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可以剪头发吗

吴泽分享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可以剪头发吗,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宵节可以剪头发吗

元宵节可以剪头发吗

根据传统习俗,元宵节是不可以剪头发的,因为存在“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而且在腊月里有舅舅的男子都会把头发理得短短的,整个正月都不宜理发。然而,从现实角度来看,现在并没有那么多讲究,只要当地的理发店已经开业,那么在元宵节这一天是可以理发的。此外,根据黄历,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的黄历所宜事项中并没有理发相关事项,因此不适合选择此日进行理发。但是,如果有些人不讲究这些习俗,元宵节也是可以理发的。总的来说,是否在元宵节剪头发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和对传统习俗的重视程度。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很久远的时候,天帝要惩罚错杀他喜爱的神鸟的人类,他善良的小女儿怕无辜的人们受到牵连,暗中提前告知:人们唯有齐心协力,想出应对的方法才能躲过这次浩劫。后来有个老人家想出一个办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在正月十五晚上,天帝看到人间一片火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平安躲过一劫。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花来纪念这个日子。

传说二: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想投井。东方朔搭救后问明原因,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便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便在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瞒过玉帝。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也在那天晚上与家人团聚了。

元宵节为何要挂彩灯

元宵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公元前108年,汉文帝平叛胜利,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日,就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西汉时代,就有了简单的庆祝活动,但还没有元宵挂灯的习惯,只是在正月十五日晚祭祀天帝。东汉时,明帝刘庄信仰佛教,命令官民在元宵节挂灯。这是元宵节挂灯的最早记载。因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普遍挂灯,故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虽然灯笼起源于汉,但真正流行开来是在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元宵节舞龙灯的寓意

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用舞龙祈祷神龙的保,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人们舞起用竹、铁结扎,外用绸缎或布匹制作的彩龙取乐,表现欢快的心情,经过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制造,到现在“耍龙灯”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龙是五瑞兽之首,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文化。自古以来,有关龙的传说浩如烟海,龙也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舞龙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歌颂祖国、礼赞幸福生活的隆重热烈的艺术活动。

龙灯也叫“龙舞”。身长20米左右,直径60—70公分,内用铁丝做成圆形,安上灯泡或蜡烛,外用纱布包裹涂色而成。舞龙者由数十人组成。1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

龙灯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节日传统灯彩。流行于。相传龙是吉祥的倾向,因此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均为单数。其形象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火龙”、“青龙”。“白龙”、“黄龙”,每节内能燃烧烛的称“龙灯”。新春佳节,在我国广大城镇,有“耍龙灯”的习惯。

“耍龙灯”也叫“舞龙”,又称“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宵节吃元宵的寓意

1、汤圆与“团圆”读音相似,并且元宵往往就是归家的游子再次离家的时候,于是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寄托了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意愿,希望年也能团团圆圆。

2、传统的汤圆是糯米做皮,五谷杂粮做馅料,例如我们经常吃的花生、芝麻等。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则是希望新的一年能有个好收成,风调雨顺。丰富的馅料,也寓意着财广进,福气满满。

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月满之时,在古代夜生活不像现在如此丰富,所以古代常有与家人赏月话闲聊的习惯。而白净圆润的汤圆如同天上的明月,所以古人对汤圆寄托了一家人能够和和美美的意愿。

4、养生功效:御寒、补脾胃、益肺气。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223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