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高考题语文漫画原题

刘惠分享

  漫画式能力型试题自1983年全国卷出现之后,在2005年高考中又有诸多不同形式的体现,特别是在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寓意概括、标题拟写,还是片断写作、整篇成文,都体现了语文学科鲜明的能力要求。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高考漫画原题及解析,仅供参考!

  【考题回顾】

  1.根据漫画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仔细观察右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1983年全国)

  〖题析〗说明的表达方式,要求语言简明、准确,避免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在说明漫画时,信息表述必须全面,包括画面的主体性人或物、人物语言以及漫画的题目。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同时,说明时还要强调漫画的性质和寓意。漫画的性质一般可定性为幽默漫画和讽刺漫画。写作的构思还需注意说明的顺序,一般是先主体后其它。

  〖示例〗这是一幅题为“挖井”的讽刺漫画。漫画由画面和文字组成。画的右上方是一个人,嘴里叼着香烟,左手提锹,右手挎衣,挽着裤腿,背离井坑向前迈步。画的中间是地面,有五个深浅不一的井坑,画的最下方是微波起伏的地下水。画面的下边有一行文字:”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这幅漫画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浅尝辄止的现象。

  〖评析〗说明文字的组成:漫画性质、漫画介绍、寓意揭示。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运用列数字、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同样的考查方式还有1996年作文(1)题: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2.描述漫画的内容。

  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2005年天津)

  〖题析〗描述与说明不完全一样,需要在介绍漫画时,适当运用一些描写性的语言。如“漫画中,有一个黑黑的井口”,“黑黑”就是带有描写性的语言;“四只小狗站成整齐的一排”,“整齐”带有描写性。

  〖示例〗这幅漫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画面有四条小狗,前边的那一条戴着望远镜,最后的那只戴着墨镜,是一个“盲犬”。它们的前方是一个黑黑的井,没有盖子。第二部分画面只有一只戴着墨镜的狗和它身后的一行行脚印,那个黑洞洞的井,吞下了那三条在画面上消失的狗。看来,只有不盲从的那条狗顺利通过了井口。这幅漫画的寓意是做事绝不能盲目追随。

  3.理解漫画的寓意。

  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2005年湖北)

  〖题析〗漫画分为幽默和讽刺两种。前者的特点是在快乐中引起读者意味深长的思考;后者通过一种特殊的“反差”,给读者以警醒和鞭策。这幅漫画通过创设“期望”与“失望”的反差,说明了溺爱≠爱的道理。答案:“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作者借此讽喻了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该题虽然以语言表达的方式考查,但与“漫画式作文”的立意密切相关。

  4.为漫画拟写标题。

  请为上幅漫画拟写一个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不超过10个字)(2005湖北)

  〖题析〗标题须概括漫画的主旨,只有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才能归结出恰当的标题。这也像为一篇“漫画式文章”拟写标题,所以,从写作角度,也应重视这道题带给考生的思考。标题可以拟成“溺爱也是爱?”“溺爱≠爱”“爱的缺失”“歪材是这样造就的”。

  5.广告语的设计。

  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2005年浙江)

  〖题析〗广告的语言精炼、琅琅上口、易于成诵。运用这样的语言恰当表达漫画的旨意。这幅漫画由三部分组成:主体是一个大大的“毒”字;上面是一个人,他正在想“吸一次试试看”;下面则是一堆枯骨。漫画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带着好奇心接受毒品,否则将是财尽命亡。

  〖示例〗(1)毒品是生命的陷阱。(2)生命经不起这样的诱惑。(3)累累白骨“毒”中来。

  6.整篇作文。

  (1)根据上面这幅漫画(题型1第一幅漫画)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字以内。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题析〗“漫画式议论文”与文本式材料议论文一样,都要求考生根据要求,或者从材料的中心(漫画作文从寓意)出发,提出中心论点,或者从要求的某一方面入手,提出论点,展开写作。这幅漫画的寓意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而不要浅尝辄止。围绕这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构思。

  (2)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题型1第二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注意:①把你喜欢的那幅漫画的标题填写在作文题目的空白处。②议论时要有比较,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③不少于600字。

  我更喜欢漫画《    》

  〖题析〗解题的关键在“更喜欢”三个字,这提醒考生写作的重点是在比较中肯定其中一幅画。“更喜欢”的表述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艺术技巧和思想内容。也可以两者兼有,分析技法为内容服务的妙处。

  (3)下面两幅图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把图给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2005年福建)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与两幅图都相关。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不得抄袭。

  【例文赏析】

  例文1:

