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有关寒食节的文案
现在寒食节已经式微,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寒食节,更不要说了解寒食节的起源了。那么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最新有关寒食节的文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最新有关寒食节的文案
1.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2.马上逢寒食 ,途中属暮春。
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5.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
6.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7.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8.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 家哭。
9.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10.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寒食节的起源
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规定每年在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晋国国内家家户户都要禁烟火而吃冷食,据说这就是寒食节吃冷食习俗的来源。
于是晋地之民便在每年的寒食时节断火冷食。最初寒食节的断火时间为一个月,但由于天天吃生食,致使许多人因身体不适而生病。到东汉时期,并州刺史周举注意到此种状况后,为解决这个问题,便亲自到介之推庙进香,请求介之推将断火的时间改为三天。此后随着寒食节风俗向全国的传播,断火之俗也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断火时间也逐渐由三天改为了一天。
寒食节肯能在冬季
天文学家认为寒食节禁火、出火之“火”是指大火星,即商星,参星和商星是相对的,三月参伏,则意味着火见,也就是火出。自八月至来年二月,黄昏时都见不到大火星,故后人推广而统称为内火。所谓三月火出即是指大火星皆出东方。二十八宿的龙神位于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季节,受到人们对大火星的崇拜,便形成民间禁火、出火习俗。然而,正如中村乔所说,由春季论述寒食起源之说,基于魏晋以后的寒食是冬至之后一百零五日进行,这和《周礼》的《秋官·司炬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夏官·司爟(guan)氏》“季春出火民咸从之”的时期大略一致。但是,所见寒食风俗最古老的事例是后汉桓谭的《新论)和(后汉书·周举传),因其在冬季进行,所以应该把寒食的古制在冬季进行作为其起源。
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或“熟食节”,相传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按照古代的风俗,节日期间要禁止一切烟火,包括生火做饭。为此必须事先准备好熟食,到时只能吃这些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
寒食节的习俗活动主要有三项:禁火、扫墓、郊游。寒食节的具体时间定在前一年冬至后的105日或106日,恰好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两天。因为寒食节通常要禁火三天,所以有关活动要延续到清明。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对寒食与清明就逐渐不加区分了,以至现在有不少人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了。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日期相近,自唐以后,与祭祀祖先亡灵以及郊游扫墓活动,逐渐融汇成为一个节日,民间也有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禁烟节的,甚至还有“清明寒食”的说法,因此寒食节有许多习俗和清明节一样,也有荡秋千、蹴鞠等娱乐活动。
画卵
古代寒食节的习俗,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邺中记》载:“寒食日,俗画鸡子以相晌。”南朝梁宗凛《荆楚岁时记》载:“古之豪家,食称画卵。”
唐代寒食节吃煮鸡蛋就是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更有好事者,在鸡蛋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并染上色彩,增加鸡蛋的外观美感,久之,形成了一种传统习俗,这就是唐人所说的镂鸡子。
“镂鸡子”又名“画卵”,是一种精心雕镂的彩蛋。“镂鸡子”虽在魏晋时就已经出现,但它的普及却在唐代。当时人们还要把镂刻过的鸡蛋拿出来相互比试,争巧斗艺,这种习俗当时称为“斗鸡子”。由于民间斗彩蛋之风甚盛,唐太宗贞观年间(627一649年)就提出要对“雕镂鸡子”加以约束,但是一种流行的风俗仅靠官方简单的“禁断”是难以收到成效的,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对民间的这种“镂鸡子”风俗就不再干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