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每年的立秋在阳历的8月7日到9日之间,而今天恰好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秋,时间已经开始远离夏日,为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立秋节气的意义是什么,欢迎参阅。
立秋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代表的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的习俗
迎秋
在古代,立秋被称为立秋节,是很重要的节日。早在周代,每逢立秋日,天子都要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立秋日帝王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
咬秋
咬秋,又称“啃秋”。顾名思义,就知道这个习俗跟“吃”有关系。没错,这里的“咬秋”,主要指的是吃西瓜。在早些年头,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有在立秋当日吃西瓜的习俗。夏末秋初,上市的西瓜逐渐减少,因此变得格外珍稀,并且有“秋后的西瓜不保甜”的说法,也就是说,立了秋后的西瓜,就不像夏天时那样甘甜爽口了,所以人们要赶紧多吃几口西瓜,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意。据说,立秋日吃西瓜有预防腹泻、不得疟疾的功效。
贴秋膘
贴秋膘可以说是最具有立秋特色的习俗之一。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的原因,人们大都食欲不振,胃口极差,也因此容易变得消瘦。所以,在清代,一进立秋,人们就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较,以验证与夏天增减的体重数。当然,一般情况下,人们的体重都是有所折轻的。这时候,人们就开始秋补了,什么红烧肉、炖鸡炖鱼、肉馅饺子等轮番上桌,狠狠恶补一番,“以肉贴膘”。
立秋简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本文【立秋是什么意思: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由日历网编辑整理,转载请说明来处。关键词:立秋是什么意思(热度<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