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哪些节日风俗
秋天是美好的,立秋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秋天,你知道关于立秋节气的介绍有哪些吗?为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立秋有哪些节日风俗大全,欢迎参阅。
立秋有哪些节日风俗
(1)食秋“渣”:
一直以来,山东、四川等地都有立秋食“渣”的习俗,所谓“渣”,其实就是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豆腐渣”。民间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人们也认为此举,可以帮助你一整个秋天都“不呕也不拉”。呕吐与腹泻都是秋季的常见病,这体现了人们的前瞻意识。
(2)祓(fú)秋:
在浙江镇海、奉化等地有立秋日祓秋的习俗。在立秋这一天,人们会给自己的儿童吃绿豆粥、服酒曲。据说,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们长得壮一些,也能让他们长得快一些,有催熟、促成长之意。不过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只能算是民众对孩子身体健康的一个美好愿望罢了。
立秋食材
立秋节气,天气并不会立马转凉,因此,饮食也应以易消化为主。专家建议,此时也不宜过多摄入辛辣的食物,如姜、葱、洋葱、韭菜等,就得减少摄入了,而应多吃一些酸、甘味食物,并佐以苦味食物的食物。如番茄、冬瓜、玉米、牛肉等,都是你不错的选择。
而豆角也是一种很适合立秋时期食用的食物。豆角又叫做刀豆、四季豆,是夏天盛产的蔬菜。传统医学认为,豆角,性平, 味 甘、淡,归脾经、胃经,具有健脾、和中、化湿的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豆角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之外,还含有少量的胡萝卜素。因此,适当地摄入豆角,有助于光洁肌肤,改善皮肤粗糙的状况。
立秋三候
凉风至: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就是敛聚。
白露降:后五日“白露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寒蝉鸣:再五日“寒蝉鸣”。“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此时“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了。
立秋习俗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立秋的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 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
立秋是秋天了吗:立秋并非秋天的开始
秋的原意指草木开始结果孕子,而古人认为立秋节气表示秋天开始。按照现代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因此,除常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才开始秋风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