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冬至>

冬至的传统历史变迁

倩愉分享

冬至不能缺少饺子,吃饺子是最常见和流行的,其中有猪肉白菜水饺,猪肉芹菜水饺,三鲜水饺,虾仁水饺等等。各地都有丰富的习俗,大家可留意观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传统历史变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冬至的传统历史变迁

冬至的传统历史变迁

冬至是太阳抵达南回归线的一天,这天的昼最短、夜最长。冬至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酷寒,天气就渐渐转暖了。因此,自夏代开始,人们即将冬至视为节气的起点。

最晚在商代,中国人便已通过“圭表日中测影”的方法测定冬至的日期,但会有两至三天的误差,历史上何承天曾“立八尺之表,连测十余年”,祖冲之也曾“考影弥年,穷查毫微”。

重视冬至,因为冬至与夏至是制定历法的关键,历法准确,测可证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顺天应人的资格,所以特别受到重视。在周代,以每年冬至为一年的元旦。周公在《周礼》中规定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和“至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的祭祀仪式。民间也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也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古人在冬至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是拜冬,自魏晋以下,一直存在着按庆元旦的礼俗来过冬至节的惯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是夕冬至除夜,乃知唐人冬至前一日亦谓之除夜。”

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则说:“朝廷大朝会,庆祝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谓之像过年。”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此习延续至清末。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汉唐以来,宫女冬至后的女红,每天要多用一根线。这也就是民间说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就“入九”了,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至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清代冬至也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年的元旦、冬至和皇帝的诞辰又称为“三大节”贺朝,顺治时期,朝鲜向清朝派出的使节,定期的有冬至使,专门在冬至这一天朝见清帝。

清代北京城的冬至节也很隆重,旗人会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嫡亲姑表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码儿”或牌位,祭天并祭“祖宗杆子”。祭罢,亲朋围坐吃“白肉”,这种白肉谓之“神余”。所以《清嘉录》(清代道光间苏州文士顾所追著)中称:“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有冬天到了的意思。“至”到也,有到来的含义,立冬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天,但是由于南北气候差异比较大这个时候,北方地区已经进入冬天了,而南方地区却还是小阳春气候,冬至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会变得非常寒冷,即使是温暖的南方,也不会出现高于20°以上的温度。

冬至节气是全年中昼夜最长的一天,到了冬至节气后天气就会慢慢的寒冷起来,进入到全年温度最低的数九寒天,古人认为从冬至的那一天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也就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有“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的说法。

冬至的有趣习俗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特别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的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好友。旧时的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很多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就会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到现在为止民间还会有冬至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到今天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来祭祖,以示年轻人不要忘记老祖宗。

同姓同宗的人在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她们的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一起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在台湾一直世世代代相传下来,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的介绍

冬至,古代人称为“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农历24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其中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比较大的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冬至这个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也就是说从冬至的这一天开始,阳气就会慢慢开始回升。

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在风俗习惯上和细节上都会有一些差别。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羊肉汤的传统习俗;在中国的部分南方地区,则有冬至吃汤圆、年糕的习俗。

我国北方地区吃饺子也是因为饺子有“消寒”的意思,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话语。古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在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太阳在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是最小的时候。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在这个时候对北半球是最倾斜的时候。

冬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会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的时间会逐渐的增加,夜晚的时间会逐渐减少。

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到了冬至这一天也就意味着要开始数九了,冬至在古代是一个比较大的节气,而且冬至节后天气就会慢慢的变的寒冷起来,因此古人根据生活经验得出了“数九寒天”,古人认为从冬至逢壬日算起,到了81天之后,春天就肯定已经到来了。

冬至的意义是什么

该时令通常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左右,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270°,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传统节日,它又被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自古以来大家都对它很重视,也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提醒大家即将步入隆冬阶段了,要注意防寒保暖。

    190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