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饮食文化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冬节气饮食文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冬节气饮食文化
立 冬 日 作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所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入房屋巢穴之内躲避寒冷的意思。
岁月几番沧桑,人间几多风雪。
2021辛丑年的立冬全国大范围降温,北方多地降下初雪,闽南民谚中有“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的说法,
不管我们生活在什么地方,都应该顺应自然,遵循冬季养生的普遍规律,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调整作息与饮食,维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口识养生
立冬的饮食调养重在养阴,以“虚者补之,寒者温之”为原则。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
立冬进补要根据年龄、体质的不同因人而异,中医的养生原则是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
冬夜漏长,不可多食硬物并湿软果饼。食讫,须行百步摩腹法,摇动令消,方睡。不尔,后成脚气。(《遵生八笺·冬季摄生消息论》)
译文:
“平时食味适宜减少咸味增加苦味,以此来调养心气。冬季对应肾臟,在五行中对应水,五味中对应咸味,因担心肾水会克制心火导致心臟病变,所以适宜调养心气。
冬夜漫长,不要多吃生硬的食物和湿软的果饼。吃完饭,一定要做‘百步摩腹法’来帮助消化,才可睡觉。否则,会导致今后患脚气病。”
01
立冬宜食
在冬季饮食养生中,中老年人可以用糯米自酿素酒浸泡山药,或其他良方饮用。
早起服素酒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切忌房事,不可多食炙爆、肉面馄饨之类,则有益于健康。
《千金方》曰:“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立春则止。终身常尔百病不生。”
《纂要》曰:“钟乳酒方,服之补骨髓,益气力,逐寒湿。其方:用地黄八两,巨胜子一升,熬捣烂。牛膝四两,五加皮四两,地骨皮四两,桂心二两,防风二两,仙灵皮三两。钟乳粉五两,甘草汤浸三日、更以牛乳一碗,将乳石瓷瓶浸过,于饭上蒸之。乳尽倾出,暖水淘尽碎研。右诸药为中末,用绢囊盛浸好醇酒三斗罈内,五日后可取服之。十月初一日服起,至立春日止。”
《琐碎录》曰:“冬月勿以梨搅热酒饮,令人头旋,不可支吾。”
《遵生八笺》:“不可就火烘炙食物。冷药不治热极,热药不治冷极,水就湿,火就燥耳。”
《金匮要略》曰:“冬三月,勿食猪羊等肾。”
《本草》曰:“冬月不可多食葱,令人发疾。”“惟十二月可食芋头,他月食之发病。”“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禁炙饮食并火焙衣服。”
立冬时节,适宜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缺乏维生素,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02
养生粥品
黑芝麻粥(《本草纲目》):
原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同煮,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臟。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03
立冬吃萝卜
俗谚云:“立冬萝卜赛参汤,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
用于食积胀满、小便不利等症。立冬是一年中进补的重要时机,此时多吃萝卜可以润肺止咳,健脾防干。萝卜性凉,体质偏寒、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白菜萝卜汤:
原料: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适量,豆腐一块。
做法:将上述食材洗净,切成相同大小的长条,在沸水中焯过后捞出备用。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油烧至五成热,然后倒入清汤,将白萝卜、胡萝卜、豆腐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加入大白菜,再次煮开,加入适量盐、油,即可盛出。
功效:养胃暖身,促进消化。
冰糖白萝卜饮:
原料:白萝卜一根,冰糖、蜂蜜适量。
做法:白萝卜洗净,擦干水,在萝卜的上部1/3处横切一刀将萝卜切开。用小勺把下部2/3的萝卜中心掏空,将冰糖放入挖空处。将上部的1/3白萝卜重新盖在下部萝卜上,周边用牙签固定后,整体放入密封罐,于冰箱静置五六天后取出,萝卜内的冰糖已化为浓汁。打开萝卜将汁水倒出,再加少许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润肺止咳。轻度的肺热咳嗽患者可以适量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由于不懂修身学而只是了解中医养生学,对“外求法”中的食补或者药补高度依赖,所以“立冬进补”的民俗在社会上备受重视,流传延续了很久。
而作为修身养生者则要明白,立冬进行食补、药补并非不重要,但是人们已经将最重要的一种补法丢失了,那就是要进补人们的精炁神。
所以,人们治事修身,不仅仅要逢时令而进行食补,更需要重视精炁神在四时之度中的适时补充与壮实,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最完善的修身与治事。
上士养心,立冬节气的前九日是金炁义德收尾期,立冬九日后是水炁智德能量输布期,
此时若能主动通过一定的道德修身方法来与当下时空场的天地金炁义德和水炁智德能量同频,
从而实现宇宙道德能量对人体的补充,才是帮助我们获得健康身心的关键!
更多道德修身文化内容请参考 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冬》等系列丛书。
立冬有哪些活动
①补冬:即字面的意思,吃一些东西滋补身体。有些地区的群众就会食用一些大鱼大肉来进行补充,预备度过寒冷的时期,包括鸡肉、鸭肉、羊肉等等。
②迎冬:古代帝王会去郊区举行仪式,并赐予群臣冬衣,表示迎接冬天的到来,不过现在已经见不到了。但农村有些地方会有祭祀活动,据说是为了迎接“冬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农作物安全过冬,来年的时候粮食能得到大丰收。
③游泳: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当地民众会在立冬这一天去游泳,据了解,冬季游泳可以增加抵抗力,不过这没有科学的佐证,但大家图的是过节的热闹氛围而已。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时间不同
立冬的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1月7日—8日;冬至的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23日。
寓意不同
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冬至表示自此之后白昼时间变长,黑夜时间变短,同时也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气候特征不同
立冬时,气候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阴雨寒冻转变,并不是特别冷;冬至时气温下降明显,天气寒冷、干燥。
风俗习惯不同
立冬时,我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广东潮汕地区要吃甘蔗、炒香饭,北方地区要吃饺子;冬至时,南方沿海地区有祭祖的习俗,广东地区吃烧腊与麦饭,杭州地区吃年糕,南方的一些地区还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北方地区则有吃饺子的习俗。
立冬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1、立冬节气气候特点:南北两方温差拉大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2、立冬节气气候特点:热带气旋强弩之末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3、立冬节气气候特点:华南南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4、立冬节气气候特点:入冬深秋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立冬如何养生
多"点"水
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在2000-3000毫升。以温水和茶水为主。冬季多病毒,人体免疫弱,可经常喝点奶汁草茶和扭序花茶,能够更好地抗菌消炎,提高身体免疫力。
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
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此外,运动中还要注意两点:准备充分和控制呼吸。
立冬后气温低,体表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的熟滞性增高,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活动,突然进行剧烈运动,极易发生损伤。
因此,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比如甩手、伸臂、踢腿、转体、扩胸等,以提高肌肉与韧带的伸展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尽量避免运动损伤。
调"点"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要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立冬后,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因为光照时间短,是情绪抑郁的一个原因。
当黑夜来临,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此外,可以在向阳的地方,在晨光下进行八段锦、十六段锦、太极拳等运动,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