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冬至>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真的吗

傅维2分享

在我国的节气当中冬至是一个特殊的节气,这是因为冬至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冬至时节人们最常吃的食物是饺子,关于冬至吃饺子还有很多故事呢,其中之一就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真的吗_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故事,欢迎大家查阅!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真的吗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

小时候每到冬至,父母就会让小孩子一定要多吃饺子,那时候根本不喜欢吃饺子,非常挑食,就有小伙伴说,你不吃饺子你耳朵会冻掉的,那时候虽然不信会真把耳朵冻掉,还是怕耳朵给冻肿了,还是会吃几个饺子。

后来明白冬天冻耳朵是因为保暖不好,耳朵受冷了才会得冻疮的,至于人们为什么在冬至这天吃饺子,而且全国都是在这一天吃饺子,那是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这一天回家乡,看见乡亲们生活穷困,很多人都得了冻疮,心里很不好受,就煮了一些驱寒的食材分给老百姓们吃,老百姓吃了之后冻疮就好了,就形成了习惯在冬至这天包扁食吃。

冬至吃饺子的传说故事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到,吃水饺。冬至作为一个重要节气,向来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惯。谚语都有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冬至吃饺子早已成为一种风俗。可是这饺子应怎么吃呢?别小看这冬至吃饺子,那可是有着相当的学问的哟!想知道冬至的饺子吃法,接着看就知道咯!

传说:冬至吃饺子为纪念医圣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而吃饺子的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

据说张仲景辞官回乡途中看到百姓因寒冷冻坏了耳朵,便将驱寒的药物熬煮并混合羊肉、辣椒,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物体,称为“娇耳”,百姓们吃了“娇耳”,喝了御寒汤,冻伤的耳朵便只好了。为了传颂纪念张仲景,后人们把娇耳的习俗沿袭下来,不过是学着“娇耳”的样子,里面的馅料也换成温热性的食材而不再是药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习俗

冬至习俗1:享祀先祖

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冬至习俗2:吃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冬至习俗3:吃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另有一种说法: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冬至习俗4:喝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冬至习俗5: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80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