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
以往我们总认为“隔行如隔山”,要了解另一个行业是很困难的,但如今信息技术的发达,令我们能搜到的关于一个行业的信息体量变得很大,那么你知道如何在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吗?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一、如何在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
1.明确行业图谱
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行业,或者想要对一个行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首先就是明确行业图谱,行业图谱包括本行业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
比如想要了解新零售行业,就要从新零售整个产业链做一个了解。
那么,明确了产业链,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如何呢?怎样能快速获取这些知识呢?
这就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比如一个自动追踪信息的工具,帮助你从整体上了解发展现状,从“新零售头条,行业负面,投融资,最新观点”四个方面深度了解。
2.知名龙头企业
想要对一个行业有快速深入的了解,龙头企业也很重要,行业内知名企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行业目前的发展态势。
行业龙头企业的了解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一方面是企业创始人。
比如想要了解电商行业,那么,阿里和京东是必须要去了解的,他们的创始人马云和刘强东也是必选项。
就新零售行业来说,领先企业如:便利蜂,盒马鲜生,猩便利,瑞辛咖啡等,需要对这些企业进行重点追踪,了解其最新发展情况。
3.行业意见领袖
一般来说,行业意见领袖式的人物,对一个行业有较大影响,他们说的话也能更精确的来说明这个行业,所以,了解一个行业,这个行业的意见领袖也是必须要关注的。
比如,财经作家“吴晓波”,关注他,或许能为你打开一扇走近财经的大门。
还是就新零售行业来说,目前比较有名的企业人物比如,钱治亚(瑞辛咖啡创始人兼CEO),司江华(猩便利创始人),阎利珉(果小美创始人兼CEO),侯毅(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王紫(便利蜂联合创始人兼CEO),徐正(每日优鲜创始人兼CEO)等。
这些都是新零售行业的意见领袖,他们的重点讲话,一些观点都值得探讨和学习,也必须要追踪起来。
4.重点分支领域
现在,对一个行业已经有一个全局的认识了,怎么才能对某几个分支领域做重点了解呢?
比如新零售里的“生鲜电商”这一块,又比如“无人货柜”这一领域,想要在这一细分领域有所发展,势必需要深入了解,这就需要订阅相关“关键词”,进行“主题追踪”了,时刻关注这一领域发生了什么大事,通过智能分析,还能查看本主题的热度,辅助判断本领域的发展情况。
5.系统整理
经过以上四步,应该能够达到对一个行业的全面认识,但想要加深印象,进而使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最后一步—绘制思维导图。
有些人习惯手绘,可以在纸上绘制,有些人习惯用电脑,可以使用Xmind等脑图绘制软件,绘制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梳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理清楚逻辑顺序,跟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做到知识为我所用。
二、进入一个新行业要知道什么
1.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我看来,虽然具体的工作内容各不相同,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考察的关键能力是相同的,许多工作的思考角度也是类似的。只要找准共通点、让自己的能力提升,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在展示不同行业共通性的过程中,你也是在暗示,自己转行的学习成本是比较低的。
2. 工作年限等于工作经验。
人们的常识是,如果A在一个行业呆得时间比B更久,那么A对这个行业了解比B更深。
但这一判断成立的基准是,两人对行业的洞察力和思考水平是相同的。
举个例子,假设A在行业内沉淀了三年,但他每天上下班都是例行公事,从不思考自己的行业和工作。相比而言,虽然B是初来乍到,但是他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思考行业和公司的发展上。
也许一开始,B对行业的理解没有A那么深,但假以时日,B的认知程度肯定会超过A。
而且,面试官真正在意的不是你在这个行业里工作的时长,而是你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和见解,是你发展的潜力。
你在讲解共通性的同时,也证明了自己快速学习的能力。
3. 你是零基础进入这个行业的。
当你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人们的预设是,你对这个行业了解远远低于有工作经验的人。
所以,一方面,你要证明工作年限不等于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要展示出自己对行业的认知,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策略。
三、研究行业到底从哪下手
搜索引擎是很多人了解行业时首先着手的方式,但它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大量的网络信息常常让人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其次,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做搜索引擎优化推广,这意味着你不一定能够精准搜到真实信息。
怎么做可以让自己获得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研究方法分为两种:top-down(从上至下)和bottom-up(从下至上)。前者是从行业入手,逐步切入某个细分领域及公司;后者则相反,从公司开始,反向了解它所在的领域以及行业。
top-down:学会读行业研究报告
要从行业入手,第一步就是去搜集行业研究报告,通常,你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以及前瞻数据等垂直研报网获得这类报告。但这些报告信息量往往很大,通常有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在大量信息面前,你应该如何抓取?德勤管理咨询总监金睿给我们列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内容:
行业整体发展:该行业主要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行业增速如何、市场规模、近期行业发展动向;
商业经营环境:国家政策、法律方面的规定—这部分在研究金融、医疗、房地产等行业时尤需注意;GDP、利息、利率的变化;消费者习惯的变化;技术革新;
竞争态势和环境:行业中有哪些领导企业、资源集中度、市场进入比例高不高、核心竞争力等;
运营管理层面:行业是否在研发新品;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行业内重大并购、重组、IPO等情况;
未来趋势:竞争趋势、盈利趋势、政策导向、行业内大企业的经营策略是否发生转变。
通过这些信息,你能初步了解该行业近年的发展态势,了解行业内有哪些头部公司,主要产品是什么,并对行业的产业链有相对清晰的把握。所以,细读研报通常是了解一个行业的起点。
bottom-up:从业内大部分公司的表现来判断行业
这是投资人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他们可能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中,分别抓取一家上市公司来研究。通过研究这些处于不同环节的大公司,他们不仅弄懂了产业链如何运作,也了解了在这个产业链中,哪个环节盈利最多、哪个环节发展潜力最大——那就是可能存在投资机会的地方。
不过对于大部分公司人来说,这么做的难度太高,所以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类比——在行业中找到你感兴趣的公司的同类型企业,放在一起比对研究。鲁曾经服务过一家时尚美妆电商平台,为了确定这家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她将市场上的时尚美妆电商平台都找了出来,看它们的产品、盈利模式、融资轮数。当你把一个细分领域的大部分公司都找出来看了一遍之后,你自然会对这一行业形成一个整体判断:市场整体处于发展初期还是衰退期?哪类模式发展得更好?
从下至上的研究方式往往目的性更强,它通常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而不是了解整个行业。
如何在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