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艺洁分享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介绍,欢迎阅读!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说法一:

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本称“上元”,是农民祈求丰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诞。人们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说法二:

另据史籍记载,相传西汉时期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吕后一族控制了政权。吕后卒后,周勃、陈平等元老奋起剿平“诸吕之乱”,拥戴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文帝博采众臣建议,精心治国,使汉帝国再次强盛起来。因扫除诸吕恰值正月十五,所以在每年的这天晚上,文帝微服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说法三:

汉武帝时听从谬忌之说,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说法四:

汉明帝笃信佛法,听从蔡愔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宫内“燃灯表佛”,从此民众效仿,皆点灯供奉佛祖。东汉末年,元宵节作为节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元宵节的具体时间2024

2024年元宵节具体时间为:2024年2月24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汉文帝?时期,为了庆祝周勃平定诸吕之乱,每逢正月十五,汉文帝都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因此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另一种说法是,元宵节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在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后来这种习俗逐渐成为民间盛大的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元宵节的起源与道教的“三元说”有关,正月十五被视为上元节,是庆祝天官喜乐的日子,因此要燃灯庆祝。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发生了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

三、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7日(星期日)上班。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8日(星期日)、5月11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10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15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4日(星期六)上班。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元宵和汤圆哪个好吃

如果只看外形和用料,有人会觉得元宵和汤圆没多大区别,外形都是圆的,外皮用的都是糯米粉,里面的馅料也多用芝麻、花生加糖之类的,会有多大差别呢?

馅料味道的差别

元宵的馅料是用果仁、糖(麦芽糖/蜂蜜)、熟面粉混合而成,加工好的馅料是硬的,可以切成一个个小方块(如下图)。汤圆馅是用果仁、糖和熟猪油混合制成,相对元宵馅儿要软得多。下锅煮熟后,汤圆馅里的猪油化了,馅料呈汤汁状,而元宵馅儿里没放猪油,仍是固体的。也因为这点差别,元宵的果仁香味更突出,而汤圆则增添了油香。

糯米粉的口感不同

俗话说:“滚元宵,包汤圆”。滚元宵时,将一个个方块状的馅料沾上水后放入干糯米粉中来回滚动,边滚边蘸水,直到滚成一定大小的圆球。包汤圆时,先在糯米粉中加水,然后像和面那样揉成团,再掰下一小块,压成圆饼,包上馅料,捏起来,搓成圆球。

元宵节的意义

禁忌一:不杀生

元宵节作为一个和家团圆和和美美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是不可以杀生的,如果见血的话,代表的是一个非常不详的征兆,所以大家一定要禁忌杀生,才不会有破财及病灾的发生。

禁忌二:不洗头发

因为"发"如同发财的发是同一个字,所以说,如果在元宵节当天洗头发的话,容易造成一年里都存不下什么积蓄。

禁忌三:不要把自己的衣服弄破

在元宵节当天,大家都是开开心心的,所以在当天最好不要把自己的衣服弄破,民间传说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你接下来的一年里霉运缠身。

禁忌四:不要把钱借给别人

元宵节当日,我们提倡大家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因为如果把钱借给别人的话,会把你的运气给借走,这样来年运气不好,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

禁忌五:元宵并非人人皆宜

在元宵节吃元宵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习俗,并且由于元宵甜腻、软、好入口的特点,深受很多小孩子和老人的喜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元宵并非人人皆宜,特别是老人、婴幼儿、病患者应少吃,因为汤圆不宜消化,吃多了可能会引发胃痛、胃胀、烧心、腹泻等症。

    22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