  我更喜欢漫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

  有这样两幅漫画,一幅叫《截错了》,一幅叫《给六指做整形手术》。两幅画都是以表现当今少数医院对病人不负责乱做手术为主题,但表现方法迥异:前者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心不在焉的医生和护士,大惊失色痛苦万分的被截错肢的病人;画面生动诙谐,而后者的形象很简单——一只大手,小小的第六指安然无恙,大拇指却被冤枉截掉了,然而这异常简洁的形象却比前者复杂的形象更能吸引人的眼睛,更能引人深思,令我不得不对此倍加喜爱。

  首先,形象的简洁很重要。两幅漫画跳入眼帘,漫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以下简称《给》)马上给人以“手指截错了”的感性认识,而漫画《截错了》(以下简称《截》)却要求人们结合画面上的文字和形象进行思考才能得出“截脚截错了”的结论。在此,艺术形象感染力就有了区别。我们平时创作文艺作品不是也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吗?白石老人用几笔勾勒出的破蒲扇和柴扉被视为表现旧社会农民生活的经典之作;而著名作家海明威又以其文字简明如电报而传为佳话。在这个方面,《给》画也堪称典型,值得我们反复欣赏、学习。

  另一方面,《给》的立意似乎更深刻、隽永,因为它的形象本身,而不是附加的文字,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安然无恙的病指和被截去的拇指格外刺眼,令人联想到医学界以外的许多许多——某些国家机关精减人员,没有去掉真正“多余人”,却让有为的干部下了岗。反腐倡廉某些单位只反一些“小打小闹”的,而“后台”硬的大蛀虫却依然安然无恙的居高临下……许多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都可以从《给》画中联想出来,而《截》画就难以令人发此联想。的确,内蕴丰富,也是好的文艺作品的一个特点。我国几百年前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塑造了王熙凤、贾母、诸葛亮等无数典型人物,而这些人物的典型性格及所处的典型环境,不是至今还被许多的杂文家常用常新,不断地发掘出新的意义吗?当然,《给》画或许没有《截》画那样生动、幽默,令人忍俊不禁,但它的这两个大优点却值得我们,包括所有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学习。

  【评析】这篇文章清楚明了地表明作者的观点,文章采取总分的结构,首段在对比中明确“更喜欢《给》”,主体两部分分别从技法与立意角度谈喜欢的理由。文章最成功的方面表现在两个主体内容中,运用联想的方式,引入大量的事例加强对自己观点的支撑,如白石老人和海明威在不同艺术领域技法的使用,《红楼梦》《三国演义》的现实意义也开拓了文章思路。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这是一篇合乎文体要求的“评论”的文章,属于评论文。评论文与一般议论文不一样的地方,是必须引述材料(漫画)中的相关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它的主体内容“评”“叙”“析”正好相当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

  例文2:

  执子与通子

  福建考生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

  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之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歇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渌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骑马挥毫,信可乐也。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著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畏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著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

  执子们执著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滑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

  我们在通子们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从容,在“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包容。通子们教我们学会适应,沉稳柔和如圆;我们在执子们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会坚持;从嵇康绕梁的琴声与阮籍的恸哭而返中体会信念与力量。执子们教会我们闪亮自我,坚持信念,棱角分明如星。

  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圆形吧!

  【评析】从结构看,一开篇文章便概括两幅图的特点: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引发对历史那些令人景仰的人物的遐思。文章的精彩处在于以充实的内容歌颂“通子”,赞美“执子”,列举大量的历史人物,引用大量的古诗文,以斐然的文采,显示了文章的厚重.。

  【训练在线】

  1.请观察下边的漫画,用描述性的文字,介绍这幅漫画。大约300字左右。

  2.观察下面的漫画,概括漫画的寓意,15字以内。

  3.(1)观察下面的漫画,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向没有见过这幅漫画的人介绍这幅漫画,150字左右。

  (2)根据漫画寓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漫画“羡慕”由三幅画面组成。第一幅左右各有一个盛满水的鱼缸,分别有两条鱼和一条鱼。左边的鱼呆呆地、羡慕地望着对面的鱼缸,它们好像在想:看,那条鱼多清静。右边的那条鱼也呆呆地、羡慕地望着对面的鱼缸,似乎在想:它们多热闹、多快乐。

  第二幅画仍然是两个鱼缸,里面的鱼正在跳出自己的鱼缸,奔向对方的鱼缸,它们换了位。

  第三幅画右边的一条鱼和左边的两条鱼虽然互换了位置,但它们仍然羡慕对方呢,一如从前。

  2.(1)不学无术却摆架子。(2)有真才实学但也要谦虚。(3)“学问”与“权力”的错位。

  3.这是一幅讽刺漫画。由三部分组成。画的右边一个人坐在草地上,他戴着金丝眼镜,双手捧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身体左侧放着一个看来是准备装鱼的桶。

  左边是一口井,下边是砖砌成的圆形,上边是六角形井口,钓线已经放入井中。画的下面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这幅漫画讽刺了机械照搬书本,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