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传统节日冬至小知识
大人们总是喜欢记着今天是属于农历的几月几号,而当下的年轻人都是喜欢看着手机说今天是几月几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传统节日冬至小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节日冬至小知识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就会一天天的变短。古人对冬至的说法就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这一天过后,各个地方的气候都即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讲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看重,冬至被当作一个比较大的节日,曾经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传统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普遍认为:过了冬至以后,白天的时间就会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就会开始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时间,应该值得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人对冬至这一天是非常看重的。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传统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就会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每个地方在冬至的这一天都回去祭拜自己的祖先。
冬至还有非常多的奇妙传说,相传汉朝的时候,北方“浑”与“屯”带领匈奴作乱,百姓生活一直都是不得安宁,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名为“馄饨”,含恨食之,并求平息作乱能过上太平生活,因为馄饨的制成是在冬至的这一天,从那以后也就有了“冬至吃馄饨”的传统习俗,老北京曾经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讲发。
还有一个是吃“捏冻耳朵”的传统习俗,也就是吃饺子,那么这个习俗又会有什么传说呢?原来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做官,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季告老还乡,在回来的路上,却发现乡亲们衣不遮体,甚至耳朵都被冻坏了。
于是就让自己的弟子在南阳关东搭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一起煮熟,没想到乡亲们耳朵就真的这样医好了,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年就模仿着张仲景的方法去做,故意捏成“耳朵的形状”,后改为“饺子”,其实这个习俗在很多的地区都是存在的,因为这代表着“不冻耳朵”。
冬至习俗
一、拜天祭祖:
从周代开始,冬至这一天就有祭祀的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有祭祖的活动,即便是最贫穷的人家,都会拿出平时的积蓄来添置新衣,准备祭祀需要用的东西。
二、传统饮食:
冬至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比如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等。
北方吃饺子的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舍药留下的。
六甲番人是潮汕人,还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在冬至的这一天,父母亲都会在家宅的门窗搭粘两粒冬节圆,而更有一些人家还会在桌、橱、梯、床等显眼处搭圆,而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养猪的猪舍,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会例外,这是祭告天地鬼神,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的时候。
三、冬至养生:
冬至是在养生学上的一个最重要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特别要注意这一天的防寒和保暖,同时也可以在晚间泡脚,适量进补,吃些养肝护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猪肝等。
冬至吃狗肉有什么好处
1、食用价值:狗肉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E、氨基酸和铁、锌、钙等矿物元素。狗肉里边所含蛋白质量高质优,对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食用狗肉可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的能力,促进血液的循环,改善性功能。狗肉中所含的少量稀有元素对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调整高血压有一定的好处。狗肉还可辅助治疗老年人的虚弱症状。
2、药用价值:狗肉味咸、酸,性温,有温肾壮阳、助力气、补血脉的功能,可以增强人机体的抗病能力。补肾壮阳,强筋壮骨。最好是在秋冬季节的时候选择进补狗肉,狗肉还有补脾暖胃、温肾壮阳、填精等功效。《本草纲目·狗》记载:狗味咸、酸、性温、无毒,可以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狗肉还是和养肾、补胃气、壮阳、暖腰膝、益气力的功效。可补五劳七伤、益养阳事、补血脉,能增加肠胃运化能力和肾、膀胱的功能,也能够填补精髓。