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小寒>

小寒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跃瀚分享

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小寒节气的特点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寒节气的特点,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小寒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小寒节气的特点

当太阳黄经达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

中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到最为强大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最大,并配合最强的西风强度。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气温最低的节气竟是大雪哩!

华南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华南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只所以如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小寒节气,人们还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的预报,预防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的影响,注意防寒防冻。

小寒节气前后干什么?

1、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

2、吃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另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古籍记载,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3、 吃糯米饭

广东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4、准备年货

小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所以小寒到了,也就意味着距离我们的春节不远了。因此,小寒的时候很多地方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等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5、采购年货,准备过年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小寒节气的传统习俗

1.吃黄芽菜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可见大寒和小寒时节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来看,大寒冷于小寒,但事实上,小寒一般在二九的第6天,再过三四天就是三九的时间段,所以可以说小寒节气才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

为了起到御寒的作用,我国的青少年在小寒的时候有一些特别的体育锻炼方式,如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湖南乡间直到现在也是非常的流行。

据《津门杂记》中的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节气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的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以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2.小寒节气吃腊八粥

腊八一般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间,到了小寒的时候,就意味着快要过年了。腊八的这一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佛寺。有一次,释A牟尼在修行的过程中饥饿难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活命下来,这一天是12月初8,佛家便在这一天熬粥供佛,这一天熬的粥叫做腊八粥,“腊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传到民间后,一直流传到现代社会。

腊八粥的食材非常的多,据《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边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攘、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北方的腊八粥有黄米、红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泥等,和水煮,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红糖、白糖、葡萄干点缀。南方的腊八粥还会加入莲子和桂圆,北方煮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加的。

小寒节气活动

1.九九歌

为了度过寒冬,过去北方有“数九九”的习俗。从一九到九九的八十一天里,每个九彼此间有差异,古人根据长期经验的累积,编成了浅显易懂的九九歌,如“一九相呼不出手,二九互邀冰上走,三九冻死猫,四九冻死狗,五九抬头看柳,六九贫儿争气,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犁耙齐出。”

2.吃菜饭

江南地区到了小寒,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按照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3.进补与暖食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民众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例如火锅食品,冬令羊肉菜肴,以此来补充身体的能量。

4.户外锻炼

江南地区的民众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小寒节气的由来

小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为什么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成为大寒。

小寒中的三候,其物候反映分别是:“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在候鸟中,一候,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但还不是迁移到我国的最北方,只是离开了南方最热的地方;二候,喜鹊此时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2138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