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夏至时节为什么吃面
夏至这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在食品中最长的是面条,所以古人选定夏至吃面条,希望把白天吃“短”。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夏至时节为什么吃面,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夏至为什么吃面
1.尝新之意
古书《二十四节气解》说:“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赵之珩说,我国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夏至食面,一般指的是面条。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菜熬面、肉丝面、油渣面、三鲜面、片儿川、肉丝炒面、过桥面及夏季的麻油凉拌面等许多品种。北方则主要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2.避恶之意
先民们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除了爱好,据说还有“避恶”之意,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有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之说,即用多出汗方法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有些人夏天时爱吃凉面祛暑,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最爱吃槐叶冷淘面,还曾在《槐叶冷淘》一诗中吟咏:“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然欲无。”唐宋年间在以槐芽烹调的各种食品制法中,此槐叶面因其色、香、味俱佳曾成为一道消夏的美食,可见制作快捷营养丰富的各种面条自古至今都是百姓家最爱的消夏食品。
3.祭神之意
在清代,夏至祭神十分盛行,民间须吃面食,以示敬神。由此可见夏至这天,北方人吃面条也好,南方人吃馄饨也好,都是过节祭神的习俗。
4.养生之意
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本草拾遗》说“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医林纂要》说它“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湿气和暑气。此外,夏季受凉后往往会出现鼻塞恶寒、头痛身重等症状,煮一碗热面,加些葱白及胡椒,趁热品尝,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夏至养生运动常识
运动调养,是各个节气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最好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锻炼身体最好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项目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如果运动过激,会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
运动之后,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绿豆盐水汤,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夏至过后,天气日益炎热,提倡每日温水洗澡。温水澡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由于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立夏有什么风俗
立夏煮鸡蛋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每逢立夏,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吃煮鸡蛋或咸鸭蛋,认为立夏吃鸡蛋能强健身体。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们了,家长一般会编织五彩蛋兜,跟小伙伴们一起斗蛋。
迎夏仪式
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天子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并指令司徒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仪式上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立夏称重
中国古代很重视立夏节气,传统风俗众多,立夏称人这个习俗相传在三国时代就已经有了。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虽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立夏饮茶
在江西一带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立夏的那一天,妇女们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说是立夏饮了七家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从科学的角度看,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吃鸡肠面
在永定太平里,每逢立夏,家家都有吃鸡肠面的习惯,每人都要亲手揉制鸡肠面。这时,老人会念叨说:“长长鸡肠面,人人都要食;立夏吃了面,人人脚骨健。”家长们希望家人吃了鸡肠面,都会变得精力旺盛,身强体壮,无病消灾,干活起劲,寿命变长等。
尝新活动
在民间,还有“立夏尝新”的风俗活动。例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江浙一带,许多人都要吃上一碗香喷喷的乌米饭,也就是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