”,不派救兵。③对内地将士纵情享乐的不满,对边塞将士征战沙场的同情。边情紧急,战事危急,而朝廷的将士却只顾狩猎消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
14.AD
15.(1)比喻。①将暮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突破了湖水的平静、宁静。②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3分)
(2)奇特的想。①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成湘妃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可爱。②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万古愁荡涤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亮和荡涤心灵的效果。(3分)
(三)
14、A、D。
A. “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确实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因为依据注
解,此次词人的友人也跟随出使,词人作此词赠别,意在肯定此次出使的意义与价值,而不是借出使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同时,下文的“争看”主语应是百姓,百姓争先恐后的围观出使的队伍,可见此次出使是得民心的,可知作者也并非借机讽刺当朝统治者。
D.“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只是暗示了史达祖此次出使实际上还有“借此窥察敌情,为北伐战争作准备”的任务。达祖平戎手段很多,此次小试更无难处,所以不仅可以完成出使使命,还可以为北伐做好侦察工作。出使贺寿而消灭金国,过于夸张了。
答对 1项 3分,答对 2项 5分。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15.
①伤悼故国之情,作者设想友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看到故国荒凉破坏,故垒布满烟尘;
也抒写了自己的伤悼故国之情。
②对友人文才武略的盛赞之情,词中借用毛遂自荐的典故,暗示友人是有才之人,同时也直接评价友人文采斐然,且素有平戎之才;
③诗人对国家未来的自信豪迈之情,友人名动金国,说明南宋并不缺乏才俊,同时“立勋未晚”也洋溢着个人建立功业,国家必有未来的自信与豪迈;
④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借用典故,设想友人到达金国时,作者将从江南寄梅花以表思念,也希望友人能捎回书信以慰相思之情。
(每点 2分,观点 1分,分析 1分。任意 3点 6分)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鉴赏参考这是一首满含深挚情谊的赠别词,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渴望抗金平戎的爱国情怀。
开禧元年(1205)七月,在史达祖随李璧使金前夕,吟社词友为之置酒送行,史达祖在
席上赠赋《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词。作为他的亲密社友,高观国于是也写下本词,预祝友人完成使命,早日归来。词的上片设想出使盛况和出使途中的见闻感受,寄托了深深的亡国之痛;下片称赞词友的文韬武略,对其此次出使寄予厚望,并婉转表达了对密友的真挚情谊。
“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旆:古代旗末状
如燕尾的垂毓,此泛指旌旗。星汉:即银河、天河,又称河汉。玉节:玉做的符节,古代用作出使的重要信物。几句大意是:持节使金的队伍即将跨马启程,旌旗在西风中飒飒飘动。你仿佛那乘槎上天河的海边之人一样,也是出使队伍中的一员。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争看个个身着宽带轻裘的豪华出行队伍,都说他们颇具盛世仪容,不输我大宋国威。开头几句设想出使前的盛况,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盛世衣冠”等意象极力渲染场面的豪华,而“客应星汉”句则借用“乘槎上天河”的典故喻指出使,增添了几许神秘浪漫气息。据张华《博物志》载,传说天河与海想通,近世有位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乘浮槎前往天河,并遇一牵牛之人。后至蜀中问严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
“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离宫禾黍:指
战乱后的中原故都。《诗•王风•黍离》序云:“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文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几句大意是:你在西湖边对着无边风景吟咏作诗,已有缕缕倦意,正好可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之关山。当你经过“彼黍离离”的故国宫苑,目睹那布满烟尘早被废弃的防御工事时,你将油然而生黍离之悲、沧桑之叹,并为此掉下几滴酸楚的眼泪。此四句设想词友出使途中的感受,寄寓着词人自己的伤悼故国之情。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颖露囊锥:
比喻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据《史记•平原君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客毛遂自荐请求随平原君出使楚国,以囊中之锥自比,后果然帮平原君出色完成使命。颖,锥尖。呼韩:即汉代的呼韩邪单于,这里借指金主。几句大意是:你所写的诗词文章英锋俊彩,绝伦超群,盛名甚至传到了金主耳中。而且我知道你平素对抗金平戎的策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正好可趁出使小试牛刀,相信你会很出色地完成出使任务。
这几句盛赞词友的文采武略,并表示现在正是他一显身手,为国效命的时候,并能不辱使命完成出使的人物。当时侂胃当权,力主北伐,李璧使金表面上是去祝贺金主完颜璟的生辰“天寿节”,实际则是欲借此窥察敌情,为北伐战争作准备。史达祖是韩侂胃的亲信,是坚决支持北伐的,因此被派陪李璧同行,是负有特殊使命的。这些情况想必词人也是深知的,故词中才提及“平戎手段,并云“小试何难!”表达出其对金国的蔑视和对抗金平戎的必胜信心。
“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吴梅:吴地(江
