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般认为,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元宵节就已经初具雏形,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元宵节的来历介绍,欢迎阅读!
元宵节的来历
相传汉文帝和元宵节有关。汉文帝是在开国老臣周勃、陈平等平定“诸吕之乱”之后,才被拥立为皇帝的,而周勃、陈平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所以就把平定“诸吕之乱”的农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逢此夜,便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为什么叫元宵节呢?因为宵就是夜晚的意思,每年的第一个月就是元月,所以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这一夜叫做元宵。
汉代史官司马迁建议汉武帝修改历法,他在创建《太初历》的时候,把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
到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提倡佛法,听说佛教有在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就下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宫中和寺院点灯敬。从此以后,正月十五街头放灯的习俗就流传到民间,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庆贺元宵佳节。
汉代以后,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老百姓无暇参加娱乐活动,元宵节的活动也就淡下来了。
到了隋朝,国家开始走向统一,各种节日习俗的活动又开始盛行起来。但就在这个时候,却有人出于礼教和国力的考虑,上疏奏请禁止元宵活动,结果隋文帝“诏可其奏”(见《隋书》)。隋文帝不但同意了这条奏折,并且执行的还很严格,甚至有的官吏因为元宵夜禁不力,而弄丢了乌纱帽。
颇具喜剧色彩的是,虽然隋文帝严禁元宵,但等他儿子隋炀帝继位后,却一改父亲的制度,不但放开元宵夜禁,还带头大肆铺张元宵节的各种节日习俗活动。据《隋书.音乐志》记载,每到正月,有很多小国来朝拜,一般都有留他们到正月十五,在端门和建国门之间,让他们观看绵延八里的戏场,场面十分壮观,参加歌舞的人多打数万,从晚上一直舞到清晨,非常热闹。
到了唐代,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快速发展,盛况空前,无论是皇宫里还是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高大的灯轮、灯楼、灯树。唐玄宗时期,宫中的巨型灯楼,甚至多达20间,高达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到中唐以后,元宵节已发展成全民性的狂欢节日,并且在正月十五前后各展一天,这三天都属于元宵节。
到了宋代,就更重视元宵节,不但赏灯等活动更加热闹,灯的样式更加丰富,并且又把元宵节延期为五天,又前后加上正月十三和十八,十三叫试灯,十八叫收灯。据王咏的《燕翼贻谋录》记载,这还是宋太宗赵匡胤定下的规矩,他在乾德五年(967)正月下诏说:
“上元张灯止三夜,今朝廷无事,区宇又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
从此以后,元宵灯期延为五日,便成了惯例。
到了明朝,元宵灯期又增加到了十天,自正月初八到十七,官员们都可以放假十天,全民连续赏灯十天,可以算是中国最长的元宵灯节了。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里面不再举办灯会。但民间的灯火依然很壮观,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并且还有烟花爆竹、舞龙舞狮、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助兴,只是元宵节期缩短为三到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宵节习俗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
元宵节灯谜:人名类
六王毕,四海一(打《红楼梦》人名)——秦邦业
三八多面手(打《红楼梦》人名)——巧姐
女十八兮叹分离(打《红楼梦》人名)——杏奴
元前明后(打《水浒传》人名)——宋清
渐渐安定(打《水浒传》人名)——徐宁
赫赫小英雄(打《水浒传》人名)——童威
不许你发达(打《水浒传》人名)——杜兴
禁止调房(打《水浒传》人名)——杜迁
济人急难(打《水浒传》人名)——施恩
渐渐安定(打《水浒传》人名)——徐宁
众芳竞艳(打《水浒传》人名)——花荣
社会在发展(打《水浒传》人名)——史进
僧穿彩衣(打《水浒传》人物绰号)——花和尚
久旱逢甘露(打水浒传人物绰号)——及时雨
奥运射击冠军(打《水浒传》人物绰号)——金枪手
再三谦让(打《三国演义》人名)——陆逊
古代文化(打《三国演义》人名)——史迹
事事齐全说汉高(打《三国演义》人名)——刘备
逐渐繁荣(打《三国演义》人名)——徐盛
八骏日行三万里(打《三国演义》人名)——马良
轻骑飞跃(打《三国演义》人名)——马超
天不绝曹(打《三国演义》人名)——魏续
汉朝文书(打《三国演义》人名)——刘表
醒后得知一场梦(打《西游记》人名)——悟空
相声逗乐(打《西游记》人物)——眼看喜
各一方话鼠(打一画家名)——吴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