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会出现什么特殊现象
天文学中,秋分扮演重要角色,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分会出现什么特殊现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分会出现什么特殊现象
南北极过着共同的白昼
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极同时都可以看见太阳,分享着同一个白昼。
高度和影子一样长
在北纬45度线上,用不着爬高,便可丈量出建筑物的高度,因为他们好像早就和自己的影子商量好了似的,这一天高度和影子一样长,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长度,也就知道了建筑物的高度了。
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太阳直射点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当你来到赤道线时,就会发现任何物体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秋分天气有什么变化
秋分之后开始不热了。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分时令有哪三候
每个节气都有属于自己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常常都被分为三候,秋分指的的是:“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然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天气变得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以上三句生动描绘了这个时节的场景,给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秋分的气候特点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美好宜人的时节。
秋分也是天文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1、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直至冬至日达到白昼最短;
2、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
3、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该节气相关诗词推荐
1.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3.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白居易《秋夕》
4.冲融日脚未全心,一叶飞黄满眼秋。谩向登临追宋玉,苦吟谁广畔牢愁。——李弥逊《次韵学士史秋初四首》
一雨洗觚稜,三川气象清。林风传颢气,木叶送商声。忽忽莲生的,看看菊吐英。太平时里老,何以报虚生。——邵雍《和李文思早秋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