南)的梅花。这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并云“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典故,表示对友人的思念。梦随陇雁: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诗中“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盼望词友早日寄书信归来。几句大意是:估计你到达金国时已是秋冬季节,我会将一枝带着冷香的吴梅从江南给你寄去,也希望你能早日让那塞北的鸿雁将你的书信捎给我,以解我魂牵梦绕之相思。等你立功而回,我们依旧可以在一起饮酒赋诗,结社交游,共度美好时光。“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两句化用二典,表意委婉缠绵,富有韵味,而深挚的友情尽在其中。
全词工巧含蓄,情真意切,风致绮丽,用典生动贴切,颇有清真余绪,通篇叙事和抒情融合,议论和赞扬相称,个人之情和爱国之情统一,语言圆熟,如弹丸脱手,格调清新,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四)
14.BD(B项,“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无中生有;D项,对“海浸城根老树秋”含义及作用的理解有误。)
15.①构思精巧。前句写途中景象,后句写潮州景象,虚中有实,落笔超逸。②取象不凡。险峰、驿路、断云、沧海、城根、老树,蕴藉深沉,境界开阔。③用字脱俗。“悬”“浸”二字,俯仰结合,形象而贴切,写出驿路艰危,海城卑湿。(“断”“秋”二字,移情于物,写阻隔处含牵挂,写凄苦处寄关切。)(每点3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
(五)
14.答案:B(2分)(“拟人”应为“比喻”) D(3分)( “急促”应为“悠远”)
15.答案:①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2分)“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1分)②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2分)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1分)
(六)
14.(5分)BE (B项“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错,所列地名均处于边塞,是为了使人联想到战争及“汗马功名今贱”;E项“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错,是作者感慨时光易逝。)(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15.(6分)(1)吊古伤今之感。山河犹在,英雄不存,遍寻不见有御敌报国之人。(2)对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喟叹。年事已高,无力报国,令人惊心。(3)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懑。作者以李广自比,空有报国之志,无人赏识,不得重用,并遭打击。(答出一点得2分,意合即可。)
(七)
14.DE(D 项,上片、下片的描写顺序都是由外向内;E 项,“直白浅显”不妥,词作语言形象哀婉。)(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 分。)
15.①悔恨之情。“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痛。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良深。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②惆怅之情。“子规”句,加深亡国的预感。“西”字指出宋兵自西而来,国家朝不保夕,“暮烟垂”更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惆怅之情。③孤苦之情。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纷纷散去,作者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情已跃然纸上。④凄凉哀怨之情。在作者眼中,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 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八)
14.B;2 分;C,3 分(“贬责”错误,尾联为虚写,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思乡的愁苦之情。)
15.(6 分)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这是虚写;梦醒天明,隔年的家书都是实写。(2 分)两句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2 分)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 无望而生出的怨恨。(2 分)
(九)
(十)
14.BE(B“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2分)(E“语言直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多处运用比喻,委婉含蓄3分)
15.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
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
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
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十一)
14. (1)BD(B.诗句是比喻手法;D.“十二楼”指出世隐居)
(2)①友人离别的不舍,对友人的担忧。首联写送别的宴饮中,与友人手挽着手,饮酒送别,依依不舍。提醒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②安慰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伤感。颈联描写了明丽美好的春光,每年都有科举,中举的机会还多。③鼓励友人积极入世进取。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每点 2 分,情感、分析各 1 分;三点 6 分。)
(十二)
14.C E (C汉寝唐陵已无人祭拜,而山溪旁的梨花依旧年年开放,世事变迁,人力无奈,暗诫宋高宗不要重蹈汉唐灭亡的覆辙。E凭靠着青苔卧倒的不是酒杯而是作者,并无拟人手法。)
15.①山溪野径梨花淡然开放,岭南民间一派清新生活景象,衬托出汉寝唐陵的荒凉,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2分) ②酒樽青苔相伴,诗人在寂寞中怀念中原,因北方大好河山沦落而痛心忧国。(2分)③“莫管”一句看似洒脱,实则逃避痛楚,说明爱国情怀深埋心底,矢志不渝。(2分)
上一篇:2017高考语文真题成语汇编
下一篇: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详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