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陆地自然带复习大纲

刘惠分享

  陆地自然带指自然地理现象在地球表面的带状分布。它不仅存在于陆地,而且也表现于海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地理陆地自然带复习大纲,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地理复习大纲 一 自然带

  (1)形成

  (2)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典例】

  1.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4分)

  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F____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________和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字母代号)。(4分)

  (3)图中A、B所处纬度大致相同,但自然带类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2分)

  (4)自然带由A→E→D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规律;E→G→F→G→C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__规律。(4分)

  (5)自然带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在大陆西部其南界比东部偏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6)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这种现象是自然带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4分)

  【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2)C E F G

  (3)A 、B两处大气环流形式不同,气候类型不同(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别形成了与其水热状况相适应的植被、土壤等类型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5)受冬季风和千岛寒流影响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6)D 非地带性或海陆分布

  【解析】

  (3)A 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

  (4) 自然带A→E→D的变化主要因热量的差异而变化的反映了自然带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E→G→F→G→C的变化是由水分的差异引起的反映了自然带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5)因受冬季风和千岛寒流影响在大陆东岸气温较低,自然带则向南扩展。在大陆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沿岸气温升高,自然带向北扩展。

  (6)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因南半球的副极地地区是海洋分布,没有陆地,该现象属非地带性或海陆分布因素的影响。

  【迁移训练】

  1.读印度半岛自然带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自然带①②③类型可能依次为( )

  A.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

  B.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

  C.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

  D.热带季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雨林自然带

  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是( )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影响,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图中①自然带分布规律反映了( )

  A.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

  A

  B

  D

  带。

  甲地位于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自然带。

  ①自然带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现象的表现。

  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2.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自然带分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C.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

  D.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3.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带A—D—E的变化,水分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

  B.自然带A—B的变化,热量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

  C.自然带E的分布直达西部海岸,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D.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热量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

  2.C

  3.D

  【解析】

  达西部海岸,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C正确。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热量、水分差异都是主要影响因素,D不正确,选D。

  【名师点睛】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主 要是热量、水分条件的差异。影响热量、水分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半环状分布的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记住澳大利亚东北部受纬度、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因素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高考地理复习大纲 二 两个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类型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的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多。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分布高度的因素为热量和水分条件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③同一山体两侧垂直地带的高度比较

  A.假设两侧水分相同,看热量差异

  一般同一山体的阳坡拥有较多的热量,即阳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界比阴坡高。

  B.假设两侧热量相同,看水分差异

  a.一般迎风坡降水较多,即迎风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界比背风坡高。

  b.从降水与蒸发综合考虑。如黄土高原阳坡降水大于阴坡,但阳坡蒸发也大于阴坡,综合起来是阳坡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比阴坡干旱,因此阳坡森林分布上界比阴坡低。

  ④不同地区的不同山体的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较

  A.一般纬度越高,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低。

  B.一般距海越远,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高。此种情况应为干旱区的山地,其基带的降水量较少,但降水量由基带向上增加,故森林带开始出现的下界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高。

  ⑤雪线高度的分布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坡向

  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

  同一山体,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典例】

  下图为中国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2.从地理角度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答案】

  1.A

  2.B

  【解析】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太阳辐射

  C.洋流因素 D.大气环流

  【答案】

  3.B

  4.C

  【解析】

  3.图示区域的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4.P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亚欧大陆的东岸,根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判断,P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东岸受千岛寒流影响,千岛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导致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故C项正确。

  5.下列关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山麓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是一致的

  B.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没有关系

  C.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少

  D.喜马拉雅山南坡植被比北坡的植被数目要少些

  【答案】A

  【迁移训练】

  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下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考察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海拔2 100~3 000米的高度为云杉林,其成因为( )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

  B.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

  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多降雪

  【答案】

  1.C

  2.B

  【解析】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期中考试)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 1800~1900 B. 1900~2000

  C. 2000~2100 D. 2100~2200

  4. 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 喜光 喜湿 B. 喜阴 喜湿

  C. 好热 耐旱 D. 耐寒 好旱

  5. 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 光照增强 B. 水土流失加重

  C. 降水减少 D. 气候变暖

  【答案】

  3、A

  4、B

  5、D

  读“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6.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7.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较丁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降水较多 D.距海较远

  8.决定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答案】

  6.A

  7.B

  8.A

  图片来源:正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