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小暑>

小暑民俗旧俗小知识

倩愉分享

食新,这项活动早在汉代就有,经过流传,唐宋时期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等一些功能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暑民俗旧俗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暑民俗旧俗小知识

小暑民俗旧俗小知识

小暑食黄鳝

小暑是吃黄鳝的好时节。旧时把走江湖的称为卖大力丸的,不无贬义,其实据古籍所载,还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药就是鳝鱼。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肥壮、粗大、结实、味美,故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小暑食藕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养生,在吃上非常讲究,在素有“苦夏”说法的夏季更是如此。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含量也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已经废止的小暑旧俗:食鲎

旧时福州有“大暑荔枝小暑鲎”的说法。从前每到小暑节气,中华鲎会大量上市,它是福州人夏季餐桌上的美食。而到了大暑节气,荔枝又会大量上市。于是人们就形成了大暑吃荔枝小暑吃鲎的习惯。不过,如今中华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地人们正通过人工育苗及海区放流对中华鲎种群资源进行保护和恢复。

小暑节气的介绍

小暑,六月节。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暑,表示炎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进入伏旱期。而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开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小暑时节,各地时兴“尝新”。早先北方的小麦、南方的稻子,小暑时节都已收割完毕。伴随新粮食的收获,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祭祀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还会祭祀“土地公公”。

古人将后稷(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奉为“谷神”,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饭祭祀谷神,然后尝新米、喝新酒,谓之“六六福”。尤其是北方人,还会将最新鲜的面粉蒸成馒头吃食和献给祖先,而且还习惯在这天用新米做粥喝。

小暑之后,很快就是六月六“晒衣节”。传说六月六日为龙王晒鳞之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晒衣服、晒书画,据说此日晾晒之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也有些地方会选在七夕这天。

小暑还是吃黄鳝的好时节。旧时把走江湖的称为卖大力丸的,不无贬义,其实据古籍所载,还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药就是鳝鱼。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肥壮、粗大、结实、味美,故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热在三伏”,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故而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在饮食上,也应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而大热之时喝热粥、饮热茶,不仅能缓解疲乏的肠胃,又能使身体出汗而排出体内毒素。

小暑节气注意补水

水的重要性在《本草纲目》中的首篇早有记载。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缺乏食物,人的生命可以维持几周,但如果没有水,人能存活的时间就只有几天了。据现代医学家的研究,水有运送大养分和氧气、调节体温、排泄废物、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吸收、润滑关节等六大功能。

如果缺了水,人体就会出现代谢功能紊乱并诱发多种疾病。如果感觉到口干舌燥,那就是身体已经发出了极度缺水的信号了。喧个时候脱水已经危及了身体的健康,所以不要等到口渴了再补充水分,平日就要养成勤喝水的好习惯。

由于小暑前后气温会突然间攀升,人体很容易缺失水分,所以要及时地进行补充。除直接喝水之外,也可以动手煮一些绿豆汤、莲子弱、酸梅汤等营养汤类。这些汤类不仅能够止渴散热,还有助于清热解毒、养胃止泻。

其实补水不一定仅限于喝水或者饮料,也可以食用一些水分较多的新鲜蔬果。例如含水量高达96%的冬瓜,还有黄瓜、丝瓜、南瓜、苦瓜等。这些含钾量高含钠量低的瓜类食物不仅可以补水,能降低血压、保护血管。

小暑时暑伏的开始吗

并不是的小暑和暑伏不是同一天。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没有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小暑。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105度时,小暑节气开始。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将进入夏季最炎热的阶段。但小暑和入伏不同,小暑并不是伏天的开始。暑伏,即三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受节气和庚日的影响,每年入伏的时间有所不同。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共持续30或40天,一般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其中初伏和末伏是固定的10天,中伏是不固定的,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所以三伏天的时间是不固定的。

关于小暑的古诗

七绝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

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

能赋堂中偶坐身。

小暑才交雨渐晴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186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