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立秋>

立秋节气小知识有哪些

宋佳分享

秋天是如此美好,千百年来多少人为此争相吟诵,对于立秋节气,你有想到哪些相关立秋的小知识呢?为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立秋节气小知识有哪些(精选),欢迎参阅。

立秋节气小知识有哪些

立秋节气小知识有哪些

立秋节气小知识有哪些【篇一】

每当到了立秋节气就代表着夏天马上就要过去了,秋天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中国医学也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也就是说立秋之后还会热一段时间。

立秋节气小知识有哪些【篇二】

立秋又叫交秋,两者是同一个意思。立秋是正式的说法,交秋是开始是某些地方对立秋的别称,慢慢传播开来,很多地方也这么叫。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

立秋节气小知识有哪些【篇三】

1.立秋下雨说法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谚语,叫“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说的就是立秋下雨和白露吹风的事情,立秋后每下一次雨,温度也会随之下降。有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立秋后下不下雨都不能轻视,要根据实时的天气情况选择应对之法。

2.立秋下雨说法二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这里的意思是说立秋节气这天若下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到时候秋季就会迎来各种农作物的丰收。因为在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还处于生长旺盛期,像中稻正处于开花结实期,而晚稻才刚栽种不久,玉米正在抽雄吐丝,大豆也开始结荚了,红薯正处于快速膨大期间,可以说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也是最需要水分的时候。

3.立秋下雨说法三

在有些地方还有着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立秋节气这天如果下雨了,就表示后面的雨水多。相反立秋节气这天是晴天,那表示后面的雨水就少。

立秋节气小知识有哪些【篇四】

1、饺子

北方人爱吃面食,在立秋这个时节面食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是在立秋这天北方人吃的面食是以饺子为主。在北方有句老话叫做三伏吃面条,立秋吃饺子,因此在立秋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气吃饺子必须是要准备的,这样的话才能预示着我们能非常好的度过立秋这个节气。

2、吃酱肘子

在北方有立秋补肥的这种说法,就是要在立秋的时候多吃一些肉,让自己身体长膘,这样才有足够的能量去度过冬天,所以立秋这一天很多北方人都会买来猪肘子,做成酱猪肘来吃。

3、吃茄子

在北方立秋这一天还会准备上一些茄子来吃,但是茄子要提前一天将它准备好,将茄子蒸好,然后在立秋这一天吃下去,也是希望自己有一个好身体能够度过立秋,开始迎接冬天的到来。

4、吃烤鸭

北方有补秋膘的说法,就是在夏天已经瘦回去的肉需要在秋天把它补回来,这样的话我们就有足够的热量去抵御秋寒,所以在北方立秋这一天的时候需要准备一个大的烤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烤鸭补秋膘,庆祝立秋。

立秋节气小知识有哪些【篇五】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立秋有哪些节日风俗

(1)食秋“渣”:

一直以来,山东、四川等地都有立秋食“渣”的习俗,所谓“渣”,其实就是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豆腐渣”。民间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人们也认为此举,可以帮助你一整个秋天都“不呕也不拉”。呕吐与腹泻都是秋季的常见病,这体现了人们的前瞻意识。

(2)祓(fú)秋:

在浙江镇海、奉化等地有立秋日祓秋的习俗。在立秋这一天,人们会给自己的儿童吃绿豆粥、服酒曲。据说,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们长得壮一些,也能让他们长得快一些,有催熟、促成长之意。不过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只能算是民众对孩子身体健康的一个美好愿望罢了。

立秋食材

立秋节气,天气并不会立马转凉,因此,饮食也应以易消化为主。专家建议,此时也不宜过多摄入辛辣的食物,如姜、葱、洋葱、韭菜等,就得减少摄入了,而应多吃一些酸、甘味食物,并佐以苦味食物的食物。如番茄、冬瓜、玉米、牛肉等,都是你不错的选择。

而豆角也是一种很适合立秋时期食用的食物。豆角又叫做刀豆、四季豆,是夏天盛产的蔬菜。传统医学认为,豆角,性平, 味 甘、淡,归脾经、胃经,具有健脾、和中、化湿的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豆角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之外,还含有少量的胡萝卜素。因此,适当地摄入豆角,有助于光洁肌肤,改善皮肤粗糙的状况。

立秋时节这样养生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早晚凉爽,白天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变化。

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养阴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调养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适量运动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立秋的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

立秋的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 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

    193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