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秋分>

秋分节气的饮食原则

倩愉分享

秋分后,凉意便会更加明显,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分节气的饮食原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分节气的饮食原则

秋分节气的饮食原则

1、平衡营养

在我国的营养学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提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如谷类,主要供给热能和维生素B1;豆及豆制品,主要供给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主要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等。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秋季的饮食养生原则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甘、淡、酸、滋润的食物的进食,但不可太过。

2、阴阳平衡

秋分时节昼夜均等,所以我们养生也要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使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衡”是中医的说法,其实这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七天营养素”的平衡摄入,保持身体所需的营养充分。

秋分是什么意思

它指的是我国的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公历的9月23日前后,意味着盛夏的酷暑彻底结束,真正的秋天要到了。另外据古籍记载《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昼夜正好平分,所以是有这一层意思。而且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所以是很有标志性的一个时令,人们根据其气候的变化,来指导秋耕活动。

秋分时节有哪三候

相关资料有言:“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第一句是指到了该节气,雷声明显减少了,因为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坯”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最后一句是在讲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在提醒人们要注意田地的灌溉问题,以防降水稀少。

秋季有什么养生方法

这个时候要注意不能食用太过温补的东西,因为需防止秋燥,以调理为主,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为宜。锻炼身体也要讲究“收”,不可进行太过剧烈的运动,可以试试太极拳、慢跑等节奏舒缓的活动。

秋分天气特点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186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