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惊蛰>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泳潼分享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简介),以供大家参考!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节气气候特点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回升较快,长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除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至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已达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节气传统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风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吃梨

在民间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惊蛰后气温明显升高,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惊蛰时节为什么吃梨

1、在这个惊蛰时节,天气也非常地干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口干舌燥和咳嗽。因此,人们在惊蛰时吃梨子,可以生吃,可以蒸,可以榨汁,可以烤,也可以煮。饮食上要注意调理肝脏,多吃梨子有助于脾气,让五脏安宁,增强身体抵抗力。梨性寒、味甘,具有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作用。

2、在上古时代,动物种类很多,所以很多疾病都不是百分百可以治愈,在惊蛰的这一天,所有的虫子都会苏醒,吃梨子是为了让人们提高警惕。梨与“离”同音,表示使疾病远离身体。在苏北和山西,人们习惯于惊蛰时全家吃梨子,民间有一句谚语:“惊蛰吃了梨子,一年都会精神抖擞!

3、“梨”与“犁”同音,所以在惊蛰时吃梨子。”还有一种说法是,“梨”是“离”的同音,在惊蛰时,人们常说,在惊蛰时食用梨子,可以使害虫不受侵害,从而保证一年的丰收。

4、在惊蛰时,人们把梨子作为“离家创业”的象征。晋商渠氏,祖上渠济是上党长子县的人,明朝洪武年间,带着信义,用上党产的芦麻和梨子去换祁县的粗布和红枣,赚取外快,久而久之,就在祁县安顿了下来。雍正年间,渠百川从西口经过,正值惊蛰,父亲将梨子给他吃,说祖上卖梨做生意,历尽千辛万苦,定居祁县。今天去西口,吃梨子是为了不忘记祖先,为家族争光。渠百川在西口做生意,把自己开的店命名为“长源厚”。后来,人们也学着吃梨子,有“离家创业”的意思,后来又在惊蛰的时候吃了梨子,就有了“努力荣祖”的意思。

    175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