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其他叫法和别名
据统计,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其他叫法有什么呢?你想知道端午节最有趣的别名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其他叫法和别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其他叫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全年四大节之一。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节最有趣的别名
龙子节
这是著名学者闻一多在《端午考》中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四五千年以前吴越民族奉神龙为图腾,自认为是龙子龙孙,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节日,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这就是说,龙节或称龙子节,不是端午的别称,而是端午节的本名,端午的起源来自于少数民族的龙图腾祭祀日。赛龙舟也不是为纪念屈原,而是早在屈原以前就已存在了的活动。此观点今已被学界所普遍接受。
粽子节
在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习俗,无论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根据历史的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粽子就出现了,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粽子节”。另外,古人端午吃棕子的时候,还有比较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端阳节
端午节之所以又叫做端阳节,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因为古人认为五是阳数,所以又叫做端阳。还有一种说法出自于《荆楚岁时记》,据其中的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而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另外根据古人用十二地支对应月份的说法,“午”属十二支,而农历五月为午月,午又和五同音,而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五五相重,所以端午节又叫“重午节”,而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浴兰节
据梁宗镶《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因为端午节正值仲夏期间,是皮肤病多发季节,所以古人在端午节的时候非常重视五月五日的洗浴。古人会去山上将兰采来,回家煮汤,用以洗身。还有一些喜欢将兰、芩草、排草、山奈、甘松等等,放在香包里面佩在胸前,驱邪避虫。
菖蒲节
古人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到了端午节这天,五毒尽出,五毒分别是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因此,端午节多为驱邢避毒的习俗,例如说:门上悬挂菖蒲、插艾草、喝雄黄酒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所以端午节也被称为“菖蒲节”。
女儿节
端午节之所以叫女儿节,据说是为纪念杰出女政治家武则天。传说她的母亲在端午节这天在江边遇到金龙,然后怀上并生下她的。而大家为了纪念在这天诞生的这位杰出女性,每逢端午节都要她们移舟江潭,载歌载舞,翼求金龙再现、再感龙孕、再多生出几位为天下妇女扬眉吐气的女豪杰来。这一习俗沿袭于今,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儿节”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卫生节
其中有一个颇具现代意味,叫“卫生节”。其实,“卫生”也是一个古词,最早见于《庄子·庚桑楚》。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趎,人名,即南荣趎,大概是个道家人物。这里说的“卫生”,义项也比较单纯,就是养生的意思。这句话透露出早期道家人物重视养生以求长生不老的思想。
端午节介绍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的其他叫法和别名相关文章:
★ 端午节其他别称
★ 端午节名称的由来
★ 关于端午